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文明交通之花在泉城绽放济南日报记者 刘晓群 济南时报记者 黄冠林 爱济南记者 魏杰

济南日报 2017-09-25 11:57 大字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始终是交警之魂。(图片由济南交警提供)

如今,在保有量已经达到195万辆的济南机动车中,或许,你的爱车正是那195万分之一。

现在,在上班下班、上学放学、购物游玩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或许,正有你轻盈的脚步。

所以,你没有理由不关注这个城市的交通文明。

因为,他承载着你的希冀,牵动着你的情绪,甚至关联着你的人身安危。

有人说,交通是城市的动脉,这里有文明的缩影;济南交警说,交通管理,是科学管理加艺术创作。今年以来,济南交警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治理难度大的路口通行秩序入手,开展了一场“路口革命”。以这些大大小小的路口路段为窗口,或许,你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风采与魅力。

改造 让“行”有“序”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济南交警对路口交通时空资源的利用程度,那必须是“寸土必争”。

随着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有限的道路资源愈加紧张,这是每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都在面临的成长阵痛。在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曹凤阳看来,这对管理者的“精耕细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微小的改变就可能对道路畅通产生影响,对每一个路口的规划管理要‘寸土必争\’。”

前不久,不少路过旅游路中段的市民发现,路口信号灯旁多了个电子屏幕,上面写着“绿波速度45千米/时”。理论上,按照这个速度走下去,在这一路段会一路绿灯。这是济南首次推出绿波速度实时推送系统,目前已经试点成功,准备在其他路段推广。在济南市机动车保有量逼近200万大关、交通供需矛盾日益严重的当下,科学合理的交通信号配时,成为缓解拥堵、保障交通文明的一项重要手段。

济南交警引入全新精细化配时理念,通过调取地磁、电警、卡口、浮动车等多元数据,进行流量和流向的相似性对比,将全天划分为2个高峰、2个次高峰、3个平峰、3个过度和1个夜间共11个时段。市交警支队信号控制研究室主任赵景春介绍,“每个时段信号配时都实现了动态优化调整,并且根据流量情况适时自动调取与之相匹配的信号控制方案。在交通高峰期,利用信号灯的调流作用,采用‘红波\’控制,减少车辆的排队长度,让车辆走得动;在平峰期大力推进‘双向绿波\’,让车辆走得顺;在夜间采用‘安全绿波\’,让车辆走得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利用绿波协调技术,济南交警近期对旅游路、舜耕路、英雄山路、解放东路、奥体中路等9条道路的信号配时进行了优化调整,行程时间平均减少15.6%。

在执勤交警的随身装备中有一本小册子,随时记录着出勤的心得体会和经验。

为及时发现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调动广大交警的积极性、主动性,济南交警支队开展了“问题警务”工作。

“XX路口人行信号灯周期太短,行人通过时容易滞留在机动车道上,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这是一位执勤交警小册子上记录的情况。这个问题被迅速反映至市交警支队交通处,信号控制研究室工作人员迅速到现场查看,对路口信号周期重新进行调整,消除了安全隐患。

对每一个路口了如指掌,尽力为其设计出一个最优通行的个性化方案,因为他们知道,交通事关城市的经济发展,事关百姓福祉。一个城市的交通是否有序、安全、顺畅,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文明形象和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正是在这种集体责任感与智慧的驱动下,济南交警一次次实施“小改造、大畅通”的道路交通优化,充分挖掘现有道路资源潜力。他们把既要秩序又要群众满意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区县和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按照“渠化、组织、管控”一体化的思路,本着“投入最小化、施工简单化、工期最短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到“挖潜增效、精耕细作、时空一体”,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城市路网的提能增效。

经十路山师东路路口毗邻千佛山医院,前来就医的车辆众多。交警部门优化提升路口车道功能,将路口西口外侧右转车道调整为左右转混用车道,并同步调整路口信号配时和电警抓拍设备,既保障了急救车辆通行和群众就医,又大幅度提升了路口通行效率。

经十路燕山立交桥西侧掉头车辆众多,容易形成“堵点”。交警部门通过调研,在燕山立交桥西口和经十山大路口之间设置了机动车辆掉头口,施划停车等候虚线,并连续安放三面交通引导提示标志,引导掉头车辆排队依次等候,实现多辆车可同时掉头,大大减轻了该路段的交通压力,缓解了交通拥堵。同时,利用周边视频监控对违法掉头车辆进行抓拍,保障车辆有序通行。

配合交通组织优化改造,交警部门实施交通标志、标线提升工程,规范提升“交通语言”。在旅游路5个禁左路口实施前设置23面倒计时辅助标志,提前对过往车辆先期告知,做到引导有力。在旅游路沿线施划黄色禁停边线;在工业南路七里河和华信路路口、旅游路转山西路等路口,施划直行待行区、左转弯待转区和禁停区,共计施划各类标线1350.6平方米。2科技和宣传 让“停”有“矩”

人脸识别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自动抓拍系统、机动车遇路口拥堵违法驶入自动抓拍系统、交通违法信息发布系统……各种新科技的应用,让原来不容易取证的交通违法行为越来越无处遁形。

凑够一拨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今年5月初,经十路与舜耕路交叉口的东口斑马线两端,两台高清摄像头被安装在行人非机动车信号灯杆上。一旦有行人闯红灯,摄像头会自动抓拍4张照片、录制15秒视频,违法人的头像也会被自动截取,然后利用大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即便是外地人在路口闯红灯,也能被轻松识别。

伴随着人脸识别闯红灯抓拍系统的启用,从经十路与舜耕路口东北角开始,市区50个文明示范路口陆续配齐了高科技交通违法抓拍系统,同时还在一些路口安装了交通违法实时曝光大屏幕。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后,抓拍系统拍下的违法人照片就会在屏幕上滚动播出。“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白天几乎拍不到有人闯红灯了。”市交警支队科研所相关负责人说。科技支撑、精准发力,能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控效能。自动抓拍配合实时曝光,使得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遵章率有了质的提升。

自5月起,在安装抓拍设备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抓拍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2.2万起。但随着曝光和惩处工作的推进和落实,该行为在各个路口的发生率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该负责人表示:“众多新科技的上马,带动了全市交通秩序的明显好转。”

到目前为止,路口行人交通违法、非机动车违法和机动车不让行斑马线违法率分别下降28.6%、36.7%和79.3%。这一转变,在济南工作生活的市民感受再明显不过了。“如今在路口,机动车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过马路时都会自觉地在斑马线旁停下来,主动给行人让行。”居住在历山路附近的张女士说,“司机的‘让行\’真的让行人有被‘礼遇\’的感觉。”

通过建设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和机动车“闯绿灯”3类自动抓拍设备,以及行人非机动车等待区地面发光警示灯、非机动车闯红灯语音提醒2类提醒警示设备,形成“3+2”集交通违法抓拍、警示、曝光于一体的路口秩序智能管控模式。此项举措为全国首创。

在宣传上,济南交警着力打造文明、礼让、诚信的“路口文化”。他们归纳了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路口文化“三字经”:“一减速、二观察、三礼让”,提示汽车驾驶人要礼让斑马线;“莫逆行、勿闯灯、线内停”,提示非机动车遵守规则,珍爱生命。他们将这些宣传内容以宣传牌和大屏幕的形式展现在路口,同时在路口的四角喷涂3D象棋版“让”字标志,寓意遵守规则;在斑马线两端喷涂红色印章版“让”字,彰显契约精神。

拓展电警违法取证功能,“科技治堵”是济南交警的另一大尝试。今年前8个月,济南禁停道路上的违法停车率环比下降61.3%,拥堵延时指数环比下降了6.3%。

窑头路是济南出了名的“堵路”,路窄车多,车辆乱停乱放更是加剧了拥堵。如今,这里的道路两旁几乎没有乱停的车辆。这得益于济南交警出台的史上最严“禁停令”。截至目前,济南市区已经设置了100条禁停道路,而这个数字还将增加。对乱停乱放的车辆,除了传统的贴条外,还会通过监控进行自动抓拍,即便是在车里坐着,停放超过1分钟就会被抓拍到。

这些道路的选择,是经过了慎重的调查论证,选择的是一些繁华路段、交通“堵点”。为了确保禁停成效,济南交警不但增设了495套违停自动抓拍设备,还自主研发并使用了23辆集图像采集、车辆特征识别、违法抓拍等功能于一体的警用自动抓拍车,实现了对违法停车的无缝隙自动抓拍。

自动抓拍车上路不久,便在市民中引起热议:它的警灯不同于一般警车,上面加装了7个高清摄像头,外观十分惹眼。该系统采用4G无线模块实时上传采集信息,实现了与固定电子警察的无缝衔接,形成了电子警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氛围,既减轻了民警工作强度,又拓展了管控范围,提升了打击力度。目前,济南已在各大队配备了23辆综合执法巡逻警车,应用效能突显。自应用以来,共计抓拍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7041起。

对市区不少道路来说,早晚高峰的巨大交通流量,有时会导致压车队伍从一个路口排到另一个路口,此时即便是绿灯,车辆也应退到停止线内。但现实情况中,不少车辆选择“闯绿灯”,结果导致车辆堵住路口,将其他方向原本不拥堵的车道“截流”,导致整个路口断流。

对此,高科技有无破解手段?市交警支队科研所副所长李勇透露,济南通过拓展电警违法取证功能,已经在市区主要路口部署了“闯绿灯”自动抓拍设备,加大了对路口遇堵继续驶入的抓拍力度,从而规范路口通行秩序,减少道路交通拥堵。

一组数据最能说明“科技治堵”成效:通过科技抓拍和人工查处,今年前8个月,济南交警累计查处违法停车84237万起,拖移机动车1653辆,同比分别增长149%和54%。与之对应,禁停道路上的违法停车率环比下降61.3%,拥堵延时指数环比下降了6.3%,平均车速环比提高了6.3%,拥堵报警和事故报警数量环比下降了47.1%和25.7%。3 管理 让约束从心开始

20年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始终是交警之魂。对违法行为,济南交警用“重罚”、出“铁拳”,最大限度强化震慑效应、形成高压态势。

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文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今年5月1日,针对此类行为的“交通诚信平台”在济南上线。济南交警按照“认准一个灯,管住一条线”的原则,从严整治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线、横穿道路、翻越道路隔离设施,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不按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交通行为。被民警现场查处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当事人,要接受不少于30分钟的交通安全教育,观看交通事故警示视频、参加交通法规考试或参加不少于20分钟的交通志愿体验活动。拒不接受的,则会录入诚信平台,通报工作单位或社区居委会。

“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让人们的心中有约束。平台上线运行以来,采集诚信信息10295条,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自觉守法意识。

与此同时,济南交警将规范路口交通秩序作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突破口,在市公安局党委的关心重视下,各交警中队与派出所等多警联动,实施重点路口“责任区”管理模式,做到定人、定岗、定时、定责。按照“3+ 2”“警辅协志学”(即民警、辅警、协管员和志愿者、新学驾驶人)的架构,配齐配全路口管理力量,加强路口交通秩序管理。尤其是市、区两级文明办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交通管理工作大力支持,并从技术方面给予有力指导,让全民参与交通管理,让人人关注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在全市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建设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引领城市交通向“以人为本”方式转变,济南交警以最大的积极和热诚,为绿色出行提供服务和保障。

提高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分担率,推动城市出行方式转变,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治本之策。济南交警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引领交通方式向“绿色”转变。

济泺路是通往市区“北大门”的主要道路,承担着集散交通和过境交通的双重功能,公交线路密集,交通压力较大。今年春天,市民惊奇地发现,道路改造后的济泺路原先的辅路设置成了相互区分的电动车道和自行车道,沿线1.4公里的路段设置了单侧双排公交车道,这在济南城市道路中还是首次。改造后的济泺路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保障了慢行路权,减少了路段拥堵,这离不开交警部门对公交车、长途客车、通勤大客车等流量进行的大量调研。

在济南街头,有很多橙色、绿色、黄色的共享单车,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均可以便利地骑行在大街小巷……年初出现在济南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选择。

市停车办综合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南市对北上广深等城市共享单车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后,打造“政府规范管理、企业规范运营、市民规范骑行”的共享单车“济南模式”。研发全国首个“骑单车找问题,做慢行交通体验员”平台,让市民积极参与“骑单车找问题,做慢行交通体验员”活动。市停车办在历下、历城、高新东部三区主要交通拥堵路段有针对性地增加施划了407处共享单车停放点,精心打造“B+”模式,实现公共交通、共享单车和步行的无缝对接和便捷换乘。截至目前,济南市共设置施划共享单车停放点3838处,实际投放单车1.3万辆,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有调查显示,与去年一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济南市驾车用户在10公里以下的短距离出行用户占比开始减少,尤其是5公里以下的短距离出行占比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2.48%。20条禁停道路的平均车速从原来的26.8公里/小时提高到了28.1公里/小时,高峰拥堵延时指数平均下降了4.8%。

曹凤阳表示,济南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战略部署,在市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区县和兄弟单位的支持配合下,以人为本,科技助力,打造文明、礼让、诚信的“路口文化”,在全市进一步营造“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人让人”的良好交通氛围,使城市交通品质逐步改善,建设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让文明交通之花在泉城绽放。

新闻推荐

展现新特色 有了新内涵2017济南不锈钢厨具酒店用品展销会盛大开幕

9月22日,2017济南不锈钢厨具酒店用品展销会在济南中恒商城隆重开幕。现场汇集了近百家经销商和数千家国内知名厂家的商品的同时,还准备了精彩的鸡尾酒制作、花式调酒、雕刻、插花、舞蹈表...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