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写作业的“正确姿势”
“不谈做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涉及做作业,鸡飞狗跳,呜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分道扬镳。”
有人说这段描述形象刻骨地展现了当今教育现象: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家长辅导作业都成了义务。很多学校甚至要求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必须在一旁监督,并修改孩子做错的题目后签字。几乎每天晚上,辅导学娃的家长都要进行一场耗尽精气神的“大战”。偶尔打开窗户透透气,却听到隔壁家也是声嘶力竭地吼作业。
最近一篇关于中国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文章受到关注,原因并不是陪孩子学习这一现象,而是家长在陪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焦虑与愤怒情绪,甚至危及生命。10月24日,江苏省教育厅明确提出“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推行作业免检、每周无作业日”,为学生及家长“双减负”。
陪孩子写作业有多痛苦?
家长集体吐槽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脑出血奔急诊”——最近,一篇《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的网文刷屏朋友圈,脑洞大开的“控诉”、略带调侃的“咆哮”,令家长们无处安放的焦虑跃然纸上。
有的家长说,陪娃写作业,就是历劫。孩子花样百出,按下葫芦起来瓢,就像在玩打地鼠游戏,刚解决一个问题,另一个又冒出来了;有的妈妈直言“当代女人快速衰老的真正元凶,就是陪娃写作业”;更有甚者,家长辞职专门辅导孩子。
无忧:我觉得学校现在把一些任务推给了家长,孩子白天上学,晚上回来要完成家庭作业,负担很重,家长也要放下一切事情专门检查、辅导作业,还必须签字,否则就得挨批,本该学校完成的事情,却交给了家长。其实二者应该各司其职,学业的教育还是要学校去做,人格的完善需要家庭去培养。
优雅到老:现在是家长分担了老师的好多工作,再就是留的作业太多,一写写到十一二点,娃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写这么多作业,连睡觉的时间都保证不了。
神仙也会犯错:我们现在都在批改孩子的作业,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批改作业要到深夜。
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各界纷纷点赞
江苏省教育厅近日下发意见,推行作业免检、每周无作业日等探索。意见一出,学生家长纷纷点赞。在此之前,北京市、浙江省都已叫停“家长作业”。
《扬子晚报》记者调查显示,家长最怕老师布置“素质作业”,有的家长给孩子扎兔子灯扎到凌晨两点,有的家长做PPT做到脑子“快炸了”,也有家长认为不应该一刀切,如果不占用太多时间,还是应该多多陪伴孩子。
李雪萌:至少要让作业回归学生
孩子小学没上几年,他学到哪些本领不知道,身为老妈,进步是明显的——为了给他做各种作业、手抄报、海报、宣传背景,我“被迫”学会了Photoshop、PPT、Excel各种软件,甚至还学会了编简单的程序!
“家庭作业家长做”几乎已成学校教育的通病,每个家长说起来都是一肚子怨言。虽然老师也说家长不要完全包办,但是很多作业让小学生来做明显不可能。比如当晚做一份彩色打印的手抄报,家长要是不帮忙,孩子一个人得折腾到半夜;而且别的孩子都是家长动手,你家孩子全靠自己的话,做出来的水平必然差一大截、要受到批评。
江苏的做法如果能真正贯彻执行,无疑是家长们的福音。如果完全免除作业不现实的话,至少要让作业回归学生。这种“家长作业”,看起来似乎是亲子时光,实本期主持:闫珍珍点评嘉宾:
济南日报:李雪萌
扬子晚报:蔡蕴琦
专栏作家:李多钰陈方
网友:无忧优雅到老神仙也会犯错
■委托人:兰女士
■方 式:读者来电
■话 题:最近几天,朋友圈被一
张图刷屏了,一位家长陪娃写作业
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还做
了两个支架。最后他终于顿悟:想
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
顺其自然吧!
际上是全家焦头烂额。这违背了做作业的初心,孩子也得不到真正的进步。
蔡蕴琦:孩子夹在中间“喘不过气”
去年,浙江省教育厅“点名”禁止11种“家长作业”、“解放”家长的消息就让江苏家长羡慕嫉妒恨,形式各样的家长作业让不少家长苦不堪言,大部分家长承认有帮助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其中80%以上的受访家长认为,应该取消繁琐的“家长作业”。
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南京师范大学讲课时说,这是一种教育误区。《周易·乾》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传统观念中强调的“天与地”,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不受外力影响。于丹认为,一个人最好的生命状态是有自律、能自强、建立自尊、拥有自由。人的一切应从自己开始。今天为什么很多人感到沮丧?就是自己无法为自己买单,外在约束太多。
老师把每天的作业,先从家校通甚至从微信群转给家长,家长到家后会说:你们今天的语文要做几篇作文,数学要做什么练习,现在给你默英语单词,你们老师都告诉我了。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充满愤怒与沮丧?
过度陪伴与“共育”教育如何求最大公约数?
诺奖学者赫克曼在《因人而异的教育回报估计》一书中提出,在0-3岁,你投资1块钱,有18块钱会回来;3到4岁投资1块钱,是7块钱的回报;小学是3块钱;大学里投资1块钱是1块钱的报酬;成人是负的。按照这个理论,孩子年龄越大,家长对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减少才对,可事实上恰恰相反,一入小学深似海,父母不得不腾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教育孩子。陪娃写作业的症结在哪里?或许在于我们还没有真切领悟到“共育”的真谛。
李多钰:“过度陪伴”比缺席更可怕
幼儿园和学校所提倡的“共育”,更多是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把原本应该在学校中完成的作业带回家庭中,挤占亲子时间,还严重“乱入”家庭生活,让家校的互动,变成家长们苦不堪言的重复教育负担。
奇怪的是,大部分听话的家长对这种负担不仅不提出异议,还因此好像找到了生活的目标,沉浸在这种“重复教育”和“过度教育”的“练级”游戏中不能自拔,像教务主任一样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涨跌。他们把本该跟孩子交流的时间全浪费在这种“练级”游戏中,本质上是逃避真正的家庭教育责任。
在我看来,这种以陪娃写作业为主的所谓陪伴,与其说是陪伴,不如说是“监视”。陪娃做作业上课外班,是基于一种把孩子当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教育产品的观念,把自己当成监工,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加以生产监督;同时,以为教育就是各种可配备可购买的技能点,应当尽可能填充,却放弃亲子陪伴中最重要的家长“身教”的必要时段,也侵占属于孩子自己的学习责任,剥夺孩子自我成长自我发育的可能;最后,它实际上也是家长自身终止成长的借口,是对自己生活和事业可能性的悲观和自暴自弃,认为孩子有权利挤占自己的全部空余时间,把孩子培养成功高于自己的一切个人完善需求和生活追求。
这种陪伴就是典型的“陪伴过度”,它并不比“陪伴缺席”带来的问题小。在这种新型填鸭式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恐怕更容易把家长理解为资源获得的渠道,把生活理解为资源获得的过程,更容易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陈方:“亲子作业”不是“共育”之道
如果说幼儿时期的“亲子陪伴”是必需的,童年的“亲子陪伴”是不是可以弱化为“必要”?对于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是否也应该给他传递“父母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活,不可能总是陪着你”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较早懂得“工作需要爸爸妈妈”道理的孩子,也未必会“输给”那些在“全职陪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再看看最近那则网上很火的《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万学区房》的帖子,尽管很多人反感这位母亲的“嘚瑟”,感觉她本质上和“买学区房”的父母一样庸俗,但你不得不承认,负责任的家长其实都在想方设法以自己的方式陪伴孩子,增进和孩子的亲子互动。
看透了中国家长的这个心思,学校大可不必再搞什么林林总总的“亲子作业”。如果孩子和家长的时间精力都被学校的“亲子作业”占满,说到底这还都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共育”也无从谈起。
新闻推荐
快递隐私面单来了个人信息不再“裸奔”多数用户表示支持,专家称推行隐私面单是大势所趋
本报10月25日讯(记者王希涛)快递隐私面单来了!这些面单不再完整显示收货人的姓名、手机号和地址信息,而是以符号代替。记者走访发现,多家快递公司对用户的个人信息都加强了保护。对此,多数...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