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三方支付何时能跨进公家门槛

都市女报 2017-08-24 14:15 大字

□女报记者 蒋之光

近日,一篇名为《下决心不带现金在北京生活一个月》的文章在网上很火,引发众多网友讨论。记者在济南发现,尽管第三方支付已经触及市民生活的角角落落,但仍有盲区让市民感到不适。如果从智慧生活的角度分析,虽然第三方支付不能作为智慧生活的全部,但它可以算作社会服务发展进步的切片样本,被公众放在审视的显微镜下观察。

无现金社会已来

如果不是要拿身份证办理业务,市民徐梦楠不会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动过钱包了。过去,她总习惯在钱包里放上1000元,这会让她“感觉出门很踏实”。除了现金给徐梦楠出行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她的钱包里还有4张银行卡以及多张用以积分、打折的会员卡。在过去,这些“钱包的构成单元”几乎填充满她都市消费的全部内容,而现在,她那个印有“prada”标志的奢侈品钱包“已经成了摆设,只是因为好看才会一直带在身边”。

与徐梦楠一样,市民张艾的钱包里只剩下1张10元、1张5元、2张1元的纸币,还有3个1角的硬币,总计17元3角。她告诉记者,这些钱已经在她钱包里待了至少1个半月以上,她很久没使用过纸币了。

曾几何时,“出门三大件”手机、钥匙、钱包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符号性产物。如今,除了第三方支付已在大范围内被认可,密码门锁悄然走进千家万户,而Google眼镜的出现也让人们有理由相信,“嵌入”式的手机在将来成为可能。

我们已知大势将至,却不知未来已来。

一些景区存在“盲区”

尽管第三方支付的革命之势浩浩汤汤,可在城市的某些布景里,依然存在“革命盲区”。连续多日,记者刻意不携带现金出门,试图找到这些盲区的所在。

事实上,在济南找一处不能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场所并非易事,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几乎都可以借助于第三方支付实现。商场、饭馆、停车场,打车、公交、共享单车,水电、取暖、电话费,就连夜晚偷着摆摊的商家,在摊位上都会悬挂着两个二维码的牌子,一个微信,一个支付宝。

就在将要放弃这个测试时,记者突然发现济南的一些景区无法使用第三方支付。“我们这里只能使用现金,刷卡也不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很多游客咨询能否使用微信或支付宝,但景区目前尚未开通此项功能。

事实上,还有不少国企或者体制内的盈利部门,虽然实现无现金支付,可并未开通第三方支付。

智慧生活中被忽略的“白发族”

尽管第三方支付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向城市的各个角落,但仍有不少人对于这样的改变感到无所适从。“我看新闻上说以后无现金支付会全部取代纸币,那我们这些老人可咋办,我们连银行卡都不会用,更不用说手机了。”市民李女士今年81岁,在她心里,电子货币让老人显得很“笨拙”。

“跟孩子们出去吃饭,连抢单都抢不过,他们拿手机一刷就付了钱,我这钱还没从口袋里拿出来。”她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到现在仍在使用存折,只要用钱就要去银行柜台。“那天银行的工作人员给我说,以后都用手机操作了,柜台越来越少,排队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这样的说法让李女士感到无奈,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已经被社会淘汰了”。

民政部公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大多数老年人受传统交易方式以及技术、设备等因素影响,仍然习惯于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无现金”社会对他们来说,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困扰而非便利。

网友吐槽

到这些地儿只能乖乖去取钱

@小名叫果果:来了医院自动后退20年,什么用户体验,移动支付想都不要想。连POS机都不能用,乖乖的找地儿取现金。

@钱金玉Tina:暴走一天,这两地方都第二次来了,博物馆依旧很酷,只是不能移动支付门票,到处找地方换零钱也是迷醉的很。

@梦里风风中梦:买门票不能刷银行卡,没有任何银行的ATM,不能用移动支付,网上订票要等一个小时才可以取票。风景区客流量那么大,放几个自动售票机也行啊。现在出来玩谁会身上带大量现金出来。

新闻推荐

假如有1000万元存款,你还上班吗?

近日,知乎上有人问,如果有1000万元存款,你是否还会上班?点赞最多的回答是:“一般来说,问这样傻问题的大概有两种人,一种是工资不高但时不时花几块钱买彩票然后期望中大奖就辞职环游世界的,另一种...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