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推行“全科社工” 升级“全能服务”建筑新村街道 社区服务进入“益+”时代

济南日报 2017-10-17 12:13 大字

居民走进社区为民服务大厅,首先看到的就是党建、计生、民政等一排窗口。但记者近日来到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却发现原来的服务窗口不见了,变成了两个工位。社区本就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窘境,现在办事人员少了,还能忙得过来吗?

原来,作为全区“全科社工”试点街道之一,建筑新村街道对和平新村社区进行全面“换装”。“以往的‘一站式服务\’还是条线服务,居民来办事不巧遇到工作人员外出或请假,还得再跑一趟。”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薛倩说,“全科社工推行全能服务,居民想办的事儿在一个窗口就能完成。”

近年来,针对脱管楼院集中、困难人群多样、退休党员众多、服务资源单一等特点,在历下区民政局、建筑新村街道办指导下,和平新村社区依托1000余平方米的办公服务用房,围绕“全科社工、全能服务”,突出公益服务主题,创新提出了“3D党建”引领下的“益+”城市社区治理新理念。

“3D党建”是指发展(Development)、发现(Discovery)和奉献(Dedication),“益+”是指益联盟、益事通、益网格、益家亲。通过发挥社区大党委的核心作用,依托历下公益银行、党群服务体验馆等平台,打破条线壁垒,收集民意诉求,整合资源力量,推动多元共治,提高服务群众效能。

在具体实践中,该社区将全科社工分为“前台”和“后台”,每天两名“全科社工”受理全部业务,其余工作人员下沉网格收集民意。

“既然是全能服务,就要保证每一名前台值班人员熟悉所有业务,保证一口清、办到底。”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前期根据区里要求组织了考试,成绩合格方可上岗。”另外,街道自主开发了手机APP“E事通”平台,“后台”人员走访时,可用信息化手段满足居民需求。“E事通”分为网格管理、人口信息、政策法规、业务指南、日新广记、办理提醒、工作轨迹、积分管理等板块。线下,社区则采用《日新广记》工作日志记录民情,实现全能服务。

在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的同时,和平新村社区还将片区分成五大网格,确保“有的放矢”。据介绍,街道包居领导为网格总长,5名社区工作人员为网格长,各负责一个网格,共有92名网格员,涵盖街道下派干部、党员、热心楼长、社区骨干等。“后台”在走访中,遇到相关诉求可随时转到“前台”办理,“前台”也会将无法一次办结的事项告知相关网格长,让居民少跑腿。“益网格”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但社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为扩大服务范围,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提高居民、单位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和平新村社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益联盟”概念。在原有3D党建学习体验馆的基础上全新升级了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体验。得知这一消息,社区居民将家中珍藏的老物件拿来展示,使居民更直观地了解红色记忆,增强党员群众荣誉感和归属感。

对接资源,正是“益联盟”对社区发展的贡献。一方面,社区链接历下创益园,学习更先进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四社联动”的作用不断放大,利用社区大党委平台发挥驻区单位的作用。阳光储蓄所就在方法上得到了指导,升级为历下公益银行储蓄所,积分可兑换的奖品则来自辖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的赞助。

“益家亲”是居民生活的理想,也是社区自治的目标。实行全科社工后,广泛运用协商民主工作法,社区工作人员下沉网格挖掘典型,结合街道最美党员、“最社区”等评选活动,形成独有的社区自治方法,打造“七彩和平”。

多元化调教室、寿逢辰工作室、创益梦工场……在“全科社工”的带动下,和平新村社区里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提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薛倩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在项目推进、创城、拆违拆临、环保等重点工作中,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来,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报记者 黄佳杰 通讯员 路璐)

新闻推荐

济野“双”“喜”临门一对国宝今天入住

娅双二喜本报10月16日讯(记者韩霄鹏)17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双喜”临门。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两只国宝熊猫“娅双”和“二喜”双双入住园区。此次驾临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两只...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