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椒秀泽 青崖翠发民国时期的华不注山
华山近景华山从华山上俯瞰华阳宫1910年泺口码头远眺
黄河铁路大桥与华山
□本报记者 赵晓林
近日,济南华山湖公园建设的消息引起了众多济南市民的高度关注。
作为济南的名山之一,华山在很多“老济南”心里占有重要位置。其实,这座和位于陕西的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同名的山,在体量上可小多了。
济南这座华山原名华不注山,是黄河南岸一座海拔197米的小山,属于“齐烟九点”之一。山呈圆锥状,坐落在距离济南市中心大约7公里的平原上,拔地而起,与其他丘陵不相连。山下有泉,名曰华泉。华不注是花骨朵的谐音,因其形状如未开放的莲花而得名。山上岩石为青灰色,跟济南南郊泰山山脉的地质构造截然不同。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根据《春秋左传》记载,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齐顷公与晋军战于济南,因其傲慢轻敌而败,在晋军的追逐下“三周华不注”。幸亏手下丑父与其交换了位子,并命令他去华泉取水,齐顷公才得以逃脱。宋代文学家曾巩的《登华山》中有“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的诗句。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中写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传世名画《鹊华秋色图》便是以华山、鹊山为背景绘制的。
在清代以前,华山是济南市区的第一名山,其名气甚至远远大于位于城南的千佛山。
1933年11月14日出版的第5卷第44期《民众周刊》上有一篇描述当时秋季华不注山风景的文章,名为《登华不注山》,作者是作家梁容若。
文章开始,作者先用优美笔触描写了华不注山全景:“华不注山在济南城东北约十五里,和我们的祝甸乡民教实验区遥遥相对。山从平地突起,远看好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芙蓉,山色有时赤晕,有时晴碧,有时白云缭绕半腰,而最美丽的是雪后的洁白和雨后的蔚蓝……如果从祝甸看它的东南面,隆然坟起,孤立而庞大。”
接着的一大段文字记载了华不注山的历史及与之有关的历代名人对其的吟咏。其后作者写了自己和朋友樊月培、俞汝朋于1933年10月29日登山所看到的景色,开始是山下寺庙:“华山下有五帝庙,内供黄帝、春夏秋冬四季的神……另有华阳宫,内供泰山娘娘、十殿阎罗、白衣大士。供奉者为带发修行的女人,供桌上花生、枣、栗子、柿子都有,可见神仙很喜欢吃这杂食。门前有写‘冰清玉洁\’之贞节牌坊五六座。”文中这些寺庙、牌坊大都早已毁损无存,现在所见基本为近20年来在原址和遗存上修复的。
上山:“山上一片顽石,不生树木,华泉已完全枯竭,旧水道仍低洼,长满芦草。深山荒僻,并无一定盘路。攀石上升,极为费力。上半山至吕祖殿,为一小楼,旁供文昌,匾为‘悠然性天\’,题诗满墙,但绝无佳者。从吕祖殿下望,远则绿数红墙,近则晴天平芜,麦垄菜畦,一一都如锦绣。萎黄小柳生麦田中,红衣幼女行古道上,清河帆影片片,曲折如排蝉翼,而黄河滔滔,如在天上,景色可称丽绝。”此段写山上景色,虽无太特别者,但“下望”几句所描述的今天已绝不可能见到了。
本文所配华山老照片拍摄于清末民初至20世纪40年代初期,基本反映了那个时期济南华山的朴拙风貌。
新闻推荐
本报8月29日讯(记者张晓涵)9月1日,由王晶监制,阚家伟导演,任达华、陈小春、伍允龙领衔主演,邱意浓特别出演的正宗港式江湖片《黑白迷宫》将于全国上映。28日,该片在济南山东新世纪影城文西店举...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