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温暖的暖气 □王溱

半岛都市报 2017-12-09 11:11 大字

曾问女儿:“知道过去天冷时最想要什么吗?”女儿说了好几样,我都否定了:“暖气!”

听到这个答案女儿睁大眼睛,那神色显然深度怀疑:“不会吧,怎么会是暖气呀,不是家家都有吗?”

现在的确如此。但退回到上个世纪,暖气在我们这个城市并不普及,许多人当成“奢侈品”看待,如果家里装上了暖气,或者买的新房有集体供热,那是很值得“显摆”的大事。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冬天到来时,家里取暖主要靠炉子。木柴,煤块,煤球,蜂窝煤,构成了若干代人的集体记忆。没有暖气的日子,最耿耿于怀的是不敢在家里洗澡,担心着凉感冒。那阵子公共浴室、周边工厂里的澡堂生意兴隆,人满为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里没有暖气。

很羡慕北方大城市的供暖。有一年寒假去北京三姨家,住的虽然是“团结户”,但有集体供暖。北京天气寒冷,动不动就来冷空气,寒风刺骨,出门穿得厚厚的照旧冻透。但待在家里,暖气开着,如同春天,穿件衬衣逍遥自在。写信告诉母亲和兄弟们,都羡慕得恨不能也来北京。

上世纪70年代末到济南上大学,本来是高兴事,但一到冬天就“沮丧”。干燥寒冷的空气从天而降,宿舍里一点供暖设施也没有,进来时一片寒气,离开时寒气一片,让人“心灰意冷”。现在回头想,那四年是怎么过来的呀?好在当时年轻,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血气方刚,在严寒面前挺得住。

难过的是老人。但偏偏又是他们经受得最多,坚持得最持久。母亲是上世纪20年代出生的,一直到上世纪末才享受到集体供暖。我算了算,到她告别人世,一共经历了十四个供热年头。说起来不算多,但与她同时代的,有的自始至终就没享受过,有的刚体验了不到两年就撒手而去。

我曾实验着自己“供暖”过。看着别人家有温暖如春的暖气,由衷地羡慕甚至妒忌。有阵子“土暖气”很盛行,我不知道别人家如何,我家费了不少事安装的暖气,热度很低,根本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所谓的“土暖气”,更多的只是一种摆设。

所幸,上世纪末终于有机会住上了有暖气的新房,那兴奋劲真是难以表述。

暖流不但驱散了家里的寒气,让房间处处保持着温暖的气息,而且也让人感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你想,在一个冰冷、缩手缩脚的地方生存,和在一个溢满春光、随心所欲的空间生活,两者的差距该是如何之大啊?

暖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这还不是主要的,更多的是透过它,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美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雾霾天来袭,清肺当属老白茶

“禾为贵”老白茶近些年,每到冬天,都是北方城市污染最为严重的时候。12月2日,山东济南发布了今冬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老百姓又要准备防霾口罩了。众所周知,雾霾中含有的PM2.5颗粒会通过呼...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