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工作服我也是个老百姓 创城工作者换位群众视角收获更多“赞”

济南日报 2019-11-11 11:15 大字

凭啥不让我在这摆摊?为啥楼道里不能放自行车?我不在这放东西在哪放……创城工作中,难免有来自群众的各种不理解和阻力,而面对矛盾,怎样才能有效化解,把阻力化为合力,让老百姓主动融入创城大局,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

不妨看看这些基层干部“脱下工作服”式的工作方式——换位思考。当遇到阻力和误解时,站在普通百姓角度考虑,更能想出合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法,赢得更多“点赞”,也让群众在创城中收获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电动车停放“越位”我们一辆辆抬进车位

“这也不让停,那也不让停,非要停到规定的框框里,有这个必要吗?”在泉城公园附近上班的陈女士抱怨着。原来,每天公园附近的创城志愿者都会劝导市民们文明停车,陈女士很不理解。

11月4日上午10点半,历下区趵突泉街道接到居民求助,反映泉城公园南门有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乱停乱放。趵突泉街道舜耕路城管工作站站长闫波立马带领城管队员到达现场,却一下犯了难:十几辆单车和电动车没有停在划定的停车区域,阻挡了人行横道。一边是上了锁的非机动车,一边是居民的期盼,于是闫波与城管队员们三人一组,两个抬车尾一个抓车把,把车子一辆辆抬到规范停车区域。几十辆车子,一上午时间,汗水浸透了队员们的衣服。

中午下班的陈女士正好遇到挥汗如雨的城管队员,看到自己的粉红色电动车已经被抬到了规范停车区域,她十分不好意思,并表示今后一定按照规范停车。

创建文明城市迎评工作开展以来,趵突泉街道先后开展城市管理志愿宣传活动11次,引导市民开展车辆规范停放、垃圾分类投放等大项志愿活动7次,治理辖区背街小巷14条,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帮助市民解决生活难题110余项,使辖区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店铺货物“伸舌头”我们每天帮群众搬进屋

“养狗问题,乱摆乱放问题,乱搭建问题……”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员的笔记本里,记录的几乎都是这些琐碎的问题。他们每天都行走在辖区的大街小巷里,和群众打交道最多,面对的矛盾冲突也最多,热情服务、换位思考是他们化解矛盾的“法宝”。

南村中街商铺众多,占道经营严重,是创城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有几家商户拒不整改,城管科工作人员决定先从最不配合工作的一家小超市开始,他们主动找到超市的老板老李。“不让进门,满腹牢骚。他有他的难处,做生意不易,东西摆在外面就能更醒目,我们换位思考,面对他说的那些难听话就能平心静气。先倾听、再劝导,一天不管事,就每天都来,有时候帮他搬货物,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长了抵触情绪就淡了。”该街道一位城管工作人员说。

没过几天,老李就被这几个城管小伙儿打动了,主动表示支持创城,坚决不再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不仅如此,他还成了“业余城管”,周边商铺有谁家再占道经营,他都主动去劝说,说服他们以实际行动支持创城。

文明创建没有旁观者、局外人,在创城过程中,机关党员干部冲在前,社区百姓争着干,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在从“要我支持”向“我要支持”转变,南村街道正在以党员干部的实干担当凝聚起创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

小摊给道路“添堵”我们帮找规范点安家

捡垃圾做公益、宣传文明城市迎评……在历城区港沟街道神武村有个“和谐健步团”,团长刘永军和他的健步团成员边跑步边解决问题,被周边居民亲切地称为“热心市民军哥”。

神武村今年上半年刚回迁,之前入住居民不多,沿街商铺均未营业,也一直没形成固定市场,于是有“嗅觉灵敏”的商贩盯上这个“商机”,每天清晨在小区门口支起摊子卖早点。这里离学校近,人流量大,早高峰汽车、电动车因此堵成团,摊子一撤,一地塑料袋、油污和烂菜叶,成了村里的“重灾区”。

“商贩每天6点半到8点出摊,正好是我们的跑步时间,我们就一个个劝离。但群众需要买早点,商贩也需要谋生,不能一赶了之。小区西北侧有个闲置院子,经过村委会商量和村民大会通过后,把空场地建成临时市场,村民方便了,环境提升了,商贩也不用再跟城管‘打游击’,皆大欢喜。”刘永军说。

刘永军的另一个身份是港沟街道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他带的队伍被称为“港沟执法铁军”。刘永军说,城市管理是个苦活、累活、精细活、技术活,也需要脚力、眼力、脑力,既得维护秩序、提升城市品质,又得换位思考,站在市民、商贩的角度想问题,再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最终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推动创城走向群众参与、人人自觉的良好循环。

业户停车“堵门”我们想法能停又便挪

“开放式小区本来车位就紧张,私自安装地锁占车位真的是太浪费公共资源了!”近日,槐荫区张庄路街道办事处城管科接到了桃园南社区居民的12345热线。

经了解,该处地锁安装位置位于小区居民储藏室门口,安装者为三家住户。由于单元门前道路较窄,车辆停放时要想保证不影响主路通行,只得紧贴储藏室门口停放,并且安装了地锁,一旦停下后严重影响储藏室开门和使用。然而,面对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当事人抵触情绪大,拒绝沟通。

为此,该街道城管科的工作人员下班后脱下工作服,与邻居们一起到当事人家中协调。最终在面对面交流中,找到了灵活的解决方案:将该单元住户储藏室前的地锁钥匙对本单元住户统一配发,大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进行停放,并由全体住户签字认可。这样既解决了本单元居民的停车问题,又保证了车辆停放后一旦有居民需使用储藏室,可以及时联系邻居进行挪车,方便大家出行。

“很多时候居民们一看到我们穿着工装就认为跟他们站在了对立面,变得非常排斥,我们需要打破这道壁垒,就必须从思想上先改变,有‘脱下工作服’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不能简单地要求整改,而是从满足解决群众需求出发,解决他们的问题,创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菜市场亲民又扰民我们让它定点不越界

在长清区文昌街道文昌东苑小区西门口,宽阔的马路却堵得水泄不通,走近一看,原来是占道经营的摊贩们,简单铺块塑料布,摆上瓜果蔬菜就成了小菜市场,一路摆到了小区里边。一到中午或傍晚,来往车辆不得不鸣笛开路,伴着讨价还价的吆喝声,周围居民不堪其扰。

“这个小市场我们整治了多次,但效果不明显,”文昌社区党支部书记付友芝无奈地告诉记者,“清理完后周边环境特别好,但摊贩要生存、居民有需求,没几天这处小菜市场就如同野草‘春风吹又生’了。”

轮番几次下来,付友芝开始反思是不是“一刀切”式的治理有问题?设身处地想想,要是下班能在小区门口捎着菜回家,确实方便,虽然不远就是大市场,但小区里老人居多,提着菜多走这一公里也是负担。“脱下工作服,我也是老百姓,居民的需求我能理解”,付友芝说,“本着既方便群众,又不影响交通的原则,我们集思广益,想出了‘定区域定时段便民市场’这一办法”。

所谓定区域,就是给摊贩划出固定场地,坚决不能“越界”;定时段,就是确定可以经营的时间段,坚决不能“超时”。一段时间下来,无论是小区居民还是摊贩都感受不错,定区域定时段执行得越来越规范了。“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不用再紧盯维持秩序,回家吃顿热乎饭了,”付友芝笑着说。

小区环境维护有分歧我们打通物业联系居民“最后一米”

“通过参加居民小区物业例会,我对居住在这个小区业主多了一份理解,他们之所以通过拨打12345市民热线反映各种问题,是因为物业公司在服务上欠缺,业主不愿和物业沟通,只能打热线让我们协调相关部门解决。”10月28日上午,济阳区济北街道龙海社区党委书记刘斌在参加华鑫现代城居民小区物业公司周例会时说。

例会开完后,刘斌来到小区广场与居民聊了起来。

“我感觉物业也挺负责,但环境卫生还是不好,主要是他们人太少了,好几千人的小区,物业公司一共不到20个工作人员,根本就忙不过来,就像小马拉大车一样。”一位看孩子的女士打开了话匣子。

“市里一直在提创城,我们都向往着环境更加美好,别的不说,就说这停车难问题吧,回来一晚了就找不到停车位,只好放到外面。真是需要有部门来管管了。”一位刚下班的居民表示。

听完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刘斌决定对该小区物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同时通过定期“社区行”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逐步化解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并邀请区直相关部门进行集中会商,最终打通业主与物业之间的隔阂,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创城工作。

门前“五包”不达标我们来给做示范

“放着我来,你们别忙活了!”11月1日一早,看到正扛着扫帚走过来的李善增,明浩洗车场的老板一边喊一边从屋里找清洁工具,“咱现在不是已经门前‘五包’了,我门口我自己扫就行,你休息下吧。”

最近1个月,李善增每天都会扛着扫帚,在洗车场所在的富民路转转。但他并不是环卫工作人员,而是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商河分局的工作人员。今年以来,商河县为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将整个城区划分为13个网格进行精细化管理。李善增是第8个网格的专职联络员。

起初,李善增和同事们并不会每天来街上打扫,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巡查发现问题后贴通知,或当面与居民沟通、劝其主动打扫。但很多时候,群众碍于面子打扫了,第二天没有维护,垃圾随手丢、车随便停,又乱了。他们只好一遍又一遍地盯着去督导,时间长了,个别群众颇有微词,“从来不见你们干,倒挺会支使人!”

李善增说,得知群众心中有意见,很多工作人员就主动扛起扫帚,拿上小夹子,带头去打扫,去捡拾垃圾。最近大半个月更是集体上街,每天上午下午各抽出1个小时,专门为群众打扫。与群众同进同出的态度,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这样的换位思考,在李善增和同事们工作的过程中处处可见。比如副食百货公司家属院,建设时间较早,唯一的公厕是个旱厕,不仅卫生情况堪忧,还容易滋生蚊虫传染疾病。无论出于哪方面考虑,旱厕都必须尽早拆除。但没有了公厕,附近住户怎么办?李善增说,因为位置隐蔽,发现这个旱厕时已经比较晚了,但不能为了完成任务,不管老百姓怎么生活。最终他们还是决定,旱厕拆除时间一定要在新的水冲式公厕建成之后。8月底,新的公厕建成投入使用的当天,旧旱厕被拆除。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群众到此为止。新公厕建成后,有群众反映,这个路边的公厕有点儿远,不太方便,于是他们又协调有关部门,在原旱厕的位置上重建了一个水冲式公厕。

如今,“脱下工作服式”的换位思考已经成为基层创城重要抓手。正如李善增说的,站在百姓的角度想问题、处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报记者 李小梦 张敏 张素芬 邵明红 郝倩 王宝静 张龙 李冬阳

新闻推荐

“助老电梯”年内拟在济签约500部 中升乙源公司回应市民关注:70岁以上老人可永久免费乘用

10月24日,新时报报道了中升乙源公司在济南推行既有住宅加装助老电梯的消息,引发了市民关注。“共享电梯并非规范称...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