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济阳区新市镇农村党员调研报告
□李洪涛
农村党员是党的思想在农村的传导者,是党在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的具体参与者,是具体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实践者,是我党联系农村群众最根本的纽带。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高低、作用发挥全面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建设的成败。新形势下,如何全面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有效激发整个队伍的活力,充分发挥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以对新市镇的调研为例,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的新方法。
存在问题
一是年龄老化严重、文化层次较低。党员队伍虽然数量上较多,但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低下、组成结构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相当突出。二是党性观念淡薄,信仰信念迷失。部分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在利益面前,往往不顾集体利益、群众利益,以自己利益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行动的导向。个别党员组织和纪律观念淡薄,不带头履行义务,对党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三是管理模式滞后,方法亟待更新。对流动党员、大龄党员的管理尤显困难,组织活动开展较为困难。四是入党氛围缺失,入党关口不严。入党氛围严重缺失,甚至群众普遍认为入党没有意义。
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党组织自身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强,在农村中无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由此造成党员自身荣誉感不强、责任感不强、服务意识不强。二是活动开展数量少、质量差、方式陈旧老套,过于强调党员的义务,较少关注党员的权利,较少考虑为党员提供服务,在党员遇到困难时,缺少及时的关怀和帮助,由此使得许多党员逐渐淡化了党员意识。三是教育联系实际不够。过分偏向于理论说教,忽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从而没有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奖惩机制不合时宜。在对先进党员的表彰上,精神奖励多、物质奖励少,使那些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没有强烈的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对未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也缺乏有效的引导措施,在处置不合格农村党员的时候,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无为党员、特殊党员处置不力或视而不见。五是市场经济冲击,党性意识淡化。党员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需要有一种内在的自制力和原动力。由于城乡收入的差别、生活的差异,农村没有合适的平台,组织没有足够的引导和帮扶,优秀年轻党员普遍外出沦为流动党员。
对策建议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应当调整党员教育内容,转变管理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党性实践的新载体,使党员真正在政治上坚定起来、思想上纯洁起来、行动上先进起来、形象上光辉起来。
(一)党员教育上突出实效性。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先进教育成果,结合农村实际、结合党员实际,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育,力争让党员受到教育后有所收获,能将教育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带领群众致富。
(二)党员管理上突出灵活性。农村党员作为村级党组织的组成部分有其特殊性,应当根据其年龄、文化和从业特点,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的管理方式。一是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二是在规范化的同时考虑全面性、保留一定的灵活性,适应形势,对老龄党员、流动党员、无责党员实行分类管理。
(三)党员发展上突出严肃性。在发展党员上要破除陋习、放宽视野,倾向于发展年轻化、知识化、技术化的人员入党。不断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提高质量,控制数量,做到发展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在严把入口的同时,还应当畅通党员出口,对于那些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发挥党员作用、不执行党的政策、不服从管理的党员,要严格依章处理,甚至清退。
(四)组织活动上突出多样性。结合当前形势和农村党员队伍的实际,在党员活动方式上要大胆探索,探索流动党员电化教育、老龄党员兴趣教育、落后党员针对教育等新形式,增强党组织活动“活力”和吸引力。在活动开展方式上兼顾集中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村党员的意愿和时间安排,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为无职责党员设立职责。坚持以实践效果作为检验活动形式的唯一标准,不断改进。(作者系济南市委党校副教授,曾担任济阳区新市镇大昌村第一书记)
新闻推荐
3月14日下午,任城区济阳街道电苑社区的网格员们在包保民警的配合下,到辖区内经营场所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并与商户签订疫情承...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