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共筑健康城 我们在行动”健康教育讲座之“糖尿病诊疗常规”战胜糖尿病既要遵医嘱也要重教育

济南日报 2017-10-11 11:37 大字

“糖尿病一旦确诊,就意味着未来漫长的人生路途将长期与糖尿病相伴,因此接受全面系统的糖尿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教育主要包括糖尿病的一般知识、自我血糖和尿糖的监测,降糖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等,还有各种并发症的表现及防治。”9月30日,以“济南市中心医院健康教育学校”为依托,由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与济南日报联手打造的“共筑健康城 我们在行动”健康教育讲座系列活动在医院综合病房楼二楼会议室如期进行。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董晓琳以“糖尿病诊疗常规”为题,详细讲述了控制糖尿病五驾马车、糖尿病的诊断、症状、检查、治疗、控制标准、饮食、预防、运动等内容,为现场市民送来一堂生动精彩的健康讲座,赢得阵阵掌声。

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

“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是饮食、运动、糖尿病教育、自我血糖监测和药物。”董晓琳介绍,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董晓琳提出,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有明显“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而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家中开展的自我血糖监测,通过血糖监测来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检测和控制几个方面。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1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轻,大多小于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匿,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全面系统的“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患者应该接受全面系统的糖尿病教育。”董晓琳表示,糖尿病个体化治疗方案主要考虑的是患者的年龄,工作和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体力活动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并发症及其他疾病。病程较长、控制较差的糖尿病人常伴有各种并发症或伴随症。微血管病变基础上所致的病理如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为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另外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心、脑、肾等的病变和高血压等与糖尿病也有密切关系。

“规律的运动锻炼和饮食控制可以延缓和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进展为糖尿病。”董晓琳强调,在饮食方面,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减轻体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所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均应减轻体重,而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脂饮食均能有效减轻体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特别注意,要知道在血糖控制中碳水化合物的量起重要作用,升糖指数和葡萄糖负荷概念在血糖的控制中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该小于总热量的7%。另外,没有证据证明常规补充抗氧化剂如vitamins E和C有效,并且长期服用的安全性没有得到证实。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在董晓琳看来,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坚持。运动方式、强度、频率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该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等。未控制的高血压,不稳定的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或足部损伤病史,则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和以往的运动量。此外,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在运动方面需要格外注意。如视网膜病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严重的非增殖性视网膜患者,较剧烈的运动或阻抗运动有可能诱发眼底出血或视网膜剥脱。如周围神经病变,痛觉减退或丧失可以导致皮肤和关节损伤,尽量避免负重锻炼。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穿合适的鞋子,每天检查脚,尽早发现脚部损伤,脚部受伤后避免负重。

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非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选择应基于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来考虑。此外,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年龄、体重、重要脏器功能等也是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联合用药时应采用具有机制互补的药物,以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专家名片

董晓琳,医学博士,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分会委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继发性高血压、垂体性疾病等疾病的诊治。1999-200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参与2007-2008全国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筛查。2014年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糖尿病早期筛查与防治临床医学研究平台建设与基层推广科技惠民示范工程)主研人,在国内外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

内分泌科是济南市内分泌专业的龙头学科,是医院1996年审批的首批重点科室之一。2003年被原济南市卫生局评为科教兴医先进科室,2006年被评为卫生局重点学科。科室学科发展方向主要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

防治研究、内分泌高血压的筛查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新闻推荐

留学门槛一再降低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洋文凭含金量今非昔比?

不少海归沦为“海带”。海归,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曾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10多年前在人才市场,海归人才招聘会都设在贵宾室,留学生是抢手货。如今,这一现状已然发生巨变。日前,有媒体报道,杭州...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