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工匠精神推进精细化立法

济南日报 2018-01-12 12:10 大字

□张培元

继上年度制定《济南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之后,济南市积极探索精细化立法新途径,地方立法2018年再提速。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披露:年内拟制定12345市民服务热线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改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条例;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城市供水条例、矿产资源管理规定进行打包修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等8个项目开展立法调研。(详见1月10日本报A2版)

人们常说,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美名片。其实,法治不单单具有名片功能,更折射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公平正义,以及公众发自内心的法律信仰。法治是现代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真正实现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城市,才是最具安全感幸福感、最能保持创新创造活力的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济南市着力推进地方立法,即是以“法治第一保障”更好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的点睛之笔和有力举措。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地方立法如何既突出地方特色,又起到对国家立法“拾遗补缺”的作用?答案就在“精细化”三个字。定位要精准,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立什么;选题要精细,选择确有必要、急需规范的事项进行立法;内容要精确,不必体系完备包罗万象,更加注重“少而精”“精而灵”。在这方面,《济南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即是很好的样板,带着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立法,以精细立法精准破解现实难题,极大提升了地方法规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法律法规条文字字句句都体现着制度的刚性要求,是推进公共治理的利器,这种利器同样需要以工匠精神打(。无论是即将制定或修改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条例,抑或是拟打包修改的多部条例、即将开展立法调研的8个项目,都与城市公共管理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都是对公共秩序和社会行为的调整约束。我们每个人既是守法护法者,也应是立法参与者,尤其在“开门立法”环节要积极贡献智慧,使地方立法得到更多民意滋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良法善治同样蕴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工匠精神推进精细化立法,也应从立法宗旨到具体制度设计上全过程地落实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理念。面向新时代的新济南,法治就是推动新发展新跨越的强劲动力,法治就是城市精神的温暖底色。

新闻推荐

长清:破题起势急 一天一个样

长清在变。先看势头。2017年两次招商引资签约大会,签约项目67个,总签约额约1600亿元。无论投资总额还是数量都创历年之最。2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101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长清区委书记王勤光表示...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