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嫁接”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创造适宜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济南十四中“脱胎换骨”记

济南日报 2018-01-08 15:43 大字

学生课间走班上课。

地理学科教室学生做的工艺品进行交易。

拍卖间歇学生音乐歌舞助力。

□本报记者 史春勇

2017年12月5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名教育工作者齐聚济南,只为观摩学习一所普通中学——济南第十四中学“嫁接”北京十一学校办学成果的实践经验。2014年,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实践”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15年10月10日,市中区教育局正式批准十四中“嫁接”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风暴降临到这座有着60多年建校历史的校园里:选课走班,一生一课表;学科教室,师生零距离;课程研发,国家课程校本化;打破边界,人人都是教育者……一个个崭新理念刷新着十四中老师们的认知,一项项改革措施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初中学校迈出了学校变革的“第一步”。随后,济南十四中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开发了86门学科课程、28门综合实践课程,95%的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不仅选课程,还可以选择学习时段,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构建起自主的学习系统。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堂江所言,十四中作为一所普通公办学校,在本土校长、原班教师、生源不变的情况下,勇敢迈出了学校变革的“第一步”,为广大普通学校学习先进办学模式、实现质量转型提升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路径,演绎了一部从“想干”到“实干、真干、能干”的“学校变革实用指南”。

办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不做北京十一学校的“复制品”

52岁的十四中校长杨荣耀有一个比较容易识别的特征,就是一头“祖母灰”。这一两年来常有朋友问:“你最近忙啥?头发白成这个样?”他回答:“我们学校在变革。”

2010年8月,杨荣耀来到十四中成为学校当家人。按部就班的校长生涯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十四中这样一所普通学校,这样的生源、这样的师资,拼分数,还有多大的空间?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

杨荣耀明白学校正在走着的这条路目前看来很平稳、很安全,但会越来越窄、越来越难。于是,他开始带着骨干队伍到上海、深圳等地的名校考察学习,准备变革。正巧此时,他们获悉北京十一学校获得了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果特等奖,走进北京十一学校,学生自由呼吸、自主生长的样子打动、吸引了十四中人。

从北京十一学校归来之后,杨荣耀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学生到底需要什么

样的教育?学习北京十一学校什么?怎么学……

在北京,杨荣耀与北京十一学校校长、著名教育专家李希贵有过一次对话。“学生有什么个性需求,就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给学生最大选择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为自我”“让教育真实发生”,李希贵的这些话语深深触动了他,也让他找到价值认同感。从远观到对话,从仰视到理性学习,十四中人从北京十一学校看到了教育本真和改革给学生带来的

改变,也让他们找到理想中的教育模型。

2015年10月10日,对于十四中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学校获批嫁接北京十一

学校育人模式,成为市中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

“渡淮橘成枳”,名校引进,如何防止甜甜的“橘”变成又酸又小的“枳”呢?十四中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场变革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应是‘复制\’一所十一学校。”杨荣耀告诉记者,学校借鉴了北京十一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课程体系,取消行政班、建立学科教室、选课走班、小班化教学等做法,制定了一整套的改革方案。“许多内容学校都没照搬北京十一学校,而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了不少修改,学校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要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办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

现如今,走在十四中的教学楼里,你会发现这所学校已经有了北京十一学校的“模样”,但最重要的内在变化,绝不仅仅是这些可以目睹的,用杨荣耀的话说,“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次是真的从墙上走了下来,学校越来越像十一学校那样,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9个月进行4次封闭研发学校有了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2017年12月5日,步入南郊宾馆蓝色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四中130位教师的教育实践海报展,这些海报记录着老师们两年来的教育实践与思考。“从海报中,我不仅看到了和老师们一起一路走来的成长过程。更重要的是,我已经强烈地感觉到,这样的成长已经在孕育着未来更大的可能性。”学校课程研究院院长原美玲表示。

改革之初,十四中就确立了“创造适宜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什么是适宜?首先应该体现在学校最重要的产品——课程上。

怎么做课程开发呢?十四中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拿来主义”。

2015年12月,十四中人拿到了北京十一学校初中部几十本自编课程资源,他们如获至宝。“盯着这几十本印着北京十一学校LOGO的书,我心想,这下课程开发就容易多了。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这些拿来的课程不能直接用,因为两所学校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两地的中考政策也不同,因而课程资源也有很大不同。”原美玲告诉记者,要想做适合十四中学生的课程,必须要进行二次开发,但留给他们进行课程开发的时间只有9个月。

怎么办?去北京十一学校实地学习!

2016年1月24日,济南迎来45年来最寒冷天气,济南十四中23位学科主任和骨干教师,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实地观摩在北京十一学校已经听得特熟悉的那件事“封闭”,这也正式开启了十四中有开始无结束并将不断迭代的课程研发。

学习归来,2016年1月28日-31日,十四中65位教师参加了学校第一次课程研发封闭;2016年4月9日-10日,35位学科主任、骨干教师进行第二次封闭;2016年4月29日-5月1日完成第三次封闭,80位教师主动参与;2016年7月9日-15日,中小学120人第四次封闭……目前,课程开发六次的封闭,课改学科教师参与面已达到95%以上。

那些日子,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十四中的老师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研发,把初中三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按照“顶天立地”的原则,进行重新拆分、调整、补充、组合,构建起一套更符合济南十四中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教材也完全变了脸,真正成为以支撑学生自主学习为第一原则的读本。以语文教材为例,新的教材围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和济南中考要求,从学生认知规律和兴趣出发,对学习单元进行了重新调整。第一单元以小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发现语言的魅力,第二单元则将语文教材的小说内容进行了整合,从浅到深,慢慢将学生带入语文的世界。

2016年8月30日,经过4次封闭研发出的第一批课程资源发到了学生手上。“要让学生从‘我们的课表\’变成‘我的课表\’,老师首先要把‘我们的课程\’变成‘我的课程\’,正是教师们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的开启,才有了今天为学生捧出的正在不断诞生出来的丰盛资源。”原美玲表示。课表,上什么课

进什么教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变革才能经得起追问

全面开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以来,十四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科教室将教室赋予学科的属性和魅力,将装饰权与使用权完全放手于师生,24人的小班化让老师可以兼顾到每位学生。研学旅行从首次短短几天就接到12345热线5次家长投诉,到现在没有一位家长有疑义;从一个年级单独出行,到现在两个年级同时进行;从原来的省内4条线路,到现在省内外的7条线路……十四中打造的“有诚意”的研学旅行,也为正在和即将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样板”。

回顾两年来的改革历程,有人曾问杨荣耀,是什么让你们坚持走到今天?他的回答是观念的转变,是对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重新发现和认识。“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而设计,这样学校的变革才能经得起追问。”杨荣耀表示,因为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有了学校治理结构的变革,全方位近距离为学生服务;因为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学校必须建立起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尽量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因为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学校有了学科教室,学习发生的一切资源都放在了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因为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学校685个孩子有了685张课表……“可以说,学生是撬动这场改革的杠杆,是打开学校这把大锁的钥匙,也是推动多米诺骨牌的第一推动力。”

十四中的教师队伍,没有一个特级、没有一个博士,研究生都没有几个,但就是这些老师,已经通过6次封闭,完成了6个学段的69种校本课程资源的研发。事实证明,每位教师都是一座富矿。好的学校制度,才能真正唤醒、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制度的变革,恰恰可以生长出更多优秀、更专业的老师。

变革初期,取消行政班、选课走班后,在学生的常规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失控”的现象。找不到教室、交不上作业、找不到课本、丢了书包等小事件在开学初的一个月频频发生,失物招领处也是琳琅满目。他们的老师没有急着消灭这些问题,而是陪着学生查课表、想办法、找东西。在杨荣耀看来,“失控”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只要“适度”。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暴露的时候,教育的机会也就来了,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学生的自我管理也在一个个貌似“失控”的问题的解决中生长出来。

685名学生685张课表学生有了更加充分的成长空间

“过去,是学生在教室里等老师,现在是老师在教室里等学生。”初一学生宋佳因说起现在读书与过去有什么不同时,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话。

的确,正如学生宋佳因所言,改革后的十四中,整个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为直观的是学校教学楼与教室有了新的变化。2016年9月开学伊始,不少学生发现原先的教学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教学楼中甚至连个班牌都没有。不仅是班牌不见了,每间教室中也没有了讲台、讲桌,如此一来,每

节课每个老师讲课都要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直接沟通。

与此同时,通过选课,每位学生形成了自己的室,在不同教学班之间流动,而老师们则在固定的教室等待学生上课。通过走班上课,全校初一初二685名学生,每人都拥有了一张专属于自己的课程表,有选择的课程体系落实到每一个学习过程,学生的课程选择权真正变为现实。

“选课走班”取消行政班,没有班主任,学生怎么管?学生出了事,找谁?十四中构建起了“全员育人”机制。

对此,学校副校长米强感触颇深。

2016年9月,第一个改革年级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他们的学部团队被大家戏称为“拼一代”。米强担任了“拼一代”学部主任。

“‘人人都是班主任\’,每位教师从教育的后台走向前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对教师而言要求更高,责任更大;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你抓不住学生,就无法组织起有效教学,教学效果更无从谈起,这也对老师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米强告诉记者,目前学部设有教育顾问、咨询师、常规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学院、诊断与评价、小学段主管、教师家长学校七个项目组,分别承担学部七个方面的领导管理工作。

人人都是班主任,但又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住、管死;一切都是自由的,但一切又都有规则可循。正是这样的特点,让十四中人曾经担心的“乱”没有出现。“原来学校更像是一个拳头,学生、老师都被攥着,控得严严的。现在的学校则像是伸开的手掌,它好似一个起飞的平台,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给每个人生长的空间,包容、自由而开放。”米强表示,教师从“看守”“门岗”的角色中退出来,开始找回教育人的感觉,“过去,我们往往用行政管理代替教育,把学生的行为管好,至于学生内心什么样并不知道。现在,行政退两步,教育进一步,真正实现了师生携手共同进步。”

校长杨荣耀说

学校教育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教育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静待花开。

新闻推荐

建议为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访市政协委员阮师漫

“听了常委会工作报告,感觉振奋人心。”市政协委员、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阮师漫表示,报告内容全面而“接地气儿”,特别是对于2018年的工作,对她今后的履职给出了明确指引。在阮师漫看...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