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干创新,打造“高新”气质每天都有变化,创城成功后的高新区宜业更宜居

济南时报 2017-11-18 14:19 大字

高新区创城全员上阵,人人都是“创城人”。

“占道经营没有了,车辆停放有序了,路面破损的井盖修好了,公益广告张贴上了。这样的高新区很宜居!”家住高新区东岸家园社区的李先生表示,生活在高新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变化:公共设施更加健全,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道路交通整洁有致,社区环境越来越好,文明行为越来越多。这些都离不开“高新人”的点滴付出。

“零星工程”:清理垃圾死角不留痕

在舜义路周边工作的市民都知道,路边临时停车、乱停车现象严重;几乎每走几步都能看到烟头、废纸,环境又脏又乱;绿化带、市政设施也多有损坏。舜华路办事处积极协调各部门对损坏的市政设施、道路和绿化带、垃圾死角进行修补和清理,如今,这条路面貌已焕然一新。“道路修补工作比较零碎,下一步我们将对一些细小的部分进行认真排查,做好细节服务。”工作人员表示。

“从清洁路面到清运垃圾,从清理小广告到倡导社区文明,再到治理路边随便停车,垃圾桶的更换,这样的‘零星工程\’我们一刻也没有放松过。”11月10日,舜华路办事处经济建设保障办公室主办殷宪山表示,到目前为止,他和工作人员已经清理了6800余立方米垃圾死角,覆盖渣土防尘网34万余平方米,整治修复临时道路约3000平方米。

类似的环境提升工程,高新区还有很多,而且每天都在各个片区不断进行,包括道路修缮、路面清洁、公益广告设置、绿化带补植等等。从环境提升到垃圾的清运,从小广告的清理到社区文明的倡导,这些工作被办事处工作人员称为“零星工程”,看似不大,但多而繁琐,千头万绪,坚守在环卫“战线”上的工作人员更是为此付出了辛勤汗水。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零星工程”的大量成效,高新区整体环境才有了大踏步提升。

城市“魔术师”:泥巴地3天变身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

“这里原来是一块泥巴地,一下雨就有很多积水,旁边还有个农村大集,一到日子就有各种乱摆摊的。”日前,高新区东区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表示,通过东区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埠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3天之内把多年的泥巴地铺上了崭新的地砖,泥巴地变身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这让生活、工作在埠东村的居民不再为交通堵塞、环境卫生差而发愁。

记者了解到,曾经的东区街道办事处埠东村有个农村大集。一到集会,到处都是随地摆摊的摊贩,环境又乱又脏,行人难经过,卫生难保障。经过整治后,这里已经不再有占道经营的现象发生,路边设置了10多个崭新的公益广告牌,附近居民的自行车整齐地排列在路边停车处,现场井然有序。

这样魔术般的变化不仅仅只存在于东区街道办事处。为缓解集市占道经营、交通堵塞、环境卫生差等问题,高新区城管局、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等联合对草山岭大集、汉峪北胡大集等集市进行整治,消除了沿街摊位,改建成农贸市场。舜颂路上,中海天悦府西侧有一处小游园,原先是脏乱差的土坡,经过对部分地形的塑造和整理,栽培上景观树木、花草,一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山地形游园展现在居民面前。

一场又一场“魔术”的背后,是高新区工作人员脚踏实地的艰辛付出。从骄阳似火到秋风阵阵,在创城的每个阶段,高新区全员上阵、兢兢业业,城区面貌更是一天一个变化,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美丽的蝶变。

道路更通畅:有序交通成常态,道路、心情都顺畅了

交通环境是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文明与否的重要窗口。不把创城看作一次行动,而是当作一个过程、一种常态,这是高新区所有居民的共识,也是高新区交警对自己的要求。

“早晨7点多,就能看见路口工作的交警、协警、志愿者了。”在高新区工作的李女士表示,每天早晨路过高新区工业南路和奥体中路的交叉路口时,总能看到交警先上岗。的确如此,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大雨倾盆、冬日寒风,交警总会在车流中指挥着往来车辆,志愿者们则帮助维护路口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这是高新区各大路口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自济南市创建文明城市以来,高新区交警将大货车、渣土车严重违法整治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重拳打击大货车渣土车严重违法行为,提升文明道路交通环境。据了解,今年1至8月份,高新区(不含北区)共发生涉及大货车、渣土车事故12起,同比下降27%,无死亡事故。“在加强交通违法查处力度的同时,我们还通过落实重点车辆驾驶人源头管理,对辖区渣土运输企业、驾驶员进行定期教育来引导大货车、渣土车运输市场健康发展。”高新区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走在路上,私家车会主动给行人让行,晚上也看不到超载的渣土车了,交通一通畅,人的心气神儿都上来了。”在舜泰广场工作的乔先生表示,工作了一天挺累的,下了班之后经历的是有序的交通状态,这让他每天的心情都很畅快。

小区更宜居:村民干“路长”,人人都是创城人

乡有乡长,镇有镇长,高新区的道路上还有“路长”。他们可能是高新区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村干部,但更多的是居住在小区里的村民志愿者。“一有空,我就帮着打扫卫生,看看路上有没有垃圾。”村民志愿者“路长”张永明表示,自己是一名入党47年的老党员了,虽然已经67岁,但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一直积极参与,只要有时间就帮着保洁人员打扫卫生。像张永明一样的志愿“路长”在高家洼村还有不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几个月前还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垃圾乱扔的村子,如今变了大模样。街道硬化了,花池垒起来了,小广场也建了起来。

“现在,家家户户有了生活垃圾,都自觉拎着方便袋往垃圾桶里放,自打创城以后,老百姓的思想意识一下子就转变很多。”高新区高家洼村的村民宋镇霞说。

文明城市的创建,既要“除旧”,还要“布新”。风华社区居民众多,以前只有一个乒乓球室。创城过程中,风华社区对社区文化中心进行了完善和扩建,新增了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棋牌室、书画室等。如今,文化中心成了社区居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社区居民成了这里的常客,在安静的环境里阅读或练习书画、在棋牌室放松,成为他们业余生活的新变化。这些实实在在的创城红利,是高新区人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高新”气质就在居民的举手投足间

占地318平方公里的高新区,作为济南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在创城工作中既实干、又创新。在这片“双创”氛围浓厚的土地上,正在打造“一区两城两谷”,展现出其独特的文明气质。工作、生活在高新区的市民,文明素质在不经意中展现。在写字楼的电梯间,人人都自觉排队,先下后上,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被人尊重;在每个路口,私家车主动为行人让路,行人也自觉有序过马路,互相谦让;在每个生活小区,居民自觉爱护小区的绿树红花,一墙一瓦,文明就在散步、休憩中体现。有这样的文明市民扎根在高新区,创城也不仅是一时之言。

可以说,齐聚了中心区、章锦片区、高新东区、临空经济区、齐鲁创新谷的高新区不仅展现着济南市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的变化,在居民的举手投足间,更展示了济南市的创城之变。(记者王晶)

新闻推荐

严守首善之区的碧水蓝天——历下环保五年来的改革印记

执法人员在采集环境数据利用暗管探测仪进行排污溯源排查利用无人机进行扬尘工地检查对辖区核辐射单位例行检查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每个人都想看到的美丽风景。然而在经济的飞速发...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