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变化 谈感受 求长效创城中的历下印象

济南日报 2017-11-18 12:11 大字

奎垣街一角居民给社区送来锦旗。居民给城管队员送来锦旗。县前街一角

张佳是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的居民,他每天打理完社区食堂的事务后,在回家的路上从未闲着,边走边捡垃圾,“这附近有个小饭桌,孩子们有时会把一些零食包装袋随手放在花坛边。”

今年盛夏,连续三封来自老党员杜鑫德的信,让建筑新村街道的党员干部和居民都备受感动,“随着你们的付出,街道宽畅了许多,整洁了许多,顽固的‘牛皮癣\’治好了……”在杜鑫德眼中,没什么比生活环境的改观更让他高兴。

泉城路街道芙蓉街社区62岁的老党员刘洪良经常参加小院茶摊活动。“有些餐馆打烊较晚,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刘洪良说,“我们作为居民自然有义务参与劝阻,可以作为社区8小时之外的补充。”

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荣誉和期盼,历下区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调动全体党员干部和居民的积极性,共同为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那些因创城而发生的可喜的变化,正在历下区一点一滴发生着……

特色文化墙 文明氛围浓

班荆里街漫画一条街、十亩园中街24孝主题文化墙……在解放路街道,以“创建文明城市 争做文明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一系列公益广告已遍布大街小巷。很多居民都有这样的感觉:创城氛围营造已成为一道风景,随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文明气息,也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休闲环境。

解放路街道精准对标对位,严格按要求,高品质高标准做好公益广告设置工作,全面提升市民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截至目前,街道共安装“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展板500余块,楼道内居民公约、市民公约700余块,新增特色主题文化墙10条。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燕山街道秉承“点位+社区”的工作模式,16处点位由8位街道干部认领,按标准一包到底,谁的“地盘”谁负责。该街道成立了“周末力量”街道志愿者队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班子成员、社区负责人带队打扫社区环境、消除卫生死角、铲除小广告、拆除私搭乱建、清理清运垃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动员社区群众共同参与,掀起了全民“创城”的热潮。

开门就见绿 人人都欢喜

近几年,大明湖街道将民生工作与创城工作紧密结合,打出组合拳,紧紧围绕“传承历史文化、彰显老城特色、提升生活品质”的工作思路,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明湖小区整治提升行动。街道累计投入1560万元,实施楼体美化、路面硬化、园林绿化、杆线落地、安装防盗门窗等一系列措施,共清洗楼体、粉刷楼道51.3万平方米,美化楼体15.2万平方米,铺设各类花砖、沥青盖被近6万平方米,绿化园林1万平方米,修建健身广场11处,暖气进家3000余户,天然气进家5000余户,成立“家家帮”物业服务站,免费为居民提供基础设施维修服务,对社区环境卫生实行物业化管理和长效化服务。在每个社区都配建符合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街道今年还新建了1200平方米的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每天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宽敞明亮的文化站成为辖区居民文娱生活的新阵地。

6月底,东关街道办事处联合长北社区、公安、城管、环卫等相关部门,开始对奎垣街两侧30余家商户进行整治。“之前这里都是小吃店和商店,路上是桌子、凳子、电瓶车,路边是饭店、超市大排档,我们都自称是家门口的‘泉城路\’,但是泉城路可没咱这么乱。”居民宋美说。据悉,奎垣街全长只有200多米,南连繁华的东关大街,向北深入居民区,尽头是汇泉小学。“节假日白天还好,一到上下学时间,道路异常拥挤。”接送孩子的、乱停乱放的车辆,占满了整条路,居民出入不便。如今这条街巷已经改头换面,沥青路两侧已经改建为一片绿地,灌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绿地中铺设人行道,重新粉刷过的白色墙面挂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的宣传画。宋美说,“从出门就见绿,一路走到大明湖,这才是我们老年人期待的退休生活。”

精细化作业 民生得改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关乎城市荣誉、民生福祉,同样也是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利契机。智远街道重点对盛福花园小区内及中林路等道路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修补路面约1500余平方米;修补人行道花砖500余平方米;维修更换雨水井箅100余套;更换刘智远路电力检查井10余套,维修更换井盖80余套;更换路沿石共约300余米;对背街小巷、开放式小区逐一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采取多种施救措施。

智远街道实行主次道路一日两普扫,全日守岗捡拾制度,协调机扫队增派洒水车,增加冲刷次数延长作业时间,设置垃圾桶500余个,修建公厕24座,每天清运生活垃圾120余立方米。街道对辖区内8座固定公厕设专人保洁,专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设施损坏及时报修,累计维修110余次。

龙洞街道也是从细节入手,切实将创城工作作为推动文明城市建设有效载体、提升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增进群众幸福指数的良好平台。在创城攻坚工作微信群里,每天街道班子成员、双管单位负责人、相关科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建言献策,大力宣传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群里还开办了《创城新播报》栏目,利用微信、美篇等新途径,不定期发布街道创城的最新动态。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街道始终将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街道城管科、执法中队等相关科室部门坚持24小时在岗在线,对辖区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问题加大巡查力度。针对辖区南四村回迁安置小区锦屏家园为开放式小区的情况,街道全面持续开展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保证创城工作村、社区“两条腿”走路,还给居民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山大路社区是文化东路街道办事处战线最长、楼院最多、居民人数最多的社区,但是47个楼院的卫生没有一个被落下。创城期间,社区居委会主任孟玉梅充分发挥辖区单位的作用,与武警部队、警察学院、省司法厅等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共同创城。

在孟玉梅眼里,社区就是自己的家,创城工作中,从巡查、思路计划到创城执行工作,事无巨细,虽然辖区内的楼院几乎都是难搞的老楼院,但是在孟玉梅的努力和坚持下,辖区的环境已经越来越好,就如她经常说的一句话:“看到努力的成果,再大的付出也是值得。”变化有惊喜 居民全参与

今年88岁的赵云才是趵突泉街道泺文路社区的一名普通退休党员。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我还能带个头,还能说两句,用自己的言行为社区做点贡献。”当他看到地上有塑料袋、纸屑等杂物,便主动捡起来,楼梯上的小广告也用随身带着的工具铲掉。在他的带动下,楼里的居民主动清理自家门前的卫生,也主动清除楼道里的小广告,还轮流打扫楼前的公共卫生。

连续几个月,泺文路社区工作人员连续加班,走访居民、为创城起早贪黑,有的人嘴上都起了水泡。赵云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熬了满满一锅绿豆汤,和老伴一起送到社区。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中午就买个烧饼凑合一下,他又让老伴买来新鲜莲藕,腌好,带着新买的黄瓜、熬好的稀饭给居委会送去爱心午餐。

姚家街道名士豪庭第二社区居委会2014年12月31日成立,一次偶然的机会,孙岐远到居委会办理业务,主动提出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修伞及小家电的服务工作,从此他走上了志愿服务之路。在创城中,孙岐远更是积极主动参与,在社区内当好创城志愿者。他每天义务接送“四点半课堂”的学生,风雨无阻,现在累计接送600余次,社区的角角落落都有他忙绿的身影,在社区中威信很高,居民一致点赞。看到小区有贴小广告,有损社区形象,他利用晨练、巡逻、散步、买菜等时间坚持清除小广告,累计铲除数千张。

千佛山街道居民王大爷住在经十一路附近,让他高兴的是,路北侧拆出的空地早已变成了小花园。该处小花园位于经十一路北侧,花园有百十平方米,园内有龙柏、绿竹等植物,园内有一条宽约1米的步行道,这里早已成了附近居民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黄佳杰 通讯员 杨荣超 栾义娟)

新闻推荐

不忘初心你我共圆梦 继续前行踏上新征程

亲爱的市民朋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20年众志成城的拼搏,历经20年艰辛求索的奋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终归济南。2017年11月17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文涛,代表泉城济南领取了全国文明城市...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