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忠诚保食安 星火正燎原——济南食药监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纪实

济南日报 2017-11-18 12:11 大字

□本报记者 卢 虹

2015年至2017年,在时间的年轮上,三年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可对济南来说,这却是里程碑式的三年。

这三年,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济南食药监系统秉承“创文明城 食安先行”理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拔钉子、治顽疾、进社区、搞督查……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新机制、硬措施为创建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食药安全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百姓“舌尖安全”更有保障。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如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已落泉城,并实至名归。

铸剑基层监管“最后一公里”畅通

2014年1月,新食药监管机构组建成立。创城对这支新队伍来说,是第一场硬仗。如今看来,他们经受住了考验,用“实干”为泉城筑起捍卫舌尖的堡垒。

全市143个乡镇(街道)建立148个食药监所,配备专业监管人员750余名。为了不让监管之箭“脱靶”,除了设立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电话,还在每个社区、村居明确1-2名食药协管员,5200多双眼睛成了食药监管部门的有力帮手。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强了,民房成为食品黑作坊的少了,发现黑加工窝点的速度快了。

食药监管不仅有了“腿”,还有了“武器”。济南市初步建立市级食药检验检测中心,6个县级综合性检验检测中心组成的“6+1”检验检测体系。基层食药监所全部配备执法车辆、电脑、执法终端等工具,快速检测箱、农残速测仪、肉类水分快速测定仪等设备一应俱全。

有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监管效率有了提升。2015年至2016年,全市食品抽检分别达4.67批次/千人口和6.24批次/千人口,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全市6家乳制品生产企业、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和158家食品批发企业和274家大型商超全部实现电子追溯……

熔炉铸剑,利刃始成,有“脚”走路,有“剑”捍卫的食药监管体系,监管“跑”在了风险之前,泉城百姓真切体验到舌尖安全指数的提升。实干敢于向自身痼疾“开刀”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全市食药监系统坚持“创文明城,食安先行”,对照创建标准,向自身痼疾开刀。为了锻造监管利剑,深入骨髓的改革更是无处不在。

一方“小餐桌”带动城市“大文明”。全市食药监管系统印制文明餐桌宣传画、桌牌及各类创城宣传语等共计近百万份,全部发放至文明城市实地考察涉及的2万余家餐饮业户。各区食药监局对辖区内的餐饮店进行排查,严格杜绝使用过期、变质、伪劣食品。

“双随机”与飞行检查有机结合,为百姓擎起食安蓝天。对学校食堂进行“突考”,并公开问题和分数,让每所学校都不敢掉以轻心;对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城市商业综合体、糕点生产企业、食用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型连锁商超等6类业态实行公开评价,评价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学校周边拉网式检查,确保“三无食品”在校园周边“销声匿迹”。

跳出传统的行政监管,运用科学手段盘活现有监管力量。在持证小作坊中全面推广使用二维码,并加贴济南独有的“小作坊食品LOGO标识”,彻底实现小作坊产品可追溯;利用监管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开发重大活动保障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食品企业实时监控展示平台。

强有力的执法守护“舌尖安全”。2015年以来,全市查办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件2874件,全市公安机关对食药监等部门移送的55起案件全部予以立案,年度立案侦查率达100%,食品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创城成为济南食药破解监管难题的“试验田”,也是提高监管水平的“推进器”。三年来,肉菜追溯体系雏形已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逐步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大中型超市责任首付制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严密防线正在筑起……现在的济南已成为保障食药安全的“排头兵”。燎原

从政府到市民携手共创“食安济南”

守护“舌尖安全”,没有局外人。三年来,市食药监局着力引导全民参与创建,政府部门、企业主体和社会各界“三位一体”整体联动,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公众食品安全知晓率不断提升,创建参与度和支持率持续攀升。

全市食药安全监管抓得紧而又紧。市中区食药监局深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狠抓持证经营、索证索票和大型商超公开评价;对于占道集市、露天烧烤整治,天桥区食药监局拿出了“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长清区食药监局对重点区域、业户“全天候”整治;槐荫区食药监局简化优化审批事项,实现全部10类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创建攻坚阶段,市食药监局派出由分管领导带队的7个督导组,对各区食药监局创建工作进行多轮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反馈整改,查漏补缺确保工作不留盲区死角。

企业更加自律。市食药监局在规模以上企业试行质量受权人制度,建立“黑名单”和“内部吹哨人”制度,举报“东家”,员工“有奖”;发动24家媒体100多家企业成立食品安全诚信联盟,“一处失信、处处受损”的氛围进一步增强。

社会参与更加积极。全市组建起40名食品安全专家库、300多人的社会监督员和上万名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食药安全“五进”“问计于民”“科普社区校园行”“中小学生漫画比赛”“最美基层食药安全守护者”评选等活动,食药安全事关你我、人人参与的氛围更加浓厚……

三年来,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创建的热情空前高涨,“民生账单”写满幸福。济南百姓的食品安全满意度飙升20个点,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显示,济南本土生产的食品合格率97%以上,百姓满意度也由创建前的不到60%,提升到了2016年的80.3%。结束语

三年创建,基层监管“最后一公里”畅通,执法队伍“实干”正能量集聚,食安共建共治格局日臻完善,济南食药塑造出了与省会形象相匹配的“软实力”。荣誉获得,不止于此,如今的济南食药监,以更严苛的要求、更严格的监管站到了新的更高起点。

新闻推荐

文明风尚“涵养”城市幸福擦亮的文明窗口从细微处为文明城市加分

□本报记者郭歌鲁婧李雪梅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服务济南热力员工黄燕微笑服务济南市中医医院文明窗口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车厢济南公交与济南交警携手举办“创建全国文明城,文明交通在行...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