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两用 一水两用 葛店村“稻蟹共作”一举数得

齐鲁晚报 2020-08-21 04:51 大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周宇彤

初秋、田蟹、绿秧苗……稻田旁边,济阳区济阳街道葛店村依水禾香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周玉光一边在稻田中观测螃蟹的生长情况,一边满眼期待地说,再过两个月,眼前这片稻田地即将迎来稻米、螃蟹“双”丰收。

2018年,周玉光从东营引进先进的种养技术。“一开始真的没什么经验,后来又出去学习,现在懂了要掌握好水温,扩大水池面积,稻子缓苗后再撒蟹苗,要学的东西多啊。”周玉光感慨地说。作为农业公司总经理,2019年以来,他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承接了1400亩稻田和20亩稻田养蟹项目。这种稻蟹共作立体生态绿色种养模式,可以达到一地两用、一水两用,水稻和田蟹共生的目的,并且有很好的互补效益。

秋风响,蟹脚痒。在稻田周围,员工们专门设置防逃设施围栏,并在稻田内合理建设了田蟹养殖沟,科学种植水稻和养殖田蟹,充分利用稻田的立体空间和光、热、水、气及生物资源。

“为了能让螃蟹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我们的水稻都是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绝对绿色无污染。同时,为了防止病虫害,我们安装了杀虫灯,这样就避免了喷洒农药对螃蟹的伤害。”公司员工王亮介绍说,“稻田里的螃蟹除了在每月初和中旬吃少量投放的饲料外,幼蟹觅食水稻田间的害虫和虫卵,能优化田间的水草和栖息物,节省了人工和成本,养殖出的螃蟹也绿色健康。而螃蟹连续多次蜕掉的外壳还能作为水稻的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形成健康绿色的循环生物链。”

乡村振兴,产业引领。据济阳区济阳街道“稻花香黄河情”综合党委书记姚永梅介绍,这种稻蟹混养模式,螃蟹亩产量将达25公斤,稻米平均每亩出米350公斤,除去水稻和螃蟹的种养殖成本2000元,亩均利润可达4000元,成为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新闻推荐

济阳区税务局为企业“充血”护人民“幸福”

税务部门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纳税服务。本报讯(记者蔡卓男通讯员姚福杰)熟悉的市井烟火气,超市收款处排...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