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选择从医就想一辈子都做一个好医生——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接雪梅

济南日报 2017-11-22 11:40 大字

□本报记者 邱天 通讯员 董自青

“她的号不好挂。”“对,需要提前好多天预约。”这是记者在她的诊室外,无意间听到两位患者间的对话。如此的评价不仅因为她对妇科常见疾病、多发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妇科肿瘤的诊治及手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更是因为她从医30年对工作细致有耐心,想病人所想,医德高尚,深受患者的信赖。“我选择从医,就想一辈子都做一个好医生。”她就是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接雪梅,被评为2017年“最美健康守护者”市级最美医生。

40岁勇担妇科主任的重任

2004年,接雪梅被院领导委以重任,调至妇科并担任科主任一职。当时40岁的她其实早已在产科做得如鱼得水,但当面对人生重要选择时,她却毅然决然地接手了妇科这个新组建的科室,这对她来说任务艰巨,且具有挑战。“那时最擅长的手术是子宫切除,但当时全年的手术量也仅仅只有500台,我那时候已经离开妇科十年,所以一切都要重新学习。”

就这样,她顶着压力,不断充实自己。她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还带动整个科室人员共同学习。她认为,作为一名妇科临床大夫要学习、通晓妇科领域的各种知识,通过实践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进修,才跟上医学发展的脚步。“医学不进则退,走得多远取决于做得多远,更何况深处医疗一线,不畏惧每一项尖端技术的开展,虽然每一项技术项目的开展,都会增加工作压力,但是想到能为患者更好服务,压力则变成了动力。”接雪梅说。

也正因为怀揣着一颗勇于挑战的心,科室从2004年整合,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了床位使用率从38%到86%的提升,年手术量由不足500台升至2000余台,现如今随着开展手术项目的增多,2016年妇科床位使用率达到136%。“这些数据的背后,不是我自己的成就,是依托于一个团结向上、互相理解的妇科团队。”接雪梅说。

危难时她把患者家属“骂”醒

接雪梅始终恪守着希波克拉底誓言,保持良好的医风医德,行得端、坐得正,拒绝任何贿赂,在同事与病患中享有极好的声誉。

曾经有一个14岁的女孩,在豆蔻年华不幸患上了恶性肿瘤,手术后的化疗对她胃肠损伤极大,孩子因痛苦拒绝进食,家长心急却束手无策。为了能让她多吃一口饭,多一分战胜疾病的力量,作为主治医生,接雪梅无论每天多忙多累,总挤出时间陪孩子吃饭、鼓励她、陪伴她,同她一同走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曾经一个18岁的外地女孩错将恶性葡萄胎认为早孕,因不敢告诉家人耽误了治疗,而当她来医院时病情已经恶化得相当严重,肾衰竭、呼吸微弱、大出血……女孩的父亲已经放弃了希望,但接雪梅坚持抢救,并对女孩的父亲说:“她才多年轻,她的生命才刚刚开始,你是她父亲怎么就能这样放弃?”在一天两夜紧急抢救后转至外院ICU,这期间接雪梅还亲自到医院看望她。女孩获救出院后又回来找到接雪梅,他的父亲将一面锦旗赠予她,并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工作中要求自己做到12分

接雪梅作为科室主任,一直坚持临床一线值班与听班,加班加点,随叫随到,连续工作36小时以上已是家常便饭,她的门诊量和手术量在院内始终名列前茅。“要求我科室的其他大夫做到10分的事,我要做到12分。”她带头学习腔镜手术,她深知只有熟练掌握技术才能有足够担当的能力,当面临手术风险时,才有承担风险的能力,才能给别人最大的支持。

她制定了科内讨论、科内会诊制度,即若同一个患者的同一疾病在同一位医生的两次诊疗下,仍没有治好,就要交由科室,将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讨论治疗。“即使是主治医师,在某一领域未必就是最专业的,科室讨论可以让大家集思广益,一起研究案例,要让患者到医院就能治好病。”她说。

接雪梅带领她的科室团队在手术领域不断拓宽,实现了众多零的突破,创造了院内数个第一。

新闻推荐

探索天气奥秘关爱地球家园

近日,山师附小一年级八班雏鹰小队走进济南气象科普馆,开展了一次以“探索天气奥秘、关爱地球家园”为主题的小队活动。同学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气象探测、气象信息网络、人工影响天气...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