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时不我待谋发展 脚踏实地惠民生棚改旧改中的历下印象

济南日报 2017-10-17 12:13 大字

省教学仪器厂项目选房现场省粮食局泺源大街片区居民签约。丁家村村民在拆迁现场。(本版照片均由黄佳杰 摄)

丁家村城中村改造开始签约仅13天,签约率超过95%;省粮食局泺源大街片区旧改项目,签约启动50天交房率达到94%;机床四厂项目签约率突破94%;山东教学仪器厂项目45天签约率97%,目前签约率已达99%……

今年以来,历下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城市更新局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开局即是决战、起步便是攻坚”的姿态,坚持谋划于早、部署于细、行动于快的思路,举全区之力推进棚改旧改、征地拆迁工作。全年实施棚改旧改(征收拆迁)项目23个,总面积136.2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146.18万平方米,完成率达到107.31%。

以“项目建设年”为总抓手

成立14个项目指挥部,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完善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体系。

今年年初,历下区就确定了“项目建设年”的总体思路,出台了工作实施意见,确定实行“领导小组+指挥部”推进机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和常务组长。在各个项目上一共成立了14个指挥部,由区级干部担任指挥,项目所在街道主要负责人担任常务副指挥,并在全区范围抽调有经验、懂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各项目指挥部,集中办公、定岗定责,强化了组织领导和人员配备。在区级层面确定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

而在各指挥部内,则依据各自项目情况分别健全工作推进体系,对征收拆迁工作实施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按日汇总,对项目规划策划、征地拆迁、开工建设等各个环节严格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工作不过点,问题不过夜。

在丁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现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现场察看;分管副区长每周至少调度2—3次;片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动请战,历下控股密切配合,东区指挥部、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等相关负责人每天进村,现场指导;姚家街道在6月28日即成立拆迁现场指挥部并进驻丁家村,驻村工作组对照各项指标任务逐一分析,逐条细化,倒排工期,责任到人,每天碰头,遇到问题不过夜,现场解决不积压,形成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在机床四厂项目拆迁工作启动前,智远街道党工委就邀请市城市更新局、区房屋征收服务中心和相关律师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全面培训,并结合政策为每一户居民计算出补偿方案,还把方案送到每一户居民手中。

省粮食局泺源大街片区项目指挥部则由区住建局、区房屋征收服务中心、历下投资控股集团、解放路街道作为成员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50余人攻坚队伍,划分为征收拆迁、宣传、维稳、督查、保障5个工作组,将项目挂图作战中所限定的各时间节点分解到各组、量化到个人。在项目各任务链条中,实现“上下左右”无缝隙对接,形成区建设部门、街道、社区与指挥部“3+1”的协同作战模式。同时,指挥部还建立了征收拆迁工作“日汇报、周调度”的管理机制,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认真分析,逐一解决,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步伐。

为推进省教学仪器厂项目征收拆迁,东关街道组织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提前半年介入,与社区、派出所联系了解居民家庭情况;入户倾听居民需求;建立一户一档,为征收拆迁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全面保障。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两周到各项目现场调度;区级分管领导每周一次研判会;项目所在街道主要负责人每天召开调度会;“领导小组+指挥部”推进,区发改、住建、规划、国土、各街道等部门单位拧成一股绳;各指挥部实行人员集中、办公集中、定期通报、挂图作战……这样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精神与干劲在每一处棚改旧改的项目现场都得到了充分展现。以“群众工作法”为准则

设身处地考虑群众利益,把话讲到位、把账算到位、把法律宣讲到位,让居民切实得到发展的实惠。

记者梳理发现,近日走访的4个棚改旧改项目全都属于多年“悬而未决”,而且产权、继承纠纷较为复杂的项目。丁家村改造历时20年多次反复,近30年来因各种原因未新分配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多;省粮食局泺源大街片区最早的居民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因历史原因,很多房屋在解决纠纷前无法签约;省教学仪器厂地块10年来冻结三次,均未能动迁;机床四厂则历经停产、改制、并购、再次买卖等历程,地块又在两区交界,村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交叉……无论哪一个,居民都有强烈的改善愿望,历下区严格按照“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方法”的原则,坚持使广大群众心理上认同、行动上积极,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合理诉求。在听证会召开、征收决定下达等关键节点,历下区住建部门主动邀请群众监督,让群众全程参与拆迁、全程监督拆迁。

7月1日到8月31日,姚家街道集中2个月的时间,抽调120多名机关干部、中青班学员和村工作人员,分成40个工作组,集中入户宣讲政策,征求村民意见。为了使拆迁政策让村民看得明白算得清楚,姚家街道印制了2000多份《致村民的一封信》,发放到各家各户;以户为单位先后召开16场政策宣讲会,向全体村民连续开展拆迁政策宣讲。同时,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大会,引导村民组长和广大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全村显要位置张贴悬挂各类宣传标语200余条,讲清发展机遇和形势要求,最大范围赢得了村民支持。

针对拆迁户的不同情况,智远街道打破了常规的八小时工作制,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居民在家的时间就是大家的工作时间,居民所在的地方就是大家的工作地点。因此,“白天找不到人晚上找,家里找不到人到单位找,做不通本人工作发动其社会关系做工作”成为机床四厂拆迁项目指挥部每一名工作人员的日常状态。

省粮食局泺源大街项目工作组全体工作人员全部放弃节假日,奋战在拆迁工作一线,积极开展入户政策宣传,与拆迁户真诚沟通,做好《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的解读工作,引导居民正确认识和处理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与拆迁户面对面,了解他们的态度,记录他们的意见,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答,打消他们的疑虑。”这已经成为工作人员的共识。针对态度不积极的群众,宣传工作做到因人而宜,因地制宜。解放路街道在项目现场设立政策咨询点,公布热线电话,接待群众,现场解疑释惑。

在山东教学仪器厂旧城改造项目签约前,项目指挥部发现,被征收居民普遍质疑:“这次真能拆了吗?”原来该项目早在约10年前就计划拆迁,冻结过三次,因种种原因未能拆成。针对这一点,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引导居民积极配合搬迁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绝大多数居民都积极签约,签约率达到了99%。

以民生为重

灵活运用民生等优惠政策作为补充,扶危解困,让发展成果普惠居民。

征收拆迁工作是一个双向反馈的过程。一方面,为提高征地拆迁政策知晓度,设立项目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将房屋征收的各项政策、工作进度、先进人物等相关信息及时推送给被征收居民,方便居民知晓政策、了解工作进度;另一方面,在工作人员入户宣讲政策和摸底情况时,居民会介绍自身情况,针对自己房屋的户型和家庭情况对工作人员提出要求,工作人员则必须给予回应。而这种回应,正是历下区民生政策实施的过程。也唯有如此,才能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赢得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家住省粮食局宿舍的白大娘今年71岁,在孩子三四岁时丧偶,独自抚养孩子30多年。现儿子在深圳打工,收入微薄,儿媳没工作,在家照顾上幼儿园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白大娘。全家依靠她每月300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今年6月份,她又因大病做了手术花费3.5万余元。解放路街道工作人员王新宁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办事处社会事务科,为白老太申请了3000元的临时救助金。白老太得知此事后感动不已,很快就签订了安置协议。89岁高龄的王大爷,行动不便,无法到现场签约,4名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协助老人完成签约。社区居民甚至以诗歌的形式送来了感谢信——泺源片区拆迁忙,危房改造建新房;政策优惠心满意,感谢政府感谢党;热情周到服务好,居民心中亮堂堂;再接再厉齐推进,争取早日住新房。

“停不下、等不了、慢不得”是智远街道的自我要求,在对待被征收居民时,上百名工作人员永远带着感情、带着热情去做群众工作,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拆迁工作中,智远街道为家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家庭按月发放200元补助;协调区教育局,帮助15名适龄儿童解决就近入园问题;主动联系搬家公司等机构,全面协助居民安全顺利搬迁……李大娘今年87岁,其爱人88岁因病常年卧床,子女都不在身边照顾。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到李大娘家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一遍听不懂就讲两遍,为了便于理解,把政策内容变成大白话解释,直到李大娘明白为止。选房结束后,因为年龄大李大娘为搬家犯了愁,工作人员二话不说,帮着联系搬家公司,帮着整理衣物、搬运物品,而且还开着私家车多次往返机床四厂和孙村新家接送老人,每次往返就是40多公里……

在丁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签约之前,姚家街道制定了两轮抽签法,第一轮先抽顺序号,第二轮再抽签约顺序号,只要群众满意,咱就不怕麻烦,为的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就是要让居民满意。村民王某因儿子智力障碍,担心儿子惹祸,拆迁后为租房子的事犯了愁。拆迁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联系了周边村的一处独居小院,避免了和邻居共进出,为王某解决了大难题。广大拆迁工作人员通过耐心细致周到入微的服务感动了村民,不少村民主动提前搬家,有的甚至怕影响进度临时把家具寄存在亲戚处……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成为丁家村拆迁工作村民自觉拆迁的动人一刻。

在省教学仪器厂片区,历山路43号楼、东关大街2—2号楼的居民大多是老户,经济条件一般。因产权人去世、继承人房产分配存在纠纷的较多,要想实现签约,必须先帮助居民解决纠纷。为此,东关街道制定“三步走”方针:先让被征收房屋的使用人组织自行解决纷;自行解决不成的,由征收项目组牵头,将所有法定继承人召集在一起,面对面协商解决,协商成功后,立即交房、签约;矛盾纠纷复杂,无法协商解决的,讲清征收奖励和补偿政策,动员先交房,再通过法律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最终,为一家兄弟姊妹5人组织了2次调解、为一户兄弟姊妹6人组织了3次调解,全部达成一致意见,签约交房。

(本报记者 黄佳杰 通讯员 杨荣超 肖政)

新闻推荐

[宜家火爆现象背后]客流百万与因地谋变

15日,从儿童用品区的三角形隔断看去,孩子们把这里当成了乐园。济南宜家1000平方米的儿童区,是全国24家宜家中面积最大的。首席记者王锋摄测评周期8月18日至今顾客人次100万顾客画像75%济南人,25%...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