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蓝绿名单,让治霾手段更科学

济南日报 2017-12-15 16:25 大字

□郝 倩

12月12日,记者从济南市环保局了解到,济南采取了强力推动扬尘污染整治、燃煤污染减排、企业排污治理、机动车污染管控、大气污染监管等措施。同时,采取正向激励手段,建立了施工工地和工业企业“蓝绿名单”制度:纳入蓝名单管理的,非重污染天气可以继续生产和施工;纳入绿名单管理的,重污染天气也可以继续生产和施工。(12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

雾霾成因说复杂很复杂,“不利气象条件下复杂的化学、物理、生物学过程”“一次与二次污染物混合”……厚厚的专业壁垒,一听就让人望而生畏。

说简单也简单,天下没有无源之水,大气污染必有污染源头。治霾,归根结底就是控制污染源。找到它,控制好它,“气质”自然提升。

找到它不难。3年前,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就联手多所科研单位锁定了“元凶”:两分飘来的,八分自作孽。“土生”污染源里,又以燃煤、扬尘、工业生产、机动车为首,仅扬尘和工业生产就占了42%。

控制好扬尘和工业生产,无疑是掐住霾“脖子”的关键之一。当然,想HOLD住这俩“主犯”,肯定不能光去号召施工工地、工业企业“道德血液”沸腾起来,上点儿手段、下点儿狠手势不可免。尤其是采暖季,更要严控扬尘、工业生产等。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也好,土石方作业阶段建设工程尽可能停工也好,为了民众的“蓝天繁星”梦想,肯定要有必要的牺牲。

但有一点需要明晰,治霾不能一刀切,企业工地有制造污染、治理不力的,必须严惩严控,也有没有污染、治理给力的,不该被“连坐”。

环保工作做得不好,污染物排放多的,不能进“蓝绿名单”,停产停工没商量。环保工作做得好,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可进入“蓝名单”,能在秋冬季错峰生产期间生产;环保工作做得最好,污染物排放量最少的,可进入“绿名单”,重污染天气也能继续生产。“蓝绿名单”,分门别类管理,激励企业工地积极控制污染源,是治霾思路的科学化,也是治霾手段精细化。

同时,“蓝绿名单”的区别对待,也像一个诱人的馅饼,吸引济南市企业和工地采取更环保的措施,这与城市发展方向也是相辅相成的。

总之,大气污染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对立。找好两者的平衡点,“蓝绿名单”开了一个好头。

新闻推荐

百枚火箭弹问天借雪来

12月14日,行人打着雨伞从开满“梨花”的树下走过。(本报记者吕传泉摄)14日,市民冒雪前行。(本报记者赵晓明摄)本报12月14日讯(记者王淑文)今天早晨6时左右,预报中的降雪“如约而至”,泉城银装素裹,...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