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读书改变人生
□本报记者 钱欢青
2016年4月4日,国际安徒生奖在全球最大的童书展会博洛尼亚书展上揭晓,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儿童文学作家奖。
国际安徒生奖堪称“小诺贝尔奖”,是儿童文学至高荣誉,曹文轩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一奖冠身,万众瞩目。不过幸运的是,与诺奖不同,这个“小诺奖”似乎没有“魔咒”,获奖之后,曹文轩依然创作旺盛,仅在今年,他就推出了《穿堂风》《蝙蝠香》两部新书。这位把创作比喻为盖房子的著名作家,继续一座座地盖着房子,仿佛从不疲倦。
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15年“哲学阅读史”
9月16日,星期六。晴天之后,下午飘起小雨,经三路尚在装修的济南季风书园对面,一家名为共读书房的阅读机构开业,曹文轩文学艺术展同时在这里举行,大门口“共读书房”四个大字,也是由曹文轩题写。从此处往西一个路口,阡陌书店安然而立,再往东,还有几家旧书店,而每个周末,中山公园的旧书市都熙熙攘攘。
曹文轩乐于看到密集的书店,乐于谈论阅读。他坚持认为,所谓的灵感就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突然爆发”,而知识自然来源于阅读。
曹文轩自己,当然读书众多,不过有意思的是,身为儿童文学作家,他却有着一段长达15年的“哲学阅读史”。
曹文轩上大学时,“文革”还没结束,当时的北大图书馆,号称亚洲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但却基本没什么书可看,因为大部分书都是“封资修”,不让看。彼时曹文轩在北大大兴基地劳动,住在帐篷里,有书读,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以及与此相关的书,“那时候我就读了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等等许多人的书,并且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哲学阅读的兴趣后来一直延续了15年。”
很多人会觉得,对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来说,读那么多哲学书“有用”吗?曹文轩认为“当然有用”,“哲学阅读的积累,最终会化为整个作品的哲思”。比如,他曾写过一个《羽毛》的故事:一根羽毛躺在草丛里,被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见到了,女孩就问男孩,这根羽毛属于谁的呢?羽毛听到了之后,就很想知道自己究竟属于谁,它就到处去找,问了各种鸟,都说不是。有一天见到了一只孔雀,羽毛问:“我是属于你的吗?”问了两次,孔雀才傲慢地说了句:“你也好意思问”!羽毛又找到了乌鸦,跟着云雀飞上了云端,遇到了老鹰,但都没找到自己究竟属于谁。一阵大风之后,羽毛落到了草丛里,它很失落。某一天早晨,阳光灿烂,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出来觅食,一家人和乐安详,羽毛看到了,就想:其实在地上也挺好的,说不定我属于这只母鸡呢。但经过了前面的挫败,它已经不好意思再问母鸡了。这时候母鸡张开翅膀晒起太阳,那翅膀里,真的缺了一根羽毛。故事结束了,没有答案,羽毛也许是这只母鸡的,也许不是。
《羽毛》已经被翻译成12个语种,在30多个国家出版,曹文轩说,“巴西一个插画师拿到这本书时,就跟我说,这本书写的是哲学问题,追问的是‘我是谁?我来自何处\’,如果没有15年的哲学阅读史,没有15年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我想我写不出这样的故事来。”国际安徒生奖之后“曹文轩新小说系列”全新出发
国际安徒生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衡量的是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而非针对某一部作品,因此很多人也将它看作“终生成就奖”。曹文轩得奖,可谓实至名归。几十年创作,曹文轩成果惊人。他的《草房子》,出版至今已经印刷了350次,《草房子》写完7年之后写的《青铜葵花》,已经印刷250次,在中国出版界,这样的印刷次数实在罕见。即便今年4月刚刚出版的《穿堂风》,也已经印了近30万册,新近出版的《蝙蝠香》也势头猛烈。
《穿堂风》和《蝙蝠香》是曹文轩在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之后的最新作品,这是“曹文轩新小说书系”的前两部。“新小说”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篇幅上,相对于《草房子》等长篇小说,这个系列的篇幅偏短,曹文轩说,“据我所知,国外长篇儿童文学的篇幅相对要短,这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耐心是匹配的。但在国内,这种篇幅的小说还相对缺少。”因为篇幅相对较短,所以每一段都能写得非常精致,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阅读感受。曹文轩同时主张,孩子们在读长篇小说的同时,也应该多读一些短篇小说,作家们也不要只写大部头,要多写短篇。长篇就像电视剧,短篇就像话剧。读太多只有一个主人公的系列长篇会让孩子停留在浅阅读上,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努力引导孩子进入深阅读的境界。
比起此前的创作,曹文轩坦承,“新小说书系”对人性的开掘更加不留情面,“力度加大”了,《穿堂风》里的男孩橡树,因为父亲偷盗,成了村里最不受欢迎的孩子,村里屡次失窃,大家都把怀疑的目光指向了他。自尊的橡树于是要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清白。而在《蝙蝠香》中,男孩村哥儿的妈妈出门打工后再也没回来,村哥儿每天梦游,想着妈妈,在忧伤中和爸爸相依为命。两个故事都没有回避离别、忧伤,甚至丑恶,孩子内心的成长,于是也变得如此令人动容。
“新小说书系”第三部,《萤王》,也将于明年初出版。曹文轩透露,《萤王》写的也是一个七八岁小男孩的故事。有一天,男孩追逐着蜻蜓,误入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迷路了。夜半醒来,男孩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一只萤火虫若隐若现地闪着光,仿佛在召唤着男孩,男孩于是跟着萤火虫跑,终于在天蒙蒙亮的时候走出了芦苇荡。萤火虫消失了,但和男孩之间,仿佛有了一种神秘的关系。男孩渐渐长大,一辈子保卫萤火虫。及至去世,留下的遗言也是要把自己的骨灰洒向天空,去和萤火虫作伴。骨灰洒向天空的那一刻,礼花一般的萤火虫漫天飞舞……
感受世界的能力想象世界的能力
曹文轩极力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有一年一个瑞典作家到我家做客,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一家人,有两个孩子,老大因为家里没钱没有读书,后来家里条件变好了,老二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科学家对两人的大脑进行了检测,发现老大的大脑发育是不完善的。所以从根本上讲,读书是一个人道主义的问题。”此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是让每一个公民都读书,“我们原来说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这当然没错。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读书也是一个公民的义务,公民社会是由公民的力量来决定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公民,就要读书。不读书我们何以谈民主、人权?不读书我们何以谈尊严?”
读书的人所感受到的世界,一定比不读书的人要丰富,曹文轩对此深有体会,“读书首先能让我们发现我们自己的生活。我总是在想,和我一起长大的那么多孩子,我们一样生活在江南水乡,一样看到了芦苇荡,为什么他们写不出《草房子》?每年回家和同学吃饭聊天,我就会发现,许多我记得的小时候的事,他们都不记得了,或者我认为很重要的东西,他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甚至从未进入过他们的感知系统。为什么?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想象力好?我觉得不是,读小学、初中时我智商平平,不是成绩最好的。但为什么最后我成了作家,是因为我读了他们没读的书。那些质量很高的书成了我的知识储备,培养了我发现生活、接受外部信息的能力。”
进一步而言,曹文轩认为,一个作家的想象力、创造力也都来自读书,“契诃夫有一次在聚会上跟朋友说,你们随便指定桌子上的一件东西,烟灰缸也好,钢笔也好,我都能写出一篇小说。这就是作家的想象力。”
曹文轩也是如此,有时候仅仅因为看到了一句话,他就能写出一本书。有一次他看到了作家刘亮程散文中的一句话“风吹着吹着就累了”,就写成了一本书——《风吹到乌镇的时候累了》。故事里风从北往南,从坏变好,到乌镇的时候,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吹开了放在一个小男孩膝盖上的一本书。 孙婷婷 绘
新闻推荐
有奖征集:(以下三项任选其一)1.请为“葡萄美酒夜光杯”对出下句(非《凉州词》原句),风格不限,可以调侃,但要包含“软”和“月”两字或其中一字。2.请拟诗词一首,其中需包括“葡萄”、“软”、“月”四...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