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年轻”的老人怎样养老?退休女教授吕荣斌全国首创“自主养老”新模式

济南日报 2017-10-30 12:12 大字

老年人每天自主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刘晓群 摄)

在人的生命周期中,老年阶段几乎占了三分之一。步入老年后的人生该怎样度过?在济南,一位退休女教授在全国率先创设了“自主养老”新模式,令人称奇的是,这一模式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全部都是老年人,每年节省上百万元养老成本。

扔掉轮椅 离开病床

10月27日上午,在长清区常春藤小区,一场由老年人自己策划、主持、表演的重阳联欢会热烈上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组织,叫做“常青树社区老人自助服务俱乐部”。

70岁的国企退休职工朱良杰是俱乐部成员之一。看他身穿练功服,时而与观众打招呼交流,时而中气十足地喝彩,很难想像,仅仅一年多以前,他还躺在床上,因病摘除了一侧肾脏。“躺在床上,总感觉自己‘不中用\’了。每天都和同龄人一起‘动\’起来后,精神状态、身体状态大不相同。”唱歌、运动、旅游、养生……俱乐部丰富的活动让朱良杰认识了很多老朋友,如今,他与老伴都在其中找到了乐趣。朱良杰告诉记者,俱乐部中年纪最大的老人已经83岁了,不少人像他一样,通过自主活动,扔掉轮椅、离开病床,找回了精气神。最近,老人们还在计划着走出国门“自助游”,看看外面的世界。

老人组织 老人参与

常春藤小区是社会转型期一个典型的老年社区,常住人口2万余人,老年人能占1/3。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本地的农村家庭,有附近高校的退休教师,还有来照看第三代的“济漂”老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来历“北到大兴安岭,南到海南岛”。

两年前,济宁退休小学教师毛月华应孩子的要求,前来济南照看第三代。两年后,毛月华身边围绕了几十名“学艺”的老年人,每天清晨,她带领大家一起打拳、健身——这位有着20多年打太极拳经验的老人,在“常青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老有所为最好的舞台,就是让老人服务老人。”“常青树”的发起人,济南市社科院研究员吕荣斌认为。

根据提供服务的内容,“常青树”设立了八个工作委员会,涵盖了老年人急切需求的文体、养生、维权、教育、旅游、社会化等多方面职能,毛月华正是运动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像毛月华一样,各个委员会的负责人都是老年人,都由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推选而出。探索“年轻”老人的养老路

在济南,常看报纸、电视的人,对吕荣斌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退休前,她是济南市社科院研究员,经常受邀在媒体发表评论。养老也是她多年来研究的一项课题。

“老人不仅需求生活照护,更渴求精神慰籍,尤其中低年龄段的自理老人,渴求生命活力的发光。从山东省、从济南市老人年龄结构看,数量相当庞大的是低龄、能够自理的老人,他们的心理困惑、无奈、抑郁等问题如何破解?这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吕荣斌介绍。

今年,她将“自主养老、文化养老、精神养老”的研究课题在常春藤小区进行了落地尝试,没想到很快形成了“井喷”效果,“常青树”成立不到3个月,已经有两三百名成员,天天都有活动。没有资金,大家自己拼拼凑凑各种装备;没有场地,就露天活动;网上建“群”,推送新闻、通知活动……老人们的热情空前高涨。“自主养老能够节约大量养老成本,200个老人,如果雇佣家政,一年要上百万元,请社会工作者,要二三十人。在这里,老人自己全办了。”吕荣斌介绍。

“目前老人间的自助养老往往局限在几个老年家庭出去‘抱团养老\’或一个独居家庭吸收几个老人的方式,不仅难以持久,而且风险很多。‘常青树\’这种让养老有组织、有规划、有管理、有专业化服务的模式,自成体系,不仅适合城镇,也适合农村。”老龄业内有关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 刘晓群)

新闻推荐

“小巷总理”滕飞:“居民的事都是大事”

人物档案姓名:滕飞年龄:36岁简介:从社区办公面积不足20平方米,到现在20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历下区千佛山街道历山名郡社区党委书记滕飞近5年来经历了社区巨大的变化。十九...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