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集团激活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 深度布局推进产业升级

济南日报 2020-09-28 11:42 大字

济阳针织产业园部分新机器已投入使用。

“这是往哪里去?”“往济阳新厂去!”近几个月来,在北园大街三孔桥处的济南元首针织公司门口,常能看到一辆辆载满机器设备的大车进进出出。据了解,作为元首集团旗下成立时间最早的企业,元首针织目前已经完全告别使用了62年的老厂区。

在黄河以北的元首济阳针织产业园,则是一片忙碌试生产的场景,上百台国际一流的设备有的正在调试,有的已有序投入生产。作为元首“两翼齐飞”格局中的一翼,济阳针织产业园不仅开启了智能制造新征途,还担起元首集团整体产业优化调整、深度布局面料研发生产、激活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的重任,为实现元首品牌“走出去”的战略大格局发挥柱石作用。

设备换代,产能将翻至五六倍

在元首济阳针织产业园,早上,一辆辆班车将近700名工人载到产业园,一天的生产工作就此开始。“染整自动化输送设备”“一体成型编织机”“成衣吊挂生产线”……在济阳,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区正在崛起。

“这些机器都是宝贝,像这台德国德乐单面大圆机(针织圆形纬编机)就花了40多万元。还有一台100多万元的大圆机正在路上。”现任编织事业部部长江海峰向记者介绍。

1986年就在元首工作、曾见证染整车间建成的漂染事业部部长王长征今年52岁,和在元首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一样,他谈起厂子的时候更是深有感触。“这是我们的原装进口意大利轧干机,采用磁悬浮技术,可以自动定位自动对齐,无需人工调节布料尺寸。”王长征说,“还有一些我们自主研发的设备,性能也不亚于国内一流品牌设备。”

据了解,随着后续设备的陆续到位,济阳针织产业园的编织与漂染产能最高可达1.2万吨/年,是现有产能的五六倍,成衣能力也将大幅提升。

加强研发,可接高档面料订单

“现在我们80%以上的面料轧干都是功能性轧干,更加柔软、吸汗。”王长征还着重介绍了济阳针织产业园功能性面料的生产情况,植物染、远红外、吸湿速干、抗菌除臭、防过敏……目前正在生产中的功能性面料就超过30种。王长征表示,扩大产能后元首就可以接面料订单,高档面料今后也将是元首对外销售的“主力”之一。

“针织产业园区的投产,一定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做强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元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吉洪表示,在纱线、面料、服装这元首集团发展的3大产业逻辑中,相比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纱线、服装,中间环节的面料部分一直是个短板。在这次布局调整中,元首集团明确提出3个定位: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差异化纤维生产基地、高档面料研发创新中心和针织服装纵向一体化制造商及品牌运营商。围绕面料研发创新是发力点,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针织产业园将引领产业集聚

随着济阳针织产业园的投产,在张吉洪的推动下,一项重要内部变革也在元首针织展开。

经过大刀阔斧的内部流程再造,原来按市场划分的3个事业部,核心工序合并同类项,按工序蜕变成编织、染整、成衣这3个扁平化的事业部,突出每道工序的核心功能和对外业务属性。“以前订单只靠前端业务部门,现在每条生产线都可以独立对外接单,也需要自己独自面向市场,迎接市场的每一个变化。”张吉洪表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保持创新与活力,元首才能始终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新时报记者李奇宏)

新闻推荐

创城走心故事多感动你我细倾听

舜耕路社区志愿者打扫院落卫生。(李冬阳摄)泺源街道辖区居住环境焕然一新。(通讯员供图)锦水街道志愿者构筑文明风景线。...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