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部工序发展为独立产业 纱线成为突围新增长点主打差异化 元首纺织驶向产业新“蓝海”

济南日报 2020-09-26 11:35 大字

2018年,地处平阴的济南元首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元首纺织”)投产4周年后,元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吉洪履新。2018年下半年,张吉洪在元首纺织采取了职业经理人制度,聘请具有丰富纺织产业运营经验的于涛、陈君等人才组建了新的管理团队。如今,在元首针织老厂整体搬迁至济阳针织产业园、启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之际,作为与面料、服装齐头并进的纱线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正朝着差异化的纱线基地迈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纺纱厂还是人海战术,而在今天,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车间,工人的身影反而难觅。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地处平阴的元首纺织产业园,2014年投产的一期5万纱锭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35岁的陈君已是元首纺织副总经理,她告诉记者,“我们从原料、生产到最终的成品,做到了每个环节都可追溯。”

从2014年投产起,元首纺织生产的纱线80%供应元首针织生产所需,工人们不需要操心订单,只需专注生产即可,可谓“饭来张口”。张吉洪就职后,面临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的局面,迅速调整纱线发展策略,2018年下半年在元首纺织启用职业经理人试点后,从2019年起,将元首纺织全面推向市场,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与市场化考核。

“变化很残酷,原来吃现成的订单,改革后要自己去跑市场找客户。”元首纺织总经理于涛说。不过,也正是这样,元首纱线从原来一个内部生产工序真正成长为一个独立产业。

优秀人才带来的科学管理很快就让元首纺织产生了大的变化。仅用时1年,2019年元首纺织的产值就从6000多万增长至1.12亿元。

面对疫情冲击,元首纺织逆势操作,投入1600多万元新上一整套气流纺生产线,从3月10日立项论证到7月底投产运营,仅用了140多天,比同行业投产速度快了两个多月。于涛说,气流纺投产后,每月可增加纱线产能200吨。

通过科学管理以及对市场的精准把控,元首纺织逐渐打开了市场,如今80%的纱线销往外部市场,并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展开合作,完成了从内部消化到市场经营的转型,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市场格局。今年在疫情冲击下,上半年元首纺织实现了逆势上扬,棉纺业务增长约4%。

眼下,集团所属元首针织老厂区搬迁接近尾声,济阳针织产业园生产步入正轨,而元首纺织二期项目的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

实地探访时,记者看到,在一期厂房南侧,二期项目厂房基本落成,工人正在安装空调和进行内部装饰。从生产规模来看,二期与一期相同,均为5万纱锭,不同的是,二期的设备将更为先进。“二期引入的设备目前亚洲同行还没有引入,万锭用工还将下降,有望实现‘无灯车间’。”元首纺织副总经理王兆泽说。

受疫情影响,当下,国内纺织业竞争越发激烈,如何在一片“红海”中开拓出新的发展机遇?张吉洪表示,未来,拥有从纺织到成衣全产业链条的元首集团,将把纱线、面料和服装等工序做大做强成优势产业。就纱线而言,通过打造差异化的纱线生产基地,开辟新的产业“蓝海”。他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这些产业齐头并进共同拉动元首在2025年实现30亿元的发展目标。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俞丹黄敏)

新闻推荐

大河之约泉中来探访实地 百花洲里观汉字之美

9月19日,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三天,沿黄九省(区)文旅企业在济南实地考察分会场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及国欣文旅旗下中...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