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手机APP“偷听”!

济南日报 2018-03-16 12:49 大字

很多手机APP很有可能正在“偷听”您的隐私。

随着消费方式的不断改变,近两年“3·15”期间,有关网购、电信诈骗以及移动支付的问题逐渐增多,受到大量消费者关注。3月14日,济南市民小王向济南日报“维权@报告老板”栏目(热线:0531—67976311)反映,他和女友聊天时,提到了婚纱照的事,而很快他手机的朋友圈里就出现了济南一家影楼的推送广告,他怀疑谈话内容被手机里的某款软件“偷听”了。

市民 聊完婚纱照后收到影楼广告

最近,小王和女友在筹备结婚的事,其中婚纱照是两人讨论的一项内容。他说,当时两人是聊天时说到的,并没有在电话或微信里提过,蹊跷的是很快他就收到了影楼的推送广告。

小王提到的麦克风收集信息的事,不少网友也说了自己的经历。其中有个网友提到,元旦时和老婆一起去采摘草莓后,第二天就收到了某新闻APP推荐的草莓的文章,而他确定的是之前并未在这个APP上搜索过有关草莓的词汇,也没点击过类似文章。还有网友提到,自己和老师讨论完卷帘门的事后,接着就收到了本地一个卷帘门的广告。

“在那次谈话之前,我们从来没在手机上搜索过有关婚纱摄影的事,也没在电话或微信里提过,我怀疑是谈话内容的敏感词,被手机里的APP通过麦克风收集到了。在这之前我就看到过相关的报道。”小王说。测试 14%的手机APP可监听电话

有关手机APP软件侵权,泄露隐私的问题,不仅消费者关心,也成为各地消协等部门关注的问题。

今年的“3·15”前夕,江苏省消协发布的《关于手机应用程序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新闻通报》中指出,目前手机APP存在获取权限未尽到告知义务,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相关人员在下了100个左右APP进行测试后发现,其中79个可获取定位权限。在“电话与联系人”一项,有14个应用可以监听、挂断电话。而此前,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十余款违法有害移动应用存在于移动应用发布平台中,其主要危害涉及恶意传播、隐私窃取两类。同时,工信部也在检测中发现了多款有问题的应用软件,并将多个APP下架。

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7年一季度)》显示,手机APP越界获取个人信息已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源头,高达96.6%的安卓应用会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而IOS应用的这一数据也高达69.3%。

支招 关闭手机APP的敏感权限

作为个体消费者,该如何应对信息泄露问题呢?

业内人士建议,用户要增强隐私保护意识,尽量选择官方正规应用商店下载,安装后要查看应用开放的权限,读取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位置信息等敏感权限尽量关闭,在提示确实需要相关权限时再允许APP获取。

另外,调查人员试验后发现,很多软件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授权,完全可以关闭,如果影响使用,软件会提醒。可以通过手机系统设置或者第三方检测软件,查看已安装APP的权限,把不必要的授权取消。下载安装时,注意查看权限设置,把所有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授权全部关闭。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手机信息安全也开始关注。据悉,国家安全标准委已对安全手机标准立项,意在研究制定手机安全标准,其中将包括关键硬件、软件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系统安全等级,APP权限限定等。 (本报记者朱文明)

新闻推荐

长清:企业换动能 服务来牵线

签约仪式现场3月13日上午,济南绿洲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重汽集团济南专用车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仪式在长清举行。一家是刚刚落户于长清区张夏街道的新企业,一家是国内汽车领域的“老大哥”,原来...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