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站在中国地图前看市中教育,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引领,创建现代化教育改革示范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市中区踏上创办全国一流教育新征程

济南日报 2017-11-08 14:04 大字

图文/本报记者 史春勇 通讯员 董国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民有所呼、要有所应,民有所盼、要有所为。作为省会济南的中心城区,市中区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提出了站在中国地图前看市中教育,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引领,建设一个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让每一位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让每一所学校达成品质发展的高位均衡、生态优质、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新期待。

向新时代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市中教育人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踏上了“创办全国一流教育”的新征程。

“市中教育培训网”遍布全国

人才储备唱响发展“好声音”

如果再往前推5年,年过4旬的语文教师陈万太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教学生涯会因为一次选择而变得不一样。

那时他还在外地授课,已经是全省语文课程专家的他,以为已经够到了个人发展的“天花板”。没想到,来市中区任教的选择,让他看到了另一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通过名家进校园活动,和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面对面对话;参加北京十一学校年会,和全国名师、名校长探讨;到北师大研修,参加各种评课……在实验初中任教的陈万太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这两年他所参加的各种活动和培训。

“在这样一个向上的环境中,每一位老师都冲劲十足,都在渴求进步。在不断地学习中,我也在反思我的教学工作。”如今陈万太也在转变教育理念,从过去单纯的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课堂模式逐渐从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每一节课都从学生的问题展开,这无形中对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最终目的是为每个孩子终生幸福奠基。

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市中教育人紧紧牵住人才这个“牛鼻子”,积极推进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个团队得发展,让每位教师都进步,无论在教学还是管理中,不断“逼”近专业,真正成为全区教育发展的内驱力。

今年,市中教育实现了“三地、七校、七专家”人才培训体系的常态化、长效化,先后选派93人赴英、法、德和奥地利等地交流,培训干部教师达6581人次。下一步,市中教育将建立面向世界、覆盖全国的“市中培训基地网”,继续挖掘国际、国内顶级培训资源,拓宽国际精准交流项目;建立浙大、华师大、北师大等国内“双一流”高校合作联盟;与上海、杭州等教育先进城市建立深度联系,定期开展双向师生交流;建立分层定制式培训机制,实现全区教师100%全员轮训,骨干教师每年外出学习1次以上,出国培训人数每年增长10%;完善含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等“市中名师团”发展梯队,搭建全国展示平台,提炼并推广具有市中特色的人才发展模式。

全国一流课程落户市中

教学变革正在每所校园蓬勃发生

再过一个月,一场“国字号”的基础教育改革现场会——“国家基础教育创新成果特别奖推广会”,将在济南第十四中学召开。此项会议由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级教育学术团体、教育部直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组织发起,届时全国范围内的近千名教育工作者将齐聚市中,共同观察市中区教育改革成果。

从去年秋季开学,有着60年建校历史的济南第十四中学便走上了寻变之路,嫁接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全面推行选课走班,让新初一的308位学生每人拥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现自己的潜能。

“我们改革的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做眼里有人的教育。”校长杨荣耀说。

老学校在教育教学上敢于求变,新学校在课程选择上更是不甘落后。8月31日,济南“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创建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一中召开,发布会上,市中区的爱都小学等3所学校作了典型发言。

一所年龄只有1岁的新学校便已成为市教育局向全市推广的典型,爱都小学到底有何独到之处?

原来,为了将这所学校建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自去年9月开学开始试水“全课程”教育,将曾经的一大摞“教材”,变成了一本本融汇各种知识和能力培养的主题丛书。书包轻了,负担小了,而孩子们学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多。再加上教师“包班”的班级管理模式实施,让老师们看到了更完整、更立体的孩子,教育更真实有效。

家长们对爱都小学的态度,也从当初“这样改行吗”的质疑变为“在爱都上学真值”的认同,让学校改革的步伐更加坚定。

在这两所学校改革的带动下,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生态化变革正在每一所校园蓬勃发生。其中,经五路小学的“闪亮童年成长”课程作为“济南市三大德育品牌课程”在全市推广,“市中区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全国班主任德育论坛分享经验。特别是在2016年全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市中学生学业发展指数和综合素质指数居全市第一,15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在全市推介,列全市首位。

下一步,市中区将以这两所学校为案例模本,总结形成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一条普通公办学校如何向北京十一学校等顶尖资源校学习、推进教育改革的成功之路,打响市中教育品牌,大力提升市中教育在全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城郊学校迎来连串“红包”

城乡教育一体化迅猛发展

“想象最美,成就自己”,走进位于城郊的济南市邵而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这8个字与崭新的教学楼特别搭。

两年前,邵而小学师生还身处一栋老旧的教学楼里,去年8月,翻新后的教学楼正式竣工。与此同时,经十一路小学副校长刘序平调任邵而小学,成为学校的“当家人”。

“一所崭新的学校交到我手上,我必须要把学校办好。”刘序平说,他们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引领师生共同建设“人文、和谐、开放、创新”的学校文化,并确立了“想象最美,成就自己”的办学理念。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学校走廊里,随处可见的书架已成为孩子们下课后最喜欢的地方,甚至是在厕所的外面,也有专门的书架,让等待的孩子可以随手拿起一本书……学校的内外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郊学校一直是市中教育发展的短板所在,要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就必须加快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此,市中区先后开展了城郊学校校舍操场提升、“美丽校园行动”、校园新风系统全配备等工程项目,实现城郊学校的硬件升级,全区81所学校均达到“六个全部”标准,即全部铺设塑胶操场,全部配齐空调,全部实现安全饮水,全部实施美丽校园工程,全部配备空气净化及新风系统,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与此同时,市中教育每年投入700万元,建立了覆盖低保困难家庭、城郊农村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及适龄残障儿童的“兜底式”教育保障体系,惠及学生3万余人。今年以来,市中教育实现了“四个百分百”,即学生书本费、校服费100%全免除,有就餐意向的学校集体配餐100%全覆盖,学生午餐问题100%全解决,课后服务工作100%全推开,群众长期以来关注的难题得到解决。

除了在资金投入上向城郊学校倾斜外,市中教育还在教师招聘、培训、交流等方面向城郊全方位倾斜,先后招聘352名教师到城郊任教,定向交流干部教师1574名,确保城郊学校所有学科开齐开足。

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品牌学校对城郊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研究引导。针对七贤学区学生语文素养起点较低,学校规模小、单班多,教研难和新教师比例高三大难题,市中区启动专题研究项目,创新实施联校教研和跨校执教机制,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向“学区人”、“集团人”转变。一年来,七贤学区各校语文教师专题教研25次、专题培训8次,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升,一单元阅读量由2800字增至20万字,在六年小学学习中,每一名学生能够至少阅读50本书,阅读量有了大幅提升。

一个个民生教育红包不断抛向城郊学校,使得城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逐步具备了向城区学校看齐的实力。

新闻推荐

两年三次延期交房帝华鸿府业主难回家开发商:确未通过综合验收,但已达到入住条件故通知业主来看房

6日,帝华鸿府营销中心。记者刘玉乐摄刚需族买了房子,最盼着早日入住。但是,唐冶新区帝华鸿府西区业主买房两年半了,交房日期一再延后,从2016年2月拖到2016年10月,说好的2017年10月30日交房,结果...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