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碑文清晰显示迄今已有281年唐李村乾隆初年就有了“村规民约”

济南日报 2018-01-30 14:27 大字

“李家庄牌甲永和碑”正面

本报1月29日讯(记者 赵晓林 通讯员 马光仁)记者从长清区获悉,在长清区归德街道唐李村的“乡愁”陈列园内有3通古石碑,其中一通“乾隆二年”的石碑上所刻的内容是当时村里的“村规民约”。

记者在唐李村的“乡愁”陈列园内见到了这3通石碑,其中最早的一通就是“乾隆二年(即1737年)”立的一通“李家庄牌甲永和碑”,距今已281年。碑文内容是当时村里百姓的“村规民约”。

据史料记载,唐李村是明朝洪武年间李姓和唐姓人氏共同建村,名叫李家庄,清乾隆间李氏转衰,更名唐李庄。“村规民约”石碑为青石质,长方体,高1.5米、宽0.7米、厚0.2米。正面是“李家庄牌甲永和碑”的记载。碑文前面的大致意思是古有桃园三结义,我乡众家要归于好,自盟之后,碑文中这样写道:“凡有公事、公务具赴伊家相助,救火、救院,须要临门相拯,倘有垂长,竟短失相劝,免周感息。具状鸣官务,须理合息讼。如口是心非,被地唧上京,当落下言而无信,被面唾……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相邻,百姓亲睦,此之谓也……”石碑的后面有修观音堂的记载,落款是“乾隆二年岁次 丁巳十一月十二日”。

记者询问了村里的老人,他们说,这通石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砸坏后埋入地下,虽然被砸坏,但是碎石保存还比较完整,挖出来之后,进行了粘补。目前,这块碑碑文完整、字迹清楚,对于研究清代农村的社会现实和习俗具有重要价值。

另外两通石碑分别是“光绪十七年(1891)”距今127年的“重修观音堂碑记”石碑和“民国二拾二年(1933)九月”立的“捐资兴学碑记”石碑。这两通石碑虽然年份较晚,内容也不如“李家庄牌甲永和碑”的重要,但对于研究唐李村的历史和长清区的风俗人情也具有较高价值。

新闻推荐

市民甭担心雪后菜篮子 各大市场超市肉菜蛋“管够”

本报1月28日讯(记者刘雅菲)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迎来雨雪严寒天气,给交通造成很大影响,咱们济南市民的菜篮子供应咋样?28日,记者从济南市商务局获悉,济南的各大市场超市雨雪天气前已经做了充...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