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惧烈日无畏风雨,美化家园夜以继日。记者深入组绿透绿现场,探访一线人员的组绿故事——高温“烤”验下他们坚守在建绿一线

济南日报 2017-08-09 15:20 大字

编者按 随着建绿透绿工作的不断深入,济南许多路段已经绿树成荫、满目葱翠。老百姓们说,生活在这座城市,他们不仅享受到了绿地,更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新数据显示,建绿透绿全部完成后,济南市各区建成区绿地率将达到36.1%,比2016年底提高0.5%,绿化覆盖率将达40.5%,提高0.5%,增绿面积相当于9.6个泉城广场。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济南市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发展理念,着力做好山、泉、湖、河、城与森林相融合文章的结果。在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中,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积极协调、调度、督导,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不断扩展济南“绿色版图”。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了济南今后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济南市将围绕“城市双修”理念,强力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做足“显山露水”文章,提升生态优势和泉水文化。今年7月12日,济南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这是济南市的一

次重大机遇,也是一项重大任务,对提升城市品位,实现“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正值济南高温暑热天气,众多园林绿化人员坚守在城市建绿透绿一线,砥砺付出,抢抓机遇,增绿济南。为此,记者连续数日深入建绿一线,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风采。

槐荫

加强网格 提升文明

“现在每个人都只想着把工作干好”

“妈妈,礼拜六、礼拜天能陪我吃个饭吗?”

面对儿子如此微小的请求,槐荫区园林局广场管理科科长刘金荣一时说不出话来。作为负责人,她每天带领工作人员全心全意扑在槐荫广场的绿化工作上,创城以来没休过一天班,满足了无数市民对广场环境绿色健康的诉求,面对自己儿子的“小要求”,身为母亲,她却只能沉默。

“干绿化没点,不着家不说,一点来钟能吃上午饭算早的,”刘金荣说,“歇个礼拜天,说不定什么地方就漏下了。现在每个人都只想着把工作干好,没想着多苦、多累。”

广场共有2处建绿透绿地块,其中一处曾经是保洁人员存放物品的仓库小屋,如今已成了263平方米的绿地,竹林红枫相映成趣,让市民“也能纳个凉,也能观个景”。为建好该处绿化,不影响周边市民在广场晨练,环卫工人不辞辛苦,凌晨赶来施工,园林小品得以如期完成。另一处以前是因日期久远,损坏严重的环保公厕,经过工作人员妙手改造,如今已成68平方米的绿地。

广场北侧一处小广场,因地下设有商场、停车场,无法就地栽植苗木,一直没利用起来。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在这里摆放了6组园艺花箱,点缀其中,小广场终于“绿”起来了。同样体现工作人员智慧的还有110处树穴提升,通过铺设胶粘石,树穴透水性更好,还提高了“颜值”。

日常工作中,随时补植,定期维护四五烈士纪念碑,更换23个路灯、十几个垃圾桶,广场经七路一侧更换质量极高的喷塑护栏,粉刷地上建筑,维修更换3组无障碍设施,设置7组拦车护栏,升级公共厕所……广场管理科副科长李凯说:“我们每项工作都按照创城标准一点不差地来,协调相关单位、依照地下地形,点点滴滴都尽心尽力。只要要求到了,我们都做到。”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槐荫广场作为济南市的“门面”之一,在创城中获得了“免检单位”的荣誉,督察组每次来,都找不到“毛病”。即使如此,槐荫广场园林人借鉴其他区县失分点,提高标准,让创城工作更加到位。

“城市中的农民”,槐荫区园林局社会绿化科科长周汉贵这样形容园林人,因为“懒的干不了,不勤快不行。”少部分拆后地块因建设单位原因,久久不建绿;部分回迁小区,顾不过来,迟迟不到位。为推进建绿透绿工作,助力创城,周汉贵不分什么“你我”了,主动接手未建绿地块进行绿化和后期养护管理。一处处拆后地块一天天“绿”了起来,“绿”得富有层次、干净整洁。

面对老城区量大面广的绿化任务,槐荫区园林局高标准要求,实行分段责任制,加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分工不分家”,特别注重细节,“脸黑心很红,为老百姓服务的责任心很重,保证创城在我们手里不失分。”

天桥因地制宜 打造精品

“不管是高温几十度,都无所谓了”

打点、放线、盯现场……为将济南火车东站广场打造成天桥区的环境典范,天桥区园林局生产计划科科员李娟每天都将工作做得十分仔细。6月下旬,天桥区园林局对广场内全部基础、公益设施进行了更换、提升,工期紧,每一项工作都不简单。有时,李娟需要现场协调联系工人、施工方,甚至对工人进行材料铺装、苗木栽植的现场教学,出现问题一一解决,日复一日奔忙在工地现场“不管高温40度还是几十度,都无所谓了,重要的是拆了以后马上把它绿化起来。”李娟说。

目前,提升工作基本结束,老火车东站广场旧貌换新颜,整体更干净、更靓丽、更有秩序了。

由于负责天桥区2处拆后建绿重点地块,生计科科员韩军错过了孩子的不少亲子活动。7月上旬,堤口南路工地情况复杂,多家施工单位交叉施工,韩军从大处着眼,细节着手,协调各家单位,坚持在现场盯靠,常常回家吃个晚饭,又回工地盯着,第二天早上又要整理完善资料。“活不大,事挺多。本来就黑,现在黑得更厉害了。”韩军说。他表示,进场清理时提前没有图纸,就现场考虑设计,丰富植物层次。建绿后,坚持自己制定台账,根据台账进行日常养护,实行销号处理。

同为生计科科员的赵向亮,负责着十余个工地。6月,他连夜清渣换土,有时干到次日早晨六点多,接着上班。“加班是加班,上班是上班,白天还有别的工作,无论如何不能耽误上班。”在无影山东路小无影潭工地,赵向亮和约70名工人冒雨干了一晚上,栽植卫矛球1500棵,时令花卉约5000株,其余花灌木50株。

7月,赵向亮共加班27天。栽植苗木完成后,成活还需要密切关注,他整个人靠在了工地上,瘦了不少,不光无法照顾家里的两个孩子,连家都常常不回,“已经三天没回家了,创城任务急,还是先完成任务。”

“家里都是小事,关键是创城大项工作得保证完成。”这么说也这么做的还有绿化管理科科员于朋。绿化管理科共6人,负责天桥区200万余平方米绿化的日常养护工作。每一天,于朋最少要走三万步。“路线比较长,只有走下去才能确保巡查到位,避免死角看不到。”雨季,仅主次干道、小清河沿线,于朋每天就要清理枯枝、死枝三四百处,有时死树倒伏在夜里发生,无论多晚,于朋总是第一时间前往处理。

天桥园林人建绿透绿过程中挥洒汗水,及时跟进,主动作为,确保了应绿尽绿,建绿透绿工作在天桥区实现持续高效推进。市中创城添彩 便利居民

“家庭都是小事,先顾创城大体”

早上6:30抵达工地,下午5:30下班后,加班到凌晨2:00左右,是胜利大街现场负责人王健最经常的日程安排。他共负责十块建绿透绿工地,总面积1500余平方米。装载苗木的大车晚上才被允许通过城区,王健经常要晚上10点半卸车进行种植,晚的时候凌晨3点多才能全部栽完。

“太久没休过,孩子今年2岁,快不知道叫我爸爸了。我成叔叔了。为了工作,也考虑不了家人了,只要有工作面,就争取加

班加点完成。”王健上周刚刚通过一次宵,冒着暴雨在工地回填种植土、栽植苗木。

抢抓雨季汛期有利时机,做好乔灌木栽植工作,市中园林人“拼了”。上周末,在六里山南路工地,为赶工期,确保十几吨重的泰山石如期落地,现场负责人孙国杰带领工人通宵拆掉围挡,工作到凌晨3点,第二天一早5:30洗把脸接着回工地。“领导都六七点到工地,咱也不能含糊。”

六里山南路工地地处大交通港,原本是违章房,拆除后,建绿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工期短,见效快,如今环境越打造越好,极大地便利了附近居民。

在拆后建绿过程中,孙国杰及施工人员“不言难、不畏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建绿透绿工作。天气闷热,就喝上两支藿香正气水;极端高温,就延长中午休息时间,一早一晚加班加点。如此一来,孙国杰便顾不上3岁的孩子了:“家庭小事顾不上,先顾创城大体。创城要求短平快,我们严格按照创城要求施工,同时绝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工人大部分都是外地的,没有人

抱怨,大家齐心协力为济南创城带来色彩。”

无论酷暑还是暴雨,该工地建绿的步伐从未停下。四十几度的几天,附近居民纷纷从家里送来开水、绿豆汤;雨天,居民还会送来姜汤。工人的辛劳,市民的理解最终换来了六里山路与英雄山路交叉口东南角的街头美景。

自从6月底工地开始建绿,舜耕路28号工地现场负责人杨林一天也没休息。为赶工期,清运渣土后,他在工地接了个临时灯,带领工人通宵铺装,累了就在地上睡一会儿。雨季苗木成活率高,冒雨卸、栽苗

子便成了杨林和工人们的“家常便饭”。7月底,运载草皮的大车足

有9米多长,工地附近不具备停车条件,只好停在稍远些的停车

场,人工用三轮车、小推车往工地运,光是运草皮就用去了整整半

天。“运输不方便,更要加班加点赶工期。难得的是附近居民很满意,还有人特意来‘点赞\’,我们特别有干劲。”杨林说。

创城征程中,市中园林人将始终为品质市中建设“愿担当、敢担当、能担当”,为打造品质之区增绿添彩。

历下

真心真意 尊重民意

“晒成‘茄子色\’,儿子看了害怕”

为积极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历下区园林局7月22日全面启动了经十路、龙鼎大道、奥体中路、千佛山路、工业南路、凤山路等41条主次干道绿化提升补植工程。

41条路的绿化提升任务,就分布在历下区园林局绿化队的6名工作人员身上。副队长张玉凯同时还负责历下区政府门口两侧拆后地块建绿和经十东路布花任务。战线尤其长的情况下,为完成任务、保证质量,他注重加强施工过程监管,白天骑着电瓶车巡视、指导工作,晚上卸苗子进行栽植,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胃病发作、暴雨天气也未中止:“苗子到了,不能那么淋着。”严格按照“当日来苗、当日栽植”的原则栽植,苗木栽植后及时采取定根水浇灌、修剪等管护措施,确保苗木成活率。面对如此强度的工作,从事园林工作整20年的他,只觉得是无比正常的“日常”。

在寸土寸金的泉城路,最大建绿地块面积达1200余平方米,诉说着济南市建绿透绿是真心真意在惠民、利民。该地块系泰府广场和红尚坊拆后地块,此外,泉城路绿化所还辖有6处拆后地块,截至目前建绿透绿已完成80%。

“拆后建绿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泉城路绿化所所长谢华程说。对拆后地块绿化前,首先进行公示,征求市民意见,确保建绿实实在在便利百姓。前几天,寿佛楼后街13号,一位市民反映已建好的花池影响了他的出行,谢华程实地考察后,将该花池砸碎、推翻,后退半米重新修建,施工人员更是贴心地砌出坐凳供居民晒太阳,附近居民特别满意。

对老百姓身边的小花坛、小绿地,谢华程从不敷衍,勤勤恳恳进行整修、提升。对辖区内破损的小花池,他按照百姓意愿补植苗木,从破破烂烂收拾得利利索索。生机盎然的点缀越来越多,不少居民更愿意出门了。谢华程的真心真意,换来了老百姓的认可、支持。他在辖区反复巡查时,妻子常给他发来一条条微信小视频,视频中,2岁多的儿子连声叫着“爸爸”快10岁的女儿翩翩起舞。他却只能隔着手机屏幕,抚摸儿女的脸庞。

“这两天回到家,孩子都问,爸爸怎么晒成‘茄子\’了。晒得太黑,儿子都怕我,不和我玩。”谢华程用笑容掩盖着落寞。今年,泉城路绿化所的工作“特多”,时间紧、任务重,他这个所长投入相对多些,每天除了反复巡查,为了不让雨季拖慢工程进度,他常常冒雨装卸苗木、整理地形。“感谢父母,为我承担了很多。妻子很辛苦,我不辛苦,那么多园林人都一样在为了创城不停劳作。”文/图本报见习记者 陈思通讯员 李云亮 刘继群 校志强 李福林 宗延嵩

新闻推荐

大桥街道开展立体化网络举报宣传

本报8月8日讯(记者张素芬通讯员王长迎)大桥街道的王先生习惯下班回到家后,先打开电视锁定“智慧大桥”平台,进入大桥新闻栏目,了解身边事儿。与往常不同,近日,他发现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醒目的二维码。手机...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