教育部长趣谈减负

济南时报 2018-03-17 15:35 大字

别被培训机构忽悠——

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

要把时间还给老师——

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

会心一笑后,听听济南学生家长老师怎么说

陈宝生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发

尽管国家多次发布减负令,减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但感觉孩子的负担不减反增的家长不是一个两个。怎么才能给孩子真正减负?在16日上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金句”频出,不仅痛批培训机构的忽悠广告、要求割断教师与培训机构的联系,也要求减轻老师教学之外的负担,拒绝“表叔”、“表哥”。

教育部长一番话得到了不少共鸣。有济南中小学校长表示,给学生减负要学校、校外、考试评价、教师教学、家庭共同发力,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给学生布置有意义的作业,“零起点”教学,给老师更多教学时间,减少家长的焦虑,避免陷入恶性循环的教育怪圈。

部长金句

“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现在是表太多了。学校要拒绝它们,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一天要填几十份表,“正事”只能回家干

“有时候我们确实不希望见到‘表叔\’、‘表哥\’,更不希望自己变成‘表哥\’、‘表姐\’。”济南一名小学教师说,除了正常的教学教研外,很多时间都花费在了填各种表格和写各种材料上,“安全材料、学生保险、学籍材料、各种活动等,需要填的不仅是教育单位的材料表格,还有来自各个单位、各级单位的材料要求,确实很耽误时间。”

还有学校老师说,自己每天至少3节课,其余的时间大多用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仅仅填表格、准备材料这一项,记得最多一天填过几十张表格,这些填表要求来自校内校外,还有各级单位,而且有些材料是重复上报,“我工作十多年了,近几年填写的表格已经少多了,刚工作时记得天天都要填各种表格。其实老师很希望将这部分时间节省出来多用于教学。”

记者了解到,有的中小学教师在校时长常常超过8小时,只能利用回家后的时间加班备课和用于教学教研。

16日下午,济南一名中学教师在朋友圈转发教育部长的“金句”时评论了这样一句话,“拒绝各类评比检查,给老师真正减负,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教学。”赢得了不少点赞。

部长金句

“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不“抢跑”就输了?家长先要“治焦虑”

孩子还没上学,家长就给早早报上了幼小衔接班;春天到了周末没空去踏青,因为孩子要上辅导班;培训机构的广告语刺激又诱惑,令不少家长抢着报名;有的老师在课上不讲透知识点,引导学生去补课……

目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已经不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是更想选择“抢跑”。“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别人家孩子都提前学,而自己的孩子不提前学的话,总是觉得输了一截。”家长于女士说。

对此,济南市舜耕小学副校长张绪昌说,目前学校开设开足国家标准课程,而且还有特色选修课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减少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依赖。同时,减负不是说不再布置作业,而是改变做那种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多一些实践性强、可以将知识学以致用的作业。现在学校也提倡“零起点”教学,不进行超前教学和拔高教学,家长要放下焦虑的心态,避免陷入攀比教育怪圈。

著名时评教育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培训机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规范的培训机构,家长对培训机构的需求也恰恰体现出了学校教育方面还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应该建立规范有序的培训体系,治理整顿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行为,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教育学生。

部长金句

“对这些排名、这些评比,你可以去看它,去参考它,但是你不要在乎它,它评它的,我干我的。尊敬排名,不唯排名。”驻济高校“专注度”增强,比起位次更重引才

曾经有一段时间,“市面”上各种高校排名风行,一些学校也热衷于关注自己的排名情况。不过,观察近年来的高校风气不难发现,更多高校将注意力放在了走自己的路上,尤其是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足文章。同时,高校的“专注度”也在增强,最近频繁“闯入”济南人视野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和齐鲁医科大学(筹),就是结合属地发展特点的专业类高校。

如何走自己的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对媒体表示,在国家启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山大着眼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要求,立足学校实际,谋划并实施了五大学科群的战略规划。规划推出后,海内外人才的联系率、签约率和到位率已有明显提高,校内人才的组织程度和工作动力也有所提高。

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一个重要方面。樊丽明表示,山大正在筹备人才工作会议,已对学校现有人才人事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即将进行一系列大力度的改革。

除了山大这所驻鲁高校的“排头兵”,很多省属高校也在人才建设方面下了“一盘大棋”。前不久,齐鲁工大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还发布了2018年度人才招聘公告,开出百万年薪、千万科研经费的丰厚条件,吸引全球精英加盟。在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洪流下,各大高校纷纷面向全球揽才。山师大也在去年年底发出引进博士的启事,并开展2018、2019年度聘请长期高水平海外专家等相关工作。

部长金句

“教育部正在配合指导4省市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济南多所高中已初步摸底“理化生”组合最受宠

陈宝生提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成果,就是牵动了高中教学改革。从上海、浙江的情况看,他们普遍采用“走班选课”的模式,过去那种固定班次教学的模式已经得到改变,学生自主权大了。

2020年,山东将迎来首次“新高考”,2017级高中生将首批迎接“挑战”。2016年出台的《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显示,从2017级开始,高中生学考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其中等级考试是考生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科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而这3科等级考试成绩将纳入高校招生录取。届时,以前高考的“3+X”模式将变成“3加6选3”。

理论上讲,“6选3”共可能出现20种组合,学生的实际意愿是什么呢?省实验中学、山师附中、历城二中等多所高中已在春节前就对学生选课意愿进行了摸底,有的高中还进行了两次。

省实验中学教务处主任丁兆华介绍,20种组合形式均在学生的选择中出现了,选择人数最多的组合是“理化生”,也就是原来理科综合的科目搭配。在其他高中的摸底中,山师附中出现了19种组合,历城二中也是20种全有,且上述高中选课最多的组合都是“理化生”。山师附中高一级部主任李成金表示,学生以前也是选择“理科”的多,根据已实施新高考的省市来看,选择理化的学生可选的高校专业可能也会相对多一些。

上述高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基本能满足学生意愿,具备开全所有组合班的能力,但最终还要根据学生实际选课情况决定如何设置。

多所驻济高校已开始研究制定专业选科方案

在新高考的“督促”下,考生在高一时可能就要明确自己的专业志向。在这一方面,历城二中副校长李矿水介绍,他们成立了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邀请专业的指导专家给学生开课、做讲座,并对班主任进行了相应培训,还举办了家长讲堂等。他说,学生想要明确如何选课,与家庭环境、老师指导及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需要一个过程。

省教育厅在2017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将督促指导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要求,确定各专业大类对高中学生选考科目的要求。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驻济高校已着手研究针对山东考生的专业选科要求。

近日,山东交通学院就召开了招生选考科目编报工作培训会,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从保证生源质量的角度科学合理制定原则;发挥二级学院专业带头人和学科专家的力量;还要将招生工作重心下移等。还有高校招生工作人员曾介绍,选考科目一般由本校二级学院提出相关要求和建议,由学校研究确定后通过招生部门向考生公布。

(记者柴颖颖 曹莫)

学前教育立法既保护儿童也保护教师

在此次记者会中,陈宝生部长提到,要对学前教育进行立法,目前正在进行调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学前教育法。

按照教育部要求,对教师、保育员和学生的比例有基本要求,每个班要求“两教一保”,两个教师一个保育员,根据卫计委对今后人口的预测,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到2020年有431万幼儿达到入园年龄,预计缺100万教师,缺90万保育员。

“学前教育立法,是给儿童和教师提供双重的法律保障。”天桥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刘莹说,现在对幼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幼师又十分紧缺,幼儿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幼师的权益也需要保障,立法十分必要。 (记者柴颖颖)

重点没划完!部长还有这些金句

“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

“有些学校的思政课,像春运期间的高铁票那样一票难求。一些思政课作为慕课推上网络,受到全社会的喜爱,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双一流\’建设只能带动中西部高校的发展,不会削弱;只能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会削弱;只能促进各级各类高校按照合理布局持续健康发展,不会削弱。”

“发展学前教育既要继续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园,入一个优质幼儿园,入一个便宜的幼儿园。这个问题需要破解。”

“师范教育非常重要,教育是经营未来的。我们提供的人才,是未来的人才,为未来培养人才。为未来生产人才的人,必须是高素质的。”(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高考冲刺誓师

“我们目标明确方向坚定,我们斗志昂扬意志坚强……”距离高考还有80多天时间,3月13日下午,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在学校体育馆举行了高考冲刺誓师大会。本报见习记者潘世金通讯员王若兰摄影...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