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遴选专业“田管家”帮农民种地 同时配套技术规程规范作业,托管一年种出9万亩标准田
农村大众报济南讯(记者石鹏志通讯员孟强门波)“交上托管费,地里的活都不用管了,他们还给收完把粮食送到家,省心省事。有时间,我还能出去打工挣零花钱。”1月11日,在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张辛村,说起生产托管的事,村民杨得友望着粮囤里冒尖的玉米,一脸笑容。
年近古稀的杨得友和老伴种了一辈子地,有着浓厚的土地情结。但随着年龄增大,种地有些力不从心,可他仍舍不得把12亩地流转出去。“像打药、施肥这样的重体力活干不动了,孩子们住在城里,也帮不上忙。”杨得友说。
2020年年初,济阳区试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老两口选择了生产全托管服务,当起了“甩手掌柜”。“地不用流转,还是自己的,种上麦子和玉米,在托管清单上选好服务项目,交上服务费,在家里等着收粮食就行了。”杨得友说,“托管比自己种每亩省三四百元管理成本,服务组织种地质量高,多产不少粮食,一亩地能多收入二三百元。这个账有的算。”杨得友笑着说。
不用再为种地发愁的杨得友现在每天都到附近的黄瓜大棚打工,一年挣2万多元。
在济阳区,目前已有6541户农民像杨得友一样,签订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将自家田地交给从全区遴选出来的38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打理。
“这38家托管服务组织,有的是专业化公司,有的是种植专业合作社,有的是家庭农场,他们运营管理规范、享有良好信誉,是政府组织专家评审遴选出来的。入选到服务组织名录库后,按照星级管理,并实行严格的退出机制。同时,区里制定小麦和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规范托管作业标准。运营仅一年,就种出了9万亩‘标准田’,探索出了一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济阳模式’。”济阳区农业农村局经管站站长宋荣华介绍,这种模式解决了小农户想种种不了、不种舍不得和种粮大户忙不过来的难题。
专业的事交由专业的人做,越来越多的济阳农民和托管组织尝到了托管的甜头。在济阳区回河街道办事处张高村,正在寒风中保养农机的蓄松家庭农场负责人高丕全说,他的家庭农场入选名录库后,托管了全村948亩土地,成了全村的“田管家”。“现在全年作业计划已经列好了,集中采购化肥和农药,种地成本肯定比一家一户管理低得多。”高丕全说。托管前,农忙时他自己开着农机到处找活,作业效率低、利润低;托管后,实现了农机集中连片作业,收入大大提高。同时,按照政府制定的托管标准耕种,托管田变成标准田,农田效益大大增加。
宋荣华介绍,针对小农户与服务主体之间缺乏信任、农户对托管不了解等问题,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其中,商定服务价格,并监管作业过程。村集体参与服务,可获得每亩十元左右的服务费,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外出务工或者年龄大了,没办法种地,又不想把责任田流转出去,怎么办?谁来种?怎么种?
农业生产托管的“济阳模式”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一模式就是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农民可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政府遴选出来的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村集体履行监管责任,产出的粮食归农民所有。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激发了现代农业发展潜力。济南市济阳区副区长白宝强说,农业生产托管不仅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经营粗放的问题,还培育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他们深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济阳,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集中采购农资等途径,大幅度降低了农业作业成本,有效解决农民“不会干、干不动、不愿干”等问题,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这一模式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在土地托管过程中,村集体不缺席,商定价格、监管作业质量,同时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生产便利,架起了农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之间的沟通桥梁。村集体每亩土地可获得十元左右的服务费,扩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提升了村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土地托管后,随着规范化专业化作业和新技术的应用,零散耕地快速形成标准化农田,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另外,还从源头上减少了令各方头疼的秸秆焚烧、农药使用不当等环境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群通讯员张磊)近年来,济阳区垛石街道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依托区位优势和...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