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24条婚规”最新司法解释既保护后来者也解救被误伤者

济南时报 2018-01-18 16:19 大字

□本报评论员 熊苗

还记得去年3月时报《“第24条婚规”:济南女人的战争》这篇报道吗?其中一位受访者姜欢(化名)给我的印象最深。记者描述,整个采访过程中她几乎从头哭到尾。自2011年被前夫欠下的300万外债砸蒙后,在经历被人各种逼债后,此后5年多她一直有寻死的念头。总是在山顶从下午坐到凌晨,想到年迈的父母和可怜的女儿,又不得不回家……其中的心酸痛楚令人动容。

姜欢只是诸多被“第24条婚规”(即“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所误伤的个案之一。而近期,小马奔腾创始人遗孀金燕因先夫的对赌协议,被判承担2亿元的夫妻共同债务,则成为“第24条婚规”有史以来额度最大的案件。正是这起案件,再次将“24条”推上风口浪尖。

17日,最高法终于第三次出台“24条”的司法解释,明确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见今日本报A16版报道)。这是对司法实践需要和民意呼声的直接回应,也是针对争议法条相关漏洞的第三块“补丁”,相比去年2月和8月的两次司法解释,这次无疑更有力度和突破性。

如果说从前“24条”立法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那么最新的司法解释,包括明确“共债共签”、重新分配举证责任等,则更倾向于保护夫妻一方的权益。总的来说,对债权人提出的要求更高了,比如夫妻共同签字,加强了债权人防范风险的注意义务;比如超出日常家事范畴的债务,债权人主张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需要举证证明。这看似是对债权人的不公平,但实则是通过平衡和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来达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即使抛开法律单从生活经验上来看,这些注意和举证义务,对债权人来说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因此对达成一项合同交易来说,本身也该是其应尽义务。再者,不管是对债权还是债务方,只有更有效地保障了交易安全,才能更好地保证公平。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援引“24条”审理的夫妻共同债务案件分别为8万余件、9万余件及16万余件。激增的案件中,又有多少是像姜欢一样的“被误伤者”?事实上,伴随着民间借贷纠纷逐年上升,这种涉及夫妻共同债务纠纷的案件会越来越多。目前来看,最新的司法解释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各方“避坑”,既避开夫妻双方串通“坑”债权人,也避开夫妻一方与债权人串通“坑”另一方。不过可以预见,在司法实践中家庭日常生活支出的界定可能会需要摸索、(合。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家庭日常的界定也会不断变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法表明,对于解释施行前,援引“24条”审理的“冤假错案”,人民法院将“有错必纠”,依法予以纠正。这对姜欢们无疑是最好的消息。虽然要“洗清冤情”可能不会那么容易,但只要有事实托底,相信该有的公平正义不会缺席。

新闻推荐

文娱俱乐部会员又有福利了!

时报讯(记者张彤)2018“迎新春”惠民系列演出,1月19、20日晚7:15分将继续在北洋大戏院上演。1月19日(周五)上演的是济南市曲艺团带来的原创方言话剧《泉城人家》,1月20日(周六)是济南市京剧院带来的传...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