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记者走进听障康复机构 听见未来 为爱发声

济宁晚报 2022-03-05 01:15 大字

本报记者 苏茜茜

昨天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记者来到任城区小不点康复中心,走近这里的孩子们。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倾听,渴望交流。经过康复训练的他们,慢慢听到了世界的点滴声音,也让他们慢慢走出了那个沉默的世界。

上午9时,小不点康复中心集体课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正整齐地跟随着音乐做口舌操,单训室里的小朋友也在愉快地跟着老师完成听觉言语训练。记者看到有的小朋友头部正吸着一个小小的片圈,由一根细线连接在衣领的接收器上,有的小朋友耳朵上背着像“蓝牙耳机”一样的小巧设备,据康复中心老师介绍,这就是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利用它们小朋友们回到了有声世界。

“我家在农村,祖辈听力都正常,孩子出生听力筛查没通过,我们觉得天都要塌了。”听障儿童乐乐的妈妈告诉记者,她和乐乐爸爸曾去过很多医院,也试了很多偏方,乐乐还是听不到。直到去年残联联系到她,说能给乐乐申请免费耳蜗手术,还能免费康复治疗。经过半年多的康复训练,如今乐乐能说很多话了。“感谢政府,我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好,不辜负政府和老师的帮助。”乐乐妈妈激动地说。

小不点康复中心主任杨丽莉告诉记者,为帮助这些孩子重返有声世界,市残联对0至17岁符合条件的适症听障儿童免费配发助听器,免费开展康复训练,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手术,发现一例,筛查一例,救助一例。

昨天,记者在全纳幼儿园见到了去年本报曾报道过的特殊儿童园园。因为家人都有听力障碍,没有语言环境,听力正常的园园失去了语言能力。经过一年的训练,如今的园园各方面能力都达到了同龄正常水平,她能听会说,和小朋友相处融洽。

全纳幼儿园设置在小不点康复中心内,园内大多数为听力正常的儿童,近三分之一是教师子女。据园长吕艳粉介绍,为了促进特殊儿童融合,同时也为了树立普通儿童良好的价值观,培养爱心,在这所幼儿园里,每个班里会安排一名听障儿童。这名儿童经过评估,各方面能力都达到同龄正常水平才被安置到幼儿园。吕艳粉也向记者坦言,虽然听障儿童经过科学干预各方面能力均可达到同龄正常水平,但目前仍有很多人对听力障碍认识不全面,造成了不少误会,一些普通家庭的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和特殊儿童在一个班内学习,听障儿童真正融入社会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新闻1+1

开放听力资源解答听力困扰

3月1日上午,在任城区关工委、任城残联和济阳街道办事处共同组织下,十多位书画家到小不点康复中心开展书画助残活动,书法家们在纸上挥洒下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孔子国际学校党支部带领学生进行助残公益学习,实验初中的孩子们则用视频形式记录下他们对听障儿童的祝福。

3月3日,在任城残联和济阳街道办事处组织下,小不点康复中心在沃尔玛广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任城心理医院、爱耳眼科医院等联合共同为附近居民提供听力、视力、心理健康、儿童发育等方面的咨询解答和义诊。小不点康复中心全面开放听力资源,为市区居民和有需要的儿童、家长提供听力检查和相关咨询。并邀请专家开展关于《科学听力干预》和《特殊儿童父母智慧》为主题的公益讲座。

新闻推荐

济阳城管组织队列训练展现良好队容风纪

本报讯(记者刘高君通讯员杨雪婷)日前,为展现良好城市管理执法形象,增强执法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济阳区城市管理局...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