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插 思花香 秦陇华2022年03月02日A06版文章字数:2058朗读:

铜川日报 2022-03-02 06:57 大字

古时,篁竹小溪旁几位隐士,宽袍高冕,弄花作画、吟诗对弈,仰或流觞曲水,敞胸露怀,享受林间一缕缕清风。

同官县(今王益、印台)古属雍州,秦隶内史,北魏建县,千百年来是南北通衢,京畿之地,积淀着丰厚的文脉。相传晋代医药学家葛洪炼丹于二十里铺飞仙山,唐代诗人杜子美、皮日休在县衙墙壁分别题留绝句,明末学者寇慎隐居济阳山付梓儒学鸿著《四书酌言》,清初大儒顾炎武远赴义兴村祭拜其师,清代剧作家顾云庵流寓虎头山撰写剧本《回春梦传奇》。如此多的文人雅士眷恋同官,难道这座古城不曾有过丝竹之声,箫瑟之音和雅韵之风,唯有史籍留下“山川险峻,地方瘠苦,人无外嗜,故其民风淳朴,有足称者”的记载吗?

2014年,王益区黄堡镇纺织厂出土了一盏北宋“青釉刻花花插”。它的不经意发现,让世人眼前一亮,从中寻觅出同官县自古不仅盛产青瓷、乌煤,当地先民也有赏花之情、爱花之心和品花之韵的高雅情趣。

花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陶器、青铜礼器上就有花卉纹饰。《诗经》有许多对鲜花的描述,其中一句曰:“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描写了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情景。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在欣赏花姿,嗅闻花香之时,又给花儿赋予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寓意。例如:屈原之“纫秋兰以为佩”,陶渊明之“采菊东篱”,周敦颐之“出淤泥而不染”,王安石之“凌寒独自开”,毛泽东之“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陈毅之“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春蓓蕾”……一束束的鲜花,系人情思,寄以心曲,自然而然产生文化灵魂,孕育出了插花艺术。西汉宫廷内,嫔妃将四时之花置于室内,并放置于寝榻、窗棂上。牡丹是唐朝的国花,花蕾怒放之时,人们争相赏花、买花,宫廷内也要举办程序烦琐、讲究排场的牡丹插花大会。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表现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体现出理性意趣、人生哲理或品德节操等。黄堡出土的“青釉刻花花插”,便烧制在这个时代。

这一青瓷花插,口径14厘米、底径5厘米、通高6.3厘米,由内外两部分组成,整体釉色滋润均匀,器型轻盈秀美,设计巧思创物,是盏匠心独运的耀州窑精品。

它外部呈盆形,敞口斜沿,圆唇微卷,壁外刻复层莲瓣纹,口内贴有6个由扁泥条折叠成的“山”字形插孔,并按等距离相称分布;内部盆底粘有半球形插花座,中间空腔,可惜其顶部已破损,无法判断原有真实外貌。但从残留下的6个壸门形插孔,及环绕菱花曲沿的形状来分析判断,这应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菡萏造型。

可以随想,盛夏时节,百花争艳。提壶向青瓷花插里满添清水,择繁花插“菡萏”之上,内沿3对孔辅以枝叶或藤蔓作为陪衬。将花插置于房内几案,花叶十余日不衰,香气不散,居此雅兰之室是何等的安逸舒畅,赏心悦目哪?!

同官虽居山区,沟壑遍布,但盛产鲜花,人人爱花儿。当地流行的《四季歌》词云:“春天最快活,庆元旦,家家乐,逐去瘟疫乡人傩。牡丹儿初放,海棠儿零落。闲去园林听鸟歌,景最乐,万紫千红,山清水绿波”。县内有多个村庄以开花果树取名,如杏林村、桃园村、梨园庄、桃树坡,等等。全县分布桃园73处,杏园24处,梨园12处……由于乡间花朵繁盛,林树成片,养蜂人常年聚居于此。民国版《同官县志》曰:“同官养蜂之家,百余户。旧蜜因味甘质浓,在二十六年,每市斤值洋四五元,迄三一十年,每市斤可售洋六十余元。”当地婚庆风俗,处处需要花儿的帮衬。新郎要簪花披红,骑马去往接亲;婚轿临门,婆家以茶壶嘴插花及红纸喜封付新娘,俗称“接轿”;婚礼仪式结束,主家给老小外家(舅家)披红插花,新郎跪拜答谢;晚上闹洞房,大家玩耍“折花”等游戏,直到午夜放散。

同官文士乡绅,也常常借花抒情。每逢九月九日重阳节,他们呼朋唤友,登高望远,思念亲人,共饮菊花酒。明末,儒学大师寇慎归隐故里,赋闲著书。他年已耄耋,依旧飘逸洒脱,赏花酌酒,悠然神韵好似东篱菊翁。清晨,居住济阳寨的寇慎,荷锄修圃,浇花灌柳,劳作小憩,地埂饮茶,聆听山间青林里传出的阵阵樵歌;傍晚,济阳夕照,红霞映树,寻几个田翁野叟,携上壶浊醪村酒,围坐山畔,共唱一曲浪滔滔大江东流……三杯两盏黄昏后,世道沧桑一醉休。

如今,铜川将市花定为玫瑰花,它是蔷薇科的灌木,寓意着高贵,美好常在,青春常驻,纯真简朴,爱心与特别的关怀。城乡各处建立有景区和公园,供游人踏足观赏。姜女故里的万亩桃树,粉红与雪白相间的花潮,密密层层,宛如一片朝霞;军台岭的满山连翘,满枝金黄,花色点点,带有几分娇艳,迎风起舞;南屏公园的各色牡丹,花朵硕大,花瓣肥厚,散发缕缕清香,让人流连忘返。

在博物馆展厅柔和灯光下,凝视这盏“青釉刻花花插”,不由让人辗转时空,梦回宋朝。漆水河畔,明月倒影,楼阁上一位貌美女子,身穿素裙,长发及腰,举手插花,摄衣抚琴。她纤纤玉指弹奏出的曼妙乐音,透过博山炉氤氲的瑞香,传到窗牖外、荷塘边,此情此景,令人闭目参悟起了生活的禅意与诗情。

这盏花插虽经历近千年光阴,但时至今日,似乎仍能看到插在上面的灼灼花儿,岁月磨灭不了它的素丽,它的芳香常留世间。

新闻推荐

济阳税务“绿色税收”呵护黄河下游北岸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济南市济阳区税务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绿色税制在推进生态文明...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