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城管:同心筑梦砥砺前行以匠人精神谱写城市管理新篇章

济南日报 2019-10-26 11:15 大字

“长清的变化越来越大,大街小巷都干干净净的,城市越来越美。现在的长清更干净、更整洁、更靓丽了……在街头巷尾走一走、看一看,不难感受到这座山水魅力新城面貌的可喜变化。”这所有的赞誉都是对环卫工人辛勤付出的肯定。环卫工人是擦亮城市底色的“美容师”,是他们让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长清区城市管理局全体人员凝心聚力,秉持匠人精神,像雕刻艺术品一样管理城市的成果。

城市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家园,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今年以来,长清区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三年活动”为统领,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目标,紧扣城市管理“1+665”工作思路,长清区的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城市管理者,长清区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为目标,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新方法,不断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居质量、提升城市品质,用创新手段谱写着城市管理发展的新篇章。

道路保洁提高标准不松劲

长清区城市管理局积极推行“三机五步”作业法、道路机械化多机套合作业、车道机扫、人机结合保洁等,通过“喷、刷、冲、洗、扫、保”组合作业模式,完成道路清洁。人工保洁严格落实“一天两普扫”,机械化实行标准化作业方式,加大机扫和洒水的作业频次。一级道路机械清扫不少于2次,洒水不少于4次;二级道路机械清扫不少于2次,洒水不少于2次;三级道路机械清扫不少于1次,洒水不少于1次。

同时,以控制道路扬尘为重点,将道路扬尘治理划分为五个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确定机械化保洁车辆、驾驶员;明确作业时间,在各重点路段执行“五洒五扫”标准,以“六净一洁一见本色”为标准,对重点区域(国控点周边)等特殊路段,实行“两冲七洒七扫”标准,对主次道路重点路段进行“一冲洗五洒五扫作业”。

全面落实“夜间全覆盖冲洗”的作业流程,以经十西路为界成立两支队伍,在保障夜间冲刷的同时,增加日间道路保洁作业频次。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夜间扰民的问题,长清区将重点保洁作业安排在22:00至次日5:30之间。至今,累计出动洒水车及雾炮车1.4万余车次、机扫车5200余车次、用水28.5万吨;支路街巷“一日两普扫”,达到“一净五无”标准;采取人机结合冲刷作业,对清河街等13条主次干道人行道花砖进行冲刷,提高了精细化作业水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长清城区越来越干净。

垃圾清运机制日臻完善

如今,长清区的街头巷尾正悄悄发生着变化。以往垃圾满箱、垃圾成堆的现象不见了,生活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垃圾盛放器摆放点做到了及时冲洗;从前油渍满面、惨不忍睹的垃圾车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油光锃亮、清新干净的垃圾清运车。在垃圾清运方面,12345热线投诉多、市三方派单多的情况,一直是长清区城市管理局的“老大难”问题。针对这一短板,长清区城市管理局强化管理,内部挖潜,下大力气进行重点整治。

通过加大日常检查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清运司机实行绩效考评,工作质量与其工资紧紧挂钩,奖勤罚懒,对清运不及时的驾驶员、跟车工加大处罚力度,坚持做到车走地净;通过指定有害垃圾收集车、大件垃圾收集车、其它垃圾收集车和装饰、装修垃圾处理车,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坚持跟车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坚持全天候无缝隙的清运标准,坚决杜绝垃圾爆箱、外溢等现象。

今年以来,累计收运生活垃圾14.8万吨、装修垃圾9000余立方米,清理化粪池粪便9200余立方米,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观。推行垃圾桶退路整治,在清河街、五峰路等试点推行垃圾桶退路。采取定点定时收集,规范垃圾桶摆放100余处,撤掉沿街垃圾桶300余个。为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市民投放,在桶盖上还印上了24小时服务电话。先后在文昌、平安两个街道举办了“开展垃圾分类,争创出彩人家”活动,让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合区妇联制作“出彩人家垃圾分类”宣传画册3000余份,引导广大家庭提高环保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并为出彩家庭发放了二分类垃圾桶,以小家出彩带动大家出彩,让垃圾分类走进家庭,让“出彩人家”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音符和亮丽风景。

垃圾中转设备全面升级

为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长清区城市管理局垃圾中转站的工作人员,每天对辖区内的各个垃圾中转站进行巡查和督导,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垃圾及时清理。站内车辆、周转箱等设备,每天进行洗刷与维护,保证车辆本色上路,箱体干净整洁。

同时,加大对中转站场地和门前路面的冲刷频次,由过去夏季的3次冲刷增加到随时冲刷,最多时一天冲刷10余次。冲刷过程中一天两次添加除臭剂和敌敌畏等消杀药品,使得中转站的苍蝇等减少,臭味大大降低,并做到垃圾“一日多清,即满即清”,确保辖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不过夜,保证了辖区生活环境干净、整洁。

长清垃圾中转站的工作,就是将城区和街镇收集来运送到中转站的垃圾进行二次压缩,再运往济阳进行无害化处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从长清到济阳一趟130公里的路程,为保证5名司机每天走4趟,克服高速、建邦大桥堵车及济阳垃圾场、焚烧厂排队等情况,长清区城市管理局通过合理调配车辆,保证了压缩的垃圾运得出。

为保证垃圾运得进,收集垃圾车辆每天早上4点半开始作业,到下午6点加班卸垃圾的情况已成为家常便饭。特别是在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和端午节期间,长清区城市管理局提前谋划,在假日前将所有的垃圾周转箱全部加班加点运出,腾空所有周转箱,没有形成积压和外运困难。为有效解决垃圾中转站设备老化的问题,长清区城市管理局新购LNG钩臂车9辆、CNG垃圾压缩车24辆,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生活垃圾收运效率显著提高;投资2700万元在归德街道建设一处大型垃圾中转站,已完成压缩站土建施工,压缩设备进入招标程序,垃圾中转站设备得到了全面升级。

公共卫生间管理水平提高

城市公共卫生间是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体现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也反映着城市的全民素养。为改善城市公共卫生间环境,提升城市品位,长清区城市管理局严格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日常管理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从细节入手,每座公共卫生间做到“三定四有四无”,即定人、定员、定岗;有负责、有保洁、有考核、有监督;无污染、无蚊蝇、无臭味、无乱堆乱放,不断提升公共卫生间的保洁水平。

加强日常管理,在夏季蚊虫细菌增多时,长清区城市管理局要求保洁员增加保洁频率,加强清洗消毒次数,做好卫生消杀工作,消除臭味异味。要求保洁员在如厕人员增多情况下,做到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不下降,管理标准和管理水平不降低。加强设施维护,安排专人对公共卫生间内易损坏的部件和设施进行认真细致逐一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设施、标识完好,运行正常。

在考核督办上,从人员在岗情况和卫生保洁情况两方面入手,安排督查人员每天进行检查。另外,为加强公共卫生间管理工作的公开化、人性化,每座公共卫生间均有管理责任牌、制度牌。按照创建文明城市迎评的要求,设置文明用语,保持公共卫生间的舒适性、整洁性,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努力为城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如厕环境。今年计划新建公共卫生间5处、改造提升12处,目前完成建设改造提升17处,有效服务了社会公众,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辛勤环卫人守护城市之美

不惧骄阳,不畏风雪,在马路上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在夜幕里值守每一条街巷……他们默默地守护着山水魅力新城的城市秩序,轮流24小时值班,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辛勤的身影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庄延娥,是长清区城市管理局城区环卫所的一名优秀保洁员,是长清优秀保洁员的先锋代表,是所有辛勤劳动者的一个缩影。她负责的是清河街,道路干净与否,直接关系着长清的形象。因车流、人流量大,为了保证整洁干净,让行人出门都能看到优美的环境,庄延娥每天清晨四五点,天还没亮就到道路上,开始她一天的繁忙工作。

据了解,庄延娥所负责的这一条道路上,时常会更换保洁员,大多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但只有她留了下来,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不管是天寒地冻的冬日清晨,还是骄阳似火的夏日正午,在人行道、垃圾桶旁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特别是在落叶增多的秋季,前脚刚打扫完,后脚又落下,她总是一趟趟地清扫着。

高温炎热的夏季,为了避免垃圾桶里蚊虫滋生,她耐心细致,常常花几个小时来清理,擦洗。尤其在冬季,她辛劳的双手常常因冻疮而皲裂,尽管如此,她也从不拖拉,所负责的卫生区一直都是长清各街道最干净的。像庄延娥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是忙碌在长清大街小巷上平凡而又伟大的“城市美容师”,是城市的无名英雄,用自己的汗水默默耕耘着,让城市愈加靓丽。

以民为本提高群众满意度

长清区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发挥城市管理主力军作用,通过创新启动“烟头换鸡蛋”活动,在社会上树立标杆,唤起市民文明意识,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城市建设之中,用“小烟头”撬起社会大文明,用服务的方式治理城市,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一座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新要求,着力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和能力,长清区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德塑形,以优质服务方便群众,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

努力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既是政之所求,也是民之所盼。为实现城市管理由“治理”向“共治”转变,长清实行“路长制”,“一路一长、条块结合、属地管理”,逐步构建起权责明晰、层级管理、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城市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长清区城市管理局将以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法治化的行业新姿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谱写城市管理的新乐章。

(文/图本报记者刘高君通讯员董林豹)

新闻推荐

济阳第十一届柿子文化节开幕

本报10月20日讯(记者王宝静通讯员王雪)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徒骇河畔花果飘香。今天上午,“博纳·龙域公馆”杯济阳第十一届...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