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于海:有颗“匠人心”主动“传帮带”

济南日报 2017-10-19 12:56 大字

于海(右一)和同事正在工作。

凌晨4:00,于海准时出现在芙蓉街片区,他身着灰蓝色工装,肩挑一副扁担,与6名同事一起,拐进大街小巷掏粪清淤,然后迈着大步,扁担微颤,身体和着节奏走到清疏车前,将粪水倒进去。

这样的动作他已重复了14年。于海,35岁,作为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一名掏粪工,虽然年龄不大,但已是这个行当的行家里手。

他经常说,现在都提工匠精神,掏粪工虽不是高精尖工艺,但也必须得有颗工匠的心。凭借过硬的技术功底和任劳任怨的品质,于海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山东省最美青工”、“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泉城十大杰出青年”、“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是城肥领域名副其实的技能“大咖”。

如今,他主动做起“传帮带”,积极向新晋青年职工传授技巧,希望能将城肥人踏实能干、乐于奉献的匠人精神传承下去。

军中是“兵王”落地亦“尖子”

当你清晨准备出门时,也正是于海下班的时候,如果不是刻意,很多人可能永远碰不到他们这个群体。

“在老城区挑这么一趟,短的要走几十米,长的得走五六百米,有的居民家庭旱厕不只一趟就能挑完,得两趟三趟,而且还不能撒出来。”现在的于海,动作已非常熟练,他跟同事主要负责泉城路芙蓉街片区100余户居民家庭厕所粪便清运工作。近百斤的两个大桶,在他的肩膀上稳稳当当。

在部队服兵役的时候,于海就有一股不服输的要强劲儿,各种考核都要当尖子,多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当时,战友们私下戏称他为小“兵王”。到了工作中,于海从零开始,迎接新的挑战,认认真真地学习挑粪技巧,任劳任怨。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于海被提拔为历下大队三班班长。

从4:00到7:00,于海一个人挑十五六担粪水,一担足有100多斤。“一般挑一担,身上就出汗了,尤其是夏天,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作为班长,他一直是最能干、技术最过硬的那一个,虽然芙蓉街片区餐馆林立,人员稠密,但他对每户家庭人员数量、厕所粪便量、何时清、清多少了如指掌。

为了让技巧更娴熟,他曾自己买过一副挑子和两只水桶,晚上在空地上练习,肩膀(得通红,脚上起了泡。经过不懈努力,于海掌握了挖倒、起身、走路的技巧,成为班组职工中干活最快、技术最强的年轻人,得到居民一致称赞。

善于钻研成了“发明家”

作为班长的于海在工作中也是一个善于钻研的人,“发明”了不少城肥清运的小技巧。“不要小看城肥清运工作,如果注意完善一些技巧,效率和规范程度都会提高不少。”

为了不耽搁居民使用,于海带领班组早早出班,采用“绕道转,挖两头,够中间”方式进行清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居民对家庭厕所的正常使用。

结合班组岗位的特点,于海对粪便清运工作认真总结,提出“五心服务”法,即:对待居民要热心;对待老弱要关心;解答居民询问要耐心;为居民服务要诚心;让居民的厕所使用起来更加舒心。通过梳理标准,带领同事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于海坚持“十点”文明规范,主动上门,微笑服务,带领班组清挖的粪坑不仅干净,而且两壁没有残留物,真正做到“底清壁净”,在卫生检查中,他们的班组一直是“标兵班组”。

现在,于海会手把手地教班组同事工作技巧,让他们提高效率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于海所在的历下大队也连续11年保持全国青年文明号的集体荣誉。

热心肠专爱管“闲事儿”

“在街巷里干了十来年,跟居民都认识了,见面都会问我喝水吗,日常工具有时也放在居民家中,大家都不会介意,很多成朋友了。”于海说。

平时,除了工作中兢兢业业,于海经常到服务地段的居民家中,了解班组清挖情况和居民满意度,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帮助。服务地段上的哪条街、哪个居委会有几个孤寡老人,哪条街道有多少厕所,他都能了如指掌。无论哪一户居民有困难,他都热心帮助解决。平时,谁家要翻修厕所,找他说一声,马上就去帮忙;谁家的厕坑浅了,污水道、尿池堵了,不用居民说话,他就主动利用休息时间把厕所挖深砌好,将堵塞的管道疏通好。

今年创城攻坚期间,于海带领班组职工“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在自己的地段上“工作100分,居民全满意”,展示出城管职工“忠诚、敬业、向上、用心”的良好形象。

(本报记者贾向媛陈加宝)

新闻推荐

本报与新世纪影城联手开启公益电影放映季本周邀请80名环卫工人免费观看《十八洞村》,其他市民也可抢票

本报10月17日讯(记者张晓涵)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是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本周起至今年年底,本报与新世纪影城泉城路店将联手推出“公益电影放映季”活动,邀请环卫...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