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电商冲击下洋超市频频关店,本土超市率先转型开便利店大卖场时代谢幕,社区“战争”打响

济南时报 2017-07-22 15:16 大字

在一家社区便利店内,营业员正在理货。 记者郭尧 摄

家住万盛园小区的周女士很长时间没去过大超市了。“家里缺了调料就去楼下的便利店,想买点生活用品就去路口的统一银座。”与周女士一样,济南很多市民的购物习惯伴随着便利店的兴起而悄然改变。另一方面,沃尔玛阳光新路店关门、华润万家经四路店停业整顿……在电商冲击下,洋超市的日子越发难过,而本土超市的战场早已深入到社区。

【外来超市日子难】 有人退场有人瘦身,扩张的只剩大润发

“要不是听朋友说,都不知道它已经关门了。”说起对去年关门的沃尔玛超市的印象,家住阳光100小区的陈女士日前告诉记者,她平时购买生活用品要么在网上下单要么去社区便利店,很少去阳光新路的沃尔玛超市。

沃尔玛堪称世界第一品牌超市,2003年沃尔玛登陆泉城路,在济南率先掀起了超市“土洋之争”。2011年4月,沃尔玛阳光新路店在一片期待中开业,不过刚过完五周岁生日,这家店就宣布停业了。

沃尔玛遇到的困难并非个例。易初莲花和乐购等知名品牌超市相继败走济南,后者在济南的两家店一家撤店一家被华润万家并购,而被并购的经四路店至今仍处于停业整顿状态。“现在大家都习惯了手机一键下单,大超市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受电商影响客流量萎缩明显,不少大超市选择了缩减店面减少运营成本。

唯一一家日子过得不错的“外来户”当属大润发。2000年9月,大润发在济南的第一家店洪楼店正式开业,此后短短一年多时间,相继开了天桥店、历城店、历下店、山水店,随后直到去年才开了第6家店——省博店。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润发成功秘诀在于快速适应当地市场,积极求变。“比如国际大超市来到济南,都是总部统一采购,很多商品不接地气。大润发则不同,会赋予地方超市相当大的采购权,以符合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他表示,其华北区总部在济南,综合采购成本较低,其商品也具有价格优势。

【进口超市一阵风】 开店潮到闭店潮,只隔了一年多

“海淘”一族刘女士,这两年去的最多的超市不是大润发也不是华联,而是有着浓郁异国风情的进口超市。但她从去年底发现,很多进口超市开始关门谢客了。位于泉城路时光海商业广场的B.D.C进口商品直营中心,早在半年多前就停业了,比时光海关门还早四五个月。此外,聚洋货进口超市、山东丰采进口商品保税中心、进口商品超市C-sea-mart……好像是一夜之间,这些地处济南保税区附近或核心商务区的知名进口超市集体关门谢客,从高调开门到退出济南大多不超过两年。

与其他实体业态类似,在电商的剧烈冲击下,进口超市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采访中,记者随机比对了几款较为流行的进口商品。如韩国某知名品牌洗发水,其500ml装的产品在济南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零售价为82元、会员价76元,其他个别超市售价为75元,而在京东搜索同款产品发现,其销量最高的一家网店售价仅为65元,不仅包邮且第二件立减5元还有赠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经过初期的无序生长之后,济南进口超市已经从去年底开始进入第一轮洗牌期。今后想真正在济南市场立足,除了进货渠道过硬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更好购物体验,还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比如最好建立专门的大数据分析团队,及时找出百姓最关注的产品系列,不好卖的产品实行末位淘汰,确保店内产品的良性循环,避免过多积压造成资金链困难。

【本土超市下基层】 银座华联忙开店,200多家便利店进社区

洋超市品牌日渐式微,以银座、华联等为代表的本土超市却将触角伸进了社区。

从2014年8月开始,华联尝试在一些中高档大型社区开起华联鲜超。截至目前,华联已在济南开设了50多家社区便利超市。统一银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济南目前有160多家门店,分布在各小区和主干道。在他看来,2000年到2010年,是大卖场经济的黄金十年,2010年逐步进入稳定期,甚至开始下降。而随着零售业与互联网的关联,便利店小业态的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就算是线上业务,最终落地点依然是顾客,便利店就是线上线下的结合点,承担着沟通和衔接顾客的作用,电商无论如何发展,百姓也需要身边有个便利超市,至少买个酱油醋这些生活用品方便的多”。

该人士表示,社区便利店应该做好商品差异化。除常规商品外,统一银座主打购物体验与台湾品牌风味食品,华联则依靠渠道优势主打生鲜食品。采访中,两大品牌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年内还将加大开店步伐,在他们看来,在拆违拆临大环境下,社区店在济南将大有可为。

■业内观察

社区超市能与电商“两相安”

大超市还是社区超市?对于深耕超市业态多年的零售巨头来说,似乎已经有了答案。一位业内人士直言,近年来,随着大卖场整体行业低迷程度持续加深,不少大卖场早已开始着手转型寻求新的出路。与传统百货向购物中心转型相比,超市升级换代的速度似乎更快,“小而精”的精品超市已经成为了新的选择。

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济南市平均2.2万人、青岛1.3万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而饱和度较高的广州、上海分别是3230人和3466人就拥有一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进口超市还是传统超市,社区化是超市未来的主旋律。“电商发展与社区超市可以完美共融,互不影响。大卖场动辄几千或上万平方米的面积,要想找一个合适的场地相对较难。而便利店面积不是很大,相对来说较易选址。尤其在一些大型社区,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容易找到。”济南华联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苏冉)

新闻推荐

泉城干部大学堂举行第七期专题讲座殷鲁谦雷杰出席

本报7月21日讯(记者张丹丹)今天下午,济南市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培训班暨泉城干部大学堂2017年第七期专题讲座在龙奥大厦举行,邀请专家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作专题...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