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园”破解农村人居环境密码 济阳区回河街道“三小园”创建实录
“这样一搞村里还真是大变样了!”家住济阳区回河街道东药王庙村的王大爷欣喜地说道。“街道和村里鼓励大伙把房前屋后小块的闲散地种上花草树木或者蔬菜,树苗、菜种都是村集体提供的。这不,我领了10棵桃树苗种在家门口这块小空地上了,开的桃花好看,结的桃子好吃,村里环境也变好了,真的是一举多得呀!”东药王庙村是回河街道探索利用“三小园”模式构建人居环境保持长效机制的首批试点村之一,群众积极性高涨,仅用了一个月时间,村里所有原本不起眼的小块闲散地都洋溢起了沁人心脾的春色。
为了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的难题,济阳区回河街道创新推行以“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为主体的“三小园”建设模式,由街道办事处给予资金支持,村集体统一提供建设所需生产资料,鼓励村民合理规划,利用宅前院后、边边角角的闲置土地打造“三小园”,基本杜绝了村内小块闲散空地“四大堆”遍布的现象,人居环境保持长效机制得以构建起来,大大节省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成本,并且“三小园”产出归村集体所有,丰富了村集体的收入来源。
回河街道推进“三小园”模式注重规划先行,建设之前便因村制宜做好统筹设计。街道将“三小园”生态板块建设纳入了村庄整体规划,结合本村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和乡土文化等合理布局,同时兼顾连片治理的要求,穿点成线,努力做到“一路一景观、村村有特色”,实现经济性、观赏性、实用性并举。建设初期,街道组织各村开展了一次彻底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保障“三小园”建设空间。各村集中对“清、拆、收、整”产生的闲散地、边角地进行整理,创造绿化条件,为实施“三小园”建设夯实基础。通过入户宣传、村庄广播等形式鼓励引导村民充分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按照村庄“三小园”建设规划见缝插绿,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等,并对村内现有的生态板块进行升级改造,确保美观性与整体性兼顾。
为了保证“三小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街道将“三小园”创建与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残垣断壁“拆清修用”等工作紧密结合,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机制,做到管护有制度、有方法、有经费、有人员。同时,街道以“出彩人家”示范户创建为载体,以鼓励群众参与“三小园”管护为抓手,突出家庭和群众的主体作用,将“房前屋后美”与“庭院美”同评比、同表彰,提高群众主动参与村庄环境管护的意识,为建成有品质的乡村“三小园”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另外,街道在资金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设立了专项资金作为“三小园”生态板块建设的奖补资金,制定管(社)区任务指标及验收考核方案,每季度开展一次“三小园”生态板块创建评比活动,对建设质量较好、运作成效显著的村,年底将给予每村3万-5万元不等的经费奖励补助,大大提高了群众开展创建行动的积极性。同时,街道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资助建设公益性的“三小园”生态板块,鼓励农民群众自筹资金或投工投劳建设“三小园”生态板块,形成了政府奖补、社会捐助、群众自筹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筹资局面,为“三小园”创建提供了稳定的后勤保障。
目前,回河街道首批25个“三小园”建设试点村已全部建设完毕并初见成效。下一步,回河街道将继续总结经验,稳步推进“三小园”模式逐渐在全街道推广,利用“三小园”为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和绿色生态发展增强基础,让农村“三小园”模式成为乡村生态振兴路上的有力支持!
(本报记者张群通讯员张函)
新闻推荐
村民在瓜棚采摘甜瓜。本报4月29日讯(记者张群)近日,甜瓜进入丰收期,济阳区济阳街道宋家村30座大棚里,弥漫着泥土的芳...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