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城市水安全院士论坛”开幕——水界大咖齐聚首论道济南水生态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而对于每一个市民来说,干净的空气、安全的水源是他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
11月7日,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及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承办的第五届“城市水安全院士论坛”暨全国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控预警及应急技术高级研修班在济南开幕。本届论坛以“水质监测与监管信息化技术”为主题,邀请21位专家传授水安全保障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坛过后,记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侯立安,以及欧亚科学院院士邵益生进行了专访,他们结合济南具体情况,对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水安全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对下一步济南水务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检测科研人员在讨论工作。
王浩践行十九大精神,生态系统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水安全”是城市发展的根基。
“在5到8年之前,济南有几大‘水问题\’——黑臭水体、地下水超采、水生态。但经过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的治理,济南水务工作有了飞速发展,‘水问题\’解决了,并且有了可以推广的经验。”王浩说。
对于缺水而又因泉水闻名的济南而言,如何保护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使泉群持续喷涌,同时又让市民喝上优质水,是济南水生态发展和保障民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前几年突出地下水位下降,泉群喷涌的问题,济南建设了五库连通工程、东联供水工程,用外调地表水替代超采的地下水,实现水源联合调度,效果显著。另外,济南水生态建设开展有声有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水利部高度认可,也是全国样板。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六位一体系统统筹整治,济南生态系统保护已经走在前边了。”王浩说。
据了解,五库连通工程是济南创建水生态文明的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由5座水库、2个水厂、4条城区河道及沿线8处强渗带的“5248”水系构成连通格局,实现当地地表水、黄河水、长江水三种水源的联合调度,实现河道常年有水,改善生态景观,促进济南泉群持续喷涌。
“而在治理黑臭水体方面,济南的经验也值得推广。顶层设计先行,保证了三条原则:一是统筹治理。以流域为基础,以区域为基础,干流支流、城市段乡村段统筹治理,水质水量统筹治理,水域陆域统筹治理。二是单元控制原则。在各个单元把污染物来源和去向控制住,每个单元都不给周边、下游单元增加负担、添麻烦。三是系统均衡原则。在治理的过程中,每个单元均衡发力。‘三大原则\’使济南黑臭水体治理实现了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王浩说。
侯立安
积极推行河长制治黑臭水体,依靠大数据监管保持治理成果
近年来,济南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成绩显著,2016年,37处黑臭水体被列入政府整治范围,经过2年系统整治,截至目前济南黑臭水体仅剩3处,其余已全部“变身”清流,而这3处整治也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而随着“河长制”的全面推开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保持治理成果上也更加有力。
“治理黑臭水体,要积极推行河长制,注意从源头治理,加大监测排水点以及排水点的水是否达标排放,不要再对水体进行污染。”侯立安说。
据悉,自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以来,济南全面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四级河长累计达4217名。为了进一步推进河道保护工作,济南对全市河道进行了排查,其中排查全市入河排污(水)口416个,正在全面封堵。同时,济南市积极建设污水处理站,目前已建成17座,总规模每天17万吨。截至2016年,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6%,污水处理标准为一级A,是目前国家最高标准。今年济南市计划对13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进行提标改造。计划实施水质净化一厂二厂扩建、仲宫污水处理厂、腊山污水处理厂等一系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预计可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每天。
“治理好黑臭水体已经不易,保障其不再发生黑臭难度就很大。下一步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与监测、监察、应急、生态保护等方面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环境大数据,供决策层参考,让黑臭的情况不再复发。”侯立安说。
邵益生
供排水监测水平全国领先,院士论坛推动水安全“软技术”
济南不仅有着源源不断、令外地人羡慕的天然泉水资源,还有着全国一流的水质监测团队和监测水平,这让济南人“喝水”很放心。
“全国城镇化发展,城市面临很多问题。近年来济南在保障水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供排水监测方面,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的硬件设备令人震撼,人才团队也是处于国家第一梯队,监测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邵益生说。
据悉,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实验室目前配备国内外顶尖的水质监测仪器设备644台(套),设备固定资产原值超过6000万元。经评审认证,4大类32种产品346项共970个参数的监测能力具备国家级监测资质,监测项目涉及水、气体、污泥以及净水剂、滤料、消毒剂、输水管材等多个方面,是国内最先达到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全项监测能力的国家级检测实验室之一。为适应城乡水务监测管理需要,目前该中心正积极组织开展监测项目扩项研发,拟增加土壤等2个产品、48个项目、46个方法的检测能力。
“保障水安全,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监测中心连续成功申办五届院士论坛暨高研班,一方面说明济南有培养人才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济南在水安全方面有基础。解决水安全问题有两条线,一条是预警工程硬技术,还有一条是管理监管的软技术。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控预警及应急技术高级研修班就是培养管理监管人才软技术,既有启发性、引导性的,也有操作层面的,对于培养人才来说非常有效。而监控预警是管理的基础和手段,目前供排水监测中心已经做得不错。只有‘两个轮子走路\’,才能保障水安全。”邵益生说。
据悉,在水安全预警方面,供排水监测中心依托国家“水专项”、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研发建成了国内首个省市两级“城市水系统监管业务化平台”。该平台103个自动监测站点涵盖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及二次供水,日均接收在线水质监测数据1万余条,可实现29个监测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水质问题的预警预报,对于水质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置实现了端口前移。目前,该中心全面负责国家应急供水救援华北(济南)基地研发及建设,项目建成后移动监测参数可达145项,同时能满足自然灾害、突发污染事故等恶劣条件下每天30000人的供水需求。
“对于供排水监测中心而言,实力和责任同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不仅要服务于济南,还要影响全国,不断的走出去、引进来。“邵益生说。
据悉,2009年起,该中心联合40余家高校院所、供水企业,组建“产学研用”科技创新联盟,相继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以及国家、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共计30余项研究和示范建设任务,突破了城市供水水质监控预警、水源修复调配、水厂深度处理、管网稳定保障等领域30项创新性技术难题,核心技术成果在济南市进行了综合示范,在济南、青岛、东营、烟台等南水北调山东受水区13个城市建成23座示范工程水厂、7处管网水质保障示范区,建立了覆盖全省县级以上140座主要水厂的省市两级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平台,示范城市约1500万人口受益。(文/图 本报记者 李小梦通讯员 邵筱琳 张玮)
新闻推荐
昨日,在经十路的市儿童医院附近,济南轨道交通M3线的初探作业已在道路南侧的黄色围挡中展开,以便尽快摸清沿线的地质情况,为下一步的开工提供地质资料参考。初探作业预计工期为20天左右,之后将...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