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跳出竞赛窠臼燎原双创之火
济南大学双创团队在大学生创业竞赛现场。本报记者 韩霄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题下,大学生成为创业大潮的生力军。近年来,济南大学在“双创”教育领域的探索,没有局限于在比赛中争夺奖牌,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在理念、机制、措施等领域全方位创新,建立教育平台、研究平台、竞赛平台、实践平台“四位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从大一到大四、从校园到产业、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全链条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90后”学生创业。打造“四位一体”平台全链条培养“双创”人才
“2009年以来,济南大学的‘双创\’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增长自主创业能力。”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硕秋介绍,学校“双创”教育自2009年全面启动,一年一个台阶扎实向前推进。学校原创性地提出“两个比例、两个更多”理念。“两个比例”即:每个学生是学校的1/36000,是家庭的100%;“两个更多”即:让更多学生受益,让学生受更多益。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创业学院、办公室、宣传部、学工部、人力资源处、教务处、财务处、科技处、社科处、研究生院、合作发展处、团委、教师发展中心、高等教育研究院、工程训练中心等部门为成员的“济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双创”工作。学校将“双创”工作列入党委会、校长办公会重要议事日程,确定创业型大学的战略规划与目标;分阶段、有重点实施,构建起完善的全链条的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2012年,全国高校对“双创”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高校在实践中深感缺少强有力抓手。济南大学提出“四个平台”建设,打造教育平台、研究平台、竞赛平台、实践平台“四位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从大一到大四、从校园到产业、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全链条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我们认为,‘双创\’教育不是让学生盲目跟风去创业,或者忽视课堂教育去创业。创新创业是一个系统化的漫长过程,不是在学校开几门课、进行几场培训、拿几个创业大赛奖项就能实现的。”张硕秋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定要有合适平台,只有让学生既能进入实验室,又能进入一个具体的创业环节,才能真正学到“干货”。
济南大学创新性地提出以学院为主体开展“双创”教育,将“双创”教育下放到24个学院,鼓励各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双创”竞赛。同时,将有限的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从2012年开始,学校每年追加100万元创新创业经费,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尝试。如果有学生在竞赛中获奖,不但学生的奖金会及时发放,培养老师还能进入参评职称的绿色通道。
2012年以来,济南大学参加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人数屡创新高,每年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得近千项奖励。2014年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竞赛中,济南大学获1金、2银、2铜,总分居全国高校第37位;在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中,2013-2015年连续3年位居省属高校第一位。
“政校产”深度融合全国首设独立法人创业学院
“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在‘双创\’竞赛中,学生有没有真正受益,究竟有多少学生通过竞赛实现创业”,张硕秋强调。自2014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济南大学进一步完善思路,很快找到“双创”教育新的突破点。
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创业学院 2015年,学校与市中区政府签订协议,共建创业学院,在校内成立实设的二级学院,仅一期工程就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7000余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此后,市中区政府每年投入不低于150万元的运营经费。入驻学院的学生创业团队可享受15名创新教育导师、15名创业教育导师、58名专业导师的全程指导。运营一年多以来,创业学院共孵化大学生创业团队80余个,被评为“济南市创业孵化基地”和“济南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在2017年度“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评审中获得第一名。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人社部副部长吴道槐,省人社厅副厅长夏鲁青等领导多次到创业学院考察指导,给予高度肯定。
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探索创业服务新路径 济南大学与市中区政府共同创办民办非企业单位——济南市市中区济大创业服务中心,以非盈利组织作为主体,运营济南大学创业学院和市中区创业学院及孵化基地,在政府和学校的指导下,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创业服务。“创业学院成为独立法人,这在国内高校是第一个,这既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孵化的全新尝试,也是高校践行高等学校综合教育改革的一次重大探索。”张硕秋说。
牵手知名企业共建众创空间 济南大学创业学院与市中区科技局签署共建众创基地的合作协议,由科技局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在学院内建设多个众创空间,为入驻企业或项目提供精准服务。学院还与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青岛昌盛日电集团、台湾文化创业联盟等企业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目前,学院内部已有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和工业设计3个众创空间投入实际运营,两家已申报泉城众创空间。
发挥区位优势,引入国际资源 济南大学充分发挥山东省区位优势进行国际化合作,加强与世界范围内各高校和创业孵化器的联系,营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环境,为入驻企业和项目提供海外考察和交流机会。7月27日,济南大学、市中区政府、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三方就共建大陆第一家“海峡两岸文创学院”达成协议并揭牌。
打造“双创”企业聚集区环济大“双创”圈呼之欲出
近几年,济南大学每年投入近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竞赛及孵化工作,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成果突出。通过各种赛事,学校理顺“发现苗子—集中培养—选拔参赛—创业孵化”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了学生有创业动机、老师有能力培养的良好局面。
济南大学创业学院凭借完整的创业服务体系以及规范的服务流程,吸引许多大学生创业实体入驻学院接受孵化。学院80余个创业实体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中3家企业通过孵化实现融资,估值均超过亿元。2011届计算机系学生王宝臣是创业学子中的佼佼者,他带领团队开发的云端在线设计工具已拥有用户300多万,公司获得多轮融资,估值上亿元。“在校期间,我们在导师带领下,较早接触到一些产品和商业模式。创业时期,创业学院给予办公场所、注册公司等方方面面支持,减轻了我们很多后顾之忧。”王宝臣说。
今年,济南大学成功申报“省级双创基地”,进入国家“111计划”。“111计划”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全国仅88所高校入选。“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济南大学的学科优势有很大关系。”张硕秋说,济南大学是全省唯一省部级共建综合性大学,学校的材料、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都是全省一流学科。济南大学的“双创”教育改革,不就竞赛谈竞赛,不就改革谈改革,立足学科优势,敢闯敢试,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
2016年出台的《济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未来,济南大学将联手市中区政府,发挥校友企业联动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在济南大学周边建设不低于20万平方米的空间,打造环济南大学创新创业圈。这个创业圈将是一个集科学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协同于一体的区域性创新中心;一个集创新教育、创客中试、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创业服务综合性载体;一个总量不低于500家,涵盖新材料、智能硬件、互联网+、大数据、文化创意等领域的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聚集区,吸引大批创业青年聚集于此。
“济南创业创新企业巡礼”专栏,重点找寻那些正埋头苦干、默默耕耘的“双创”优秀企业,通过深入采访,力求讲好他们的创业创新故事,既为挖掘和传播“双创”经验,也为帮助他们及与他们类似的企业,得到更多政策和资本的关注与支持。欢迎读者推荐和自荐优秀的“双创”企业。推荐电话:0531—67976403,67976312,邮箱jinanshuangchuang@163.com。
新闻推荐
齐多甘泉,甲于天下。初时知道济南,源于课文《老残游记》——“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