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基层社会治理的济南实践 社区是我家 治理靠大家

济南日报 2019-11-11 11:04 大字

志愿者们在义务修剪绿植。(张素芬 杨雪艳 摄)大明湖街道商圈党委在舜井国际化社区组织中外联谊活动。(李冬阳 摄)

百脉泉社区工作者正在开展志愿服务。(时晔然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要求,而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

近年来,济南市立足基层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型,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新路径。那么,各社区在新时代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面,有哪些亮点呢?对此,记者深入基层进行了实地探访。

大明湖街道舜井社区

凝心聚力打造“纯商圈社区”党建新名片

历下区大明湖街道舜井社区,是济南唯一的纯商圈社区。社区内居民已搬迁,取而代之的是世茂宽厚里商圈的兴起,楼宇里的“新居民”成为社区服务的新对象。

外资企业、高端服务业汇聚,白领、专家教授等人才齐聚,如何把这些金灿灿的资源吸引进社区治理,如何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成为大明湖街道开展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突破口,而打开突破口的关键一招,就是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

大明湖街道成立世茂商圈党委,用“红色引领、立体服务、方寸聚力”的理念树品牌、展形象、起作用,凝聚楼宇企业、“两新”组织参与进来。商圈党委专门为企业白领开辟了午间一小时、商学院课堂等一系列特色党建服务项目,加强商圈党委的吸引力,从而吸引“两新”组织、商圈成员主动参与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共驻共建、长期长效的双向互动,吸引更多的企业人才向党组织靠拢。自商圈党委成立以来,先后有17家“两新”组织党支部摇旗加入,70多家企业与商圈党委对接合作,“红立方”党建品牌已经成为楼宇党建新名片。在商圈党建开展中,街道落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以服务强化党建工作,以党建助推企业发展,为商圈“两新”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充分、开放的平台,把商圈建设为党组织发展壮大的“蓄水池”,把“两新”组织聚集激发成基层治理的“聚宝盆”。

同时,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部署,大明湖街道将舜井社区升级打造为国际化社区,在国际化社区的建设打造中,充分发挥商圈党委的作用,汇聚企业向心力。例如,“两新”组织沃尔德英语在社区组织外事活动时主动提供翻译服务,并有部分外教老师成为社区志愿者,为孩子们开展外语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国际化社区建设和提升济南国际范儿助力。

全福街道桑园北社区社区大妈的幸福生活

“老邱,到点了,该去上课啦!”“快点,别迟到了,让老师等着咱多不好啊”……老邱名叫邱立风,今年66岁,是历城区全福街道桑园北社区的一名楼长,虽然已经步入了老年生活,但是退休生活却多姿多彩。

“赶上了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的新时代,现在从国家到地方都在讲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性,国家越来越重视普通老百姓的需求,社区也经常组织一些全民参与的活动。我退休了,平时有空就去社区报到。”老邱说,通过参加社区或者街道组织的各种活动,自己忙活起来,丰富了老年生活,让老年朋友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012年,邱立风所在的桑园北社区开设了科普大学,2018年又新增设了老年大学。社区对老年人的关心让“邱立风”们十分欣喜。上课的时候,邱立风都叫着老邻居、老姐妹一起去,通过社区科普大学和老年大学开设的科普知识、书法、国画、茶艺、花艺等课程,老人们结交了新朋友,思想观念改变了,精神面貌变化了,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社区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其中有舞蹈室、棋牌室等多功能教室。邱立风和几个关系好的老姐妹抱着跳着玩的心态成立了一支舞蹈队伍,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舞蹈室编排、排练,经常参加社区、街道及区市组织的邻里节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慢慢地,舞蹈队获得大家的认可,声名远扬,更是斩获了不少荣誉,让邱立风倍感自豪。

对于现在的生活,邱立风十分满足。邱立风常说:“我的幸福生活就是如此简单,通过参与社区各种活动,继续发挥余热,参与到社区的工作及建设中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北坦街道北关社区

奏响社区共建共治和谐曲

为充分满足群众多样需求、解决各种社区治理难题,天桥区北坦街道北关社区以打造服务型高品质社区为目标,创新打造多个知名工作品牌,让社区治理工作落地开花,唱响社区共建共治和谐曲。

为构筑共建互助的北关“睦邻家园”,社区将现有6个网格细划为102个睦邻小网格和N个庭院家,在原有的四级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制定“三个一”网格服务管理机制和“有大的矛盾纠纷时必到、有思想疙瘩时必到、有突发事件时必到”的“三必到”制度,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为民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睦邻网格“共建”作用。

社区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小区治安从“偷盗多”到“零案件”、居民评价从“高差评率”到“高点赞率”的“翻身逆袭”源于社区的“微自治”模式,形成社区治理“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播撒“共治之花”。

社区还组建了“便民、安民、助民、乐民”四大类1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依托养老服务中心,组织各类义诊和健康指导,引进社会组织提供膳食供应、心理咨询等养老服务;创办“党建志愿大集”,把便民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儿;先后创建面向全体居民的“北关茶亭”,面向党员干部的“北关先锋”,面向困难群众的“真情E站”,全方位、立体化的开门听音、问计于民、互联互动,打造具有北关特色和风格的公益志愿服务“朋友圈”,擦亮为民服务“金字招牌”,共唱社区“文明之声”。

济阳区济北街道“和事佬”架起“连心桥”

让社会更和谐

“感谢老大哥这几天为我操心受累,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已向法院递交了撤诉申请,与大儿子达成了和解。以后只要有你在,我保证不会打官司!”济北街道杨窑村村民曹先生握着“和事佬”贾云龙的手说。

这是济阳区济北街道开展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的一个场景,也是该街道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倾心解决群众涉法问题、提高社会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

为及时化解社会基层矛盾,济北街道充分借鉴“枫桥经验”,结合辖区“征地拆迁较多、涉法问题集中”特点,自2018年12月起成立和事佬调解室,特别邀请了山东省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山东电视台《生活帮》栏目和事佬、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一切为了群众》栏目调解员贾云龙担任和事佬调解室主任,主动架起与民沟通的“连心桥”,及时化解社会基层矛盾,确保“矛盾不上交”。

近一年来,济北街道和事佬调解室积极探索专业化法律服务和居民调解相结合的人民调解模式,最大限度依靠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先后义务调解涉及征地拆迁、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群众基层矛盾40余起,特别是成功化解了以陈某为代表的几个典型矛盾案例,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了社会治理的“拦水坝”作用,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明水街道百脉泉社区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这小本经营,又不占多少地方”,“不在这贴,那往哪儿贴?要不人怎么知道我这干啥的”“你怎么拆我的,不拆其他人的”……这是创城过程中遇到的占道经营、小广告反弹等细节问题。“我户口不在这边,办啥事也用不到你们,我为啥要登记?”这是社区工作者在做入户工作进行居民信息登记时,常听到的一句话。为此,明水街道百脉泉社区工作人员细心把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站在“脱下工服,我也是个老百姓”视角,用情用心用力帮助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怎样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得更接地气?明水街道百脉泉社区工作人员反复研究,不断探索服务群众机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了“一进”“二查”“三结合”系列服务民生实事活动。“一进”即社区干部进万户;“二查”即查民情查社情,面对面知居民所想、面对面征求居民意见;“三结合”即结合楼长的建立、结合居民信息采集、结合网格管理的完善开展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作为辖区内商业片区停车难、乱停乱放一直影响附近居民的安全出行。社区工作人员积极与交通部门协调,为居民区附近安装路桩,规范停车区域,确保车辆的有序停放及居民安全出行。同时,印制宣传页,在人员集中地场所进行发放,向居民宣传安全充电,电动车要在集中充电桩进行充电,同时也发放家庭安全宣传页,向居民宣传家庭安全常识。

百脉泉社区工作人员,始终站在群众立场解决实际问题,真情实意回应群众期盼,让群众切实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他们不断深入群众,走街串巷,不断创新探索服务群众的好办

法,为民服务的初心一直在路上。(本报记者 钱堃 李冬阳 张素芬 王宝静 张敏 时晔然)

新闻推荐

要立冬了冷空气也来了

本报11月6日讯(记者段婷婷)8日1时24分将迎来“立冬”节气。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进入“立...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