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六里山小学“一带一路”主题课程培养孩子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小学校做出“大文章”

济南日报 2017-10-26 21:28 大字

一年级学生根据“钱眼儿里

的学问”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学校“一带一路”知识竞赛

10月20日下午,仅有551名学生的小学校——济南市六里山小学格外热闹。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运输方式是什么?A.牦牛,B.骆驼。”伴随着主持人一声“抢答开始”,选手们纷纷摁下抢答键……在学校的小礼堂,一场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正在进行,特别是在现场提问环节,台下学生的热情更是挡不住,纷纷争抢话筒,取得答题权。一下午的时间,孩子们的笑声、感叹声、答题声响彻整个校园。

“‘一带一路\’这个课题很大,可做的文章太多了,完全可以通过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感知家国情怀,开阔国际视野。”谈起课程开设的初衷,校长刘琦告诉记者,经过前期专家引领、团队学习、交流和研究,新学期一开学,六里山小学的“一带一路”特色主题课程全新上线,各个班级根据自行确定的研究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份涉及历史、人文、地理、文学、饮食、风俗等内容的知识盛宴。

“一带一路”纳入课程自定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校发现许多学科知识都会多少涉及‘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刘琦告诉记者,2015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而今,“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各国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学校以此为契机启动了“一带一路”主题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参与到“一带一路”实践学习中。

在确定“一带一路”为本学期主题课程之后,学校教师便以年级为单位,开始了集体教研讨论、搜集查找相关的书籍等前期筹备工作,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对“一带一路”进行了概括式学习,初步了解了“一带一路”基本史实、战略原则和内涵以及实施的战略重点等,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如今辉煌时代,学生们颇为震撼。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开学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各年级便已最终确定了自己的课程主题并展开研究性学习。

“六年级确定了‘一带一路\’历史人物的课程主题后,便开始组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了解人物的生平、作出的贡献以及对他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兴趣。”学校副校长杨玉芝说,在整个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寻找“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更是“一带一路”主题课程的意义所在。

“大课程”从小处着手内容设置符合“儿童视角”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而言,“一带一路”既陌生又遥远,那么如何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了解“一带一路”呢?

“当时确实有些犯难,后来通过专家论证、学校研究,我们课程小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让孩子们从了解‘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出发,去逐渐了解‘一带一路\’。”学校一年级教师李萍告诉记者。

于是,一年级“一带一路”课程的主题最终成为她的“钱眼儿里的学问”,即了解“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的货币;朱麟青老师的“爱的语言”,即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问候语和基本礼仪;以及李卓老师的“多彩丝绸路”,即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旗以及国旗背后的故事等。一切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最基础的角度去让孩子逐渐认识并了解“一带一路”。

一年级从学生感兴趣的某个知识点切入,对于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高年级学生,六里山小学也没有盲目灌输“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而是通过前期引导,发现学生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知名人物最感兴趣。老师们便及时捕捉到孩子的研究热点,自费购买了《丝路记忆》——“一带一路”历史人物的书籍,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解。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来了解孩子们最想了解的人物。

刘琦表示,学校各年级在设置课程内容时以“让生命因学习而精彩”为核心理念,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终身发展,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从小处入手为学生提供丰富而适应的课程,从而构建起了结构合理、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多学科“跨界”融合语文、地理、历史“一网打尽”

唐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有谁知道这道题错在哪儿?为什么海上丝绸之路又称瓷器之路……当天的主题知识竞赛虽然以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但是主持人总会在学生作出选择之后进行追问,每一次追问,台上选手和台下观众都会纷纷抢答,给出正确答案。

“真没想到学生会对知识掌握得这么牢固,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了解这么多背景知识。”学校教导处主任李卫华说。

“除了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我课下还自己查阅了许多有关‘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参赛选手刘镇瑜告诉记者,通过老师讲解和自己查阅相关知识,更好地掌握和了解什么是“一带一路”,以及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历史、诗词、饮食、风俗等内容;通过制作手抄报及研究本,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都让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课堂之上,孩子可以学到语文、地理、历史、音乐等多学科知识,这种多学科的跨界融合,让课堂的趣味性更浓了,孩子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发展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李卫华告诉记者,学校“一带一路”课程的开发研究,力求使学生传承丝路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符合学生发展的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同时也彰显了学校培养具有“阳光、善学、尚美、明责、创新”的六里山学子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

在刘琦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一带一路”特色主题课程已在学校顺利起航。“接下来学校将继续丰富课程体系内容,根据学生年龄段规划不同的研究主题,并通过读、研、唱、讲、演课本剧、研学等多样形式,真正让‘一带一路\’扎根校园,成为学校特色。”

(本报记者 史春勇 通讯员 夏敏)

新闻推荐

办有温度的学校 做有情怀的教育济钢高中辉煌20载扬帆正当时

运动会上跳绳展示“互联网+”生态课堂运动会上学生展示击剑全员育人导师制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学生进行舞狮表演。有序就餐历城区桑园路46号,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坐落于此。走进济钢...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