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运队伍排到泺口

齐鲁晚报 2018-02-06 15:39 大字

上世纪80年代,济南火车站春运拥挤程度超乎想象。当时铁路建设落后,货运只能满足一半,客运常超员一倍。所以,春运期间坐火车有四难之说。

一是买票难。当时没有网络售票或电话售票,为买到火车票特别是坐票或卧铺,要么提前三天去排队——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郭冬临演的小品《有事您说话》就与此有关。要么求人——求在火车站工作的熟人,或求票贩子花高价买票。那个年代,谁家有在火车站售票处工作的亲友,领导、同事都高看一眼。

二是排队难。买票难有人相信,如果说上车难恐怕没有人信。因为乘客太多候车室太小,加上都想早点上车,所以早上一开门人群就像潮水一样涌进来,哭喊声、叫骂声、喇叭声混杂,让人心跳加速;小偷小摸、丢孩子、掉行李时有发生。为避免群体性踩踏,使乘客有序上车,车站工作人员就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将持票待上车的乘客编队,带着他们在车站周围转圈,当时多半围着天桥转,借此疏导上车。腊月二十三前后几天乘客最多的时候,能排到现在长途汽车站以北甚至泺口,足有几公里,大伙称之为“拉大队”。

这种方式无论是对工作人员还是乘客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对工作人员来讲,要保障乘客的安全,不能让过路的车辆撞了。而乘客有的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有的肩扛手提、大包小包,移动起来非常困难,遇到刮风下雪更是遭罪。这种“拉大队”的现象许多城市都有,只是乘客人数多少、队伍长短不同而已。

三是上车难。买上票,排好队,也不能保证就能上车。春运期间几乎每辆车都超员,乘客为了上车前拥后挤,大呼小叫,后面的人推着前面的人往上挤。有的人上去了,行李被挤在了外面;有的孩子上去了,父母落下了……有经验的年轻乘客,往往冲里面的人摆手或叫大哥大姐,请他们把窗户抬起,把行李扔进去后人再从窗户爬进去,遇到热心肠的还会从里面拉一把。不瞒大家说,当年寒假开学去外地上学时我就爬车窗。

四是坐车难。满头大汗地上了车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另一种折磨又开始了。绿皮车设施陈旧,憋闷异常;人声喧哗,味道难闻;摩肩接踵,寸步难移。行李架上、座位上、座位下、走道里到处是人挨人,人挤人,吃喝拉撒呼吸都很困难,卫生间里常常也挤了人。有时抬起一只脚缓缓劲,但放下的时候就没有地方了。我有位同学在成都读大学,当时从济南到成都需要45个小时(在郑州或西安转车),他常常提前一两天就节食了(为的是在车上不上厕所),每次返校都掉几斤肉。

随着动车与高铁的开通,买票条件、乘车环境、出行速度都得到了很大改善,虽然春运期间车票仍然难买,但“拉大队”现象却成了历史。

新闻推荐

一趟火车餐以前半扇猪现在10斤肉37年“舌尖上的春运”:旅客控油控盐饮食更健康了

董泽刚和同事在厨房备菜洗菜董泽刚做的金钟酿虾本报照片均由记者张晓园摄春运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踏上回家旅程的你是否还记得车厢里“香烟瓜子火腿肠,啤酒饮料方便面,麻烦把腿收一收”的叫...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