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48小时的辗转祭奠我们见证了太多……“双城祭”背后的人与殇

济南时报 2017-12-15 16:19 大字

14 日下午,百人学生团将采集到的济南千佛山土壤撒到南京紫金山上。

记者郭尧 摄

13日6:00 济南五三惨案遗址前默哀 / 13日13:45 百人学生团将趵突泉水融入秦淮河14日9:00 进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默哀 / 14日13:45 千佛山土壤撒放到紫金山上

济南、南京“双城祭”已持续48小时……

在本报策划此次“水·土交融”双城公祭之时,旨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激发爱国心和使命感。正如此前的《南京!南京!》电影和张纯如所著《南京大屠杀》,我们力求深入人心。毕竟,南京大屠杀之于南京不可忘,“五三惨案”之于济南同样不可忘。两个历史灾难,也都是民族之殇,值得全人类记忆。

截至发稿,记者与百人学生团见证太多也收获了太多,走心和仪式感之外,我们还一窥活动背后的那些人、殇与情感支撑。

一群传递城市记忆的“精灵”

“侵华日军进入后,南京城1/3古迹遭破坏。”“纪念广场,鹅卵石象征累累白骨,梧桐树象征破损的1/3城,底下就是万人坑。”“余秋雨说过,进入这个城市,感到这是略带伤感的城市。”……在南京,这些历史,有一群人能脱口而出,窦程就是其中一员。做导游18年的窦程自幼成长于南京,祖籍是济南。这些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他逢外地人必带前往的地方。“爷爷在民国时期从济南到南京定居,是一名士兵。”窦程介绍,对于那段抗日战争史,他有着特殊的记忆。在他看来,传递历史不仅是工作,也是一种责任。

14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哭墙前,济南百人学生团立于严寒之中,列队默念哭墙上所刻遇难同胞的姓名。带队的窦程尽管曾无数次进入纪念馆,仍站在百人学生团后方,默默注视着哭墙。

哭墙前,恰逢两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男子手拿白色菊花,向站立都困难的老伴示意,“哭墙就有咱爷爷的名字,等我不在了,你替我来。”情感的流露,感动着百人学生团、窦程、记者,以及现场所有人……

14日的纪念馆内,像窦程这样传递城市记忆的人,随处可见。每年有来自全球各地近800万人前来默哀,通过窦程等人,他们更深入地触摸历史。

悼念的方式在变,重点还是走心

14日,据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日有近6万人走进纪念馆默哀。本报组织的济南、南京“双城祭”,在该负责人看来还是首次遇到。“双城祭”即在济南“五三惨案”遗址前祭奠并随即前往南京参加公祭,并将济南水土带至南京撒放,将两城情感相系。

常见的,是公祭日当天在全国各地同步纪念。该负责人介绍,公祭日当天,国内各城市同步纪念的纪念馆,已从原先的19个增加到了29个。“有10个纪念馆通过武警方阵表达纪念。”“哈尔滨七三一纪念馆,人们在安大线冒着零下30摄氏度,默哀悼念。”该负责人介绍,南京大屠杀80周年,原本想邀请80个国家的华侨社团同步发起悼念默哀,“未曾想,竟有400多个海外华侨社团主动响应。”

悼念人群方面也在改变。14日的纪念馆,有多组前来悼念的日本人。在纪念馆相关负责人看来,近20年每年都有日本人来悼念;2014年南京公祭日确立后,人数更是陡增。“2014年后,每年都会向日本对华友好团发出邀请。有一些日本人,一辈子都在致力于中日友好。”

“时报组织百人学生团参与,选择很用心。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对他们来说参与就是教育。”该负责人称,每年近800万入馆悼念者中,近七成年龄在30岁以下。这也是他对本报组织百人学生团双城祭肯定和点赞的原因。

14日刷遍朋友圈的公祭日催泪漫画,在该负责人看来,与时报的策划方式异曲同工。“青年人的参与感很重要,需要的是一种走心的方式。”而本报策划的“水·土交融”双城祭正是增加了青年人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爱国主义教育的初衷和效果的确走进了他们心里。

“五三惨案”纪念剧导演点赞“双城祭”

正如12月13日之于南京,每年5月3日,济南上空也会回旋起凄厉的警报声。两个城市的纪念,旨在提醒每个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去年的一部《血证1928》,正如悼念南京大屠杀的《南京!南京!》,填补了人们通过影视作品缅怀“五三惨案”的空白。

本报此次策划的百人学生团“水·土交融”双城公祭,也是在丰富人们记忆历史、表达情感的方式和途径。

获知本报的策划后,《血证1928》导演曹钧给予了高度评价。就像他创作该剧时的想法一样,“‘五三惨案\’的那段历史济南人不能忘却,年轻一代的济南人更要了解。南京大屠杀更是如此。济南百人学生团前往南京,体现的正是一代人记忆历史的责任。”

创作《血证1928》前,曹钧虽身为地道的济南人,但还是花了一年时间研究史料。最终,尽管拍摄资费只有200万元,他仍顶着压力完成。在他看来,展现日军在济南的暴行,刻画蔡公时等慷慨就义的英雄气节,再现济南无助百姓在绝望下的抗争,是挖掘历史和保留记忆的责任。

与曹钧初衷一样,本报策划的“双城祭”,也是在提供一种历史记忆方式。这种策划初衷同时也获得了山东炎黄智慧传统文化交流中心、济南华夏海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认同和联合参与。通过百人学生团参与“双城祭”,将趵突泉水融入秦淮河、千佛山之土撒到紫金山,呼吁全民共同参与,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激发民众爱国心和使命感,珍惜和平、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媒体的责任担当,同样也是企业和学校的。

●我们没有忘记这位老人

本报记者探访

蔡公时女儿

13日下午,在党家庄一老年公寓的大厅一隅,一名老人坐在轮椅上侃侃而谈,虽身材瘦小但精神矍铄,回忆起往事依然思维敏捷、声音洪亮。她就是蔡公时的女儿蔡今明。

13日的国家公祭日新闻,给蔡今明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她再次想起“五三惨案”。“那时我才一岁多,不懂事;今年我都90岁了,‘五三惨案\’也快90年了。”说起这些,蔡今明情绪有些激动。老人说,她从小被人抱养,没和亲人一起生活,小时候并不了解“五三惨案”。她还记得年轻时初来济南的不适应,直到离休前后才无意中得知了自己身世。“我爸爸祖籍是九江,九江有个名叫蔡报海的侄孙写来了信……”蔡今明说,想到台湾同父异母的哥哥叫蔡今任,她给自己改名“蔡今明”。得知自己身世后,蔡今明曾查阅大量史料,开始熟悉“五三惨案”。此前的公开报道中,蔡今明查阅史料后“感动得一连几天泪如雨下,泣不成声”。直到现在,蔡今明仍清晰记得她去江西九江和哥哥“寻根祭祖、悼念先父”的情景。老人曾连续多年参加“五三惨案”纪念日活动,她曾公开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以后还要一直参加。”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中央商务区五座塔楼揭开神秘面纱 “山”“河”“泉”建筑设计方案公布

□记者晁明春报道本报济南讯历时两年多,济南中央商务区(CBD)的多个引爆项目已经落地并开始主体施工,万众瞩目的“五指山”——五座塔楼也逐步揭开神秘面纱。12月9日,济南市规划部门首...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