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地治理贫困村项目”,三年前打好机井、建设了泵房,却一直没有通电 两眼机井打好就成了摆设

大众日报 2019-09-23 09:34 大字

□本报记者李轶群

三年前,原济阳县回河镇政府(现为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办事处)给小任岸村打了两眼机井。但记者日前来到回河街道办事处采访,开始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却连连否认。

这两眼机井位于黄河滩区内,紧邻着小任岸村的农田,坐落在一条土路的左侧。刷了白色涂料的井房整洁漂亮,只是孤零零的,没有电线,防盗门已经锈蚀。

小任岸村一位村干部说,这两眼井是回河镇政府2016年打的,深度有50米,标准很高,是非常好的灌溉井。只是打完井以后就一直没有通电,村民们守着机井用不上。

为什么不通电?村里并不知情,记者来到回河街道办事处求证。接受采访的办事处工作人员最开始表示,水利、农业、扶贫等多个部门都有在村里打井,这两眼井并非回河镇政府所打。

在记者追问下,他们出示了一份“2016年度土地治理贫困村项目镇、村工程交接表”,表中的项目建设内容有:两眼深50米的机井,两座配套泵房,还有759米的机耕路,但并没有配套电力设施,项目总投资为9.42万元。

表中项目单位、项目实施单位均为济阳县回河镇政府,验收组成员中也有回河镇政府,接收单位为小任岸村委会。经小任岸村党支部书记确认,表中机井即为记者在现场所看到的未通电的机井。

回河街道办事处一位分管农业的副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两眼井确为镇里打的。不通电的事,村干部向镇里反映过。

他给记者出示了一份由第三方单位编制的项目实施方案。记者从中看到,项目区包括9个村庄,建设内容主要有新建农用机井16眼,交通桥一座,规划生产道路7114米。总投资估算为90万元,全部来源于上级扶贫资金。

他说,在实施方案中就没有通电方面的内容。

因为当时没有参与这一项目,他推测,这与资金有限有关,也可能与黄河管理部门不允许在滩区随意拉设电线的规定有关。

随后,记者来到济阳黄河河务局水政科咨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小任岸村以前是滩区村,1996年在国家支持下搬迁到黄河大堤以外。他说:“在搬迁之前,小任岸村的通电、通信都有保障,拉设电线自然是允许的。”黄河河务局对滩区内农业生产拉设电线大堤管理规定就是:电线高度不低于8米、不得在大堤堤身打眼立杆。

村支书说:“拉电可得不少钱,恐怕得十几万元,村里可出不起,而且还得跑手续,咱们村里去哪里跑、咋跑也不知道。只有政府出面才好办。”

机井不能用,对农民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小任岸村的村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村民们只能引黄灌溉,这需要经过900多米的渠道,每亩次的灌溉成本约为50元。一年需要灌溉5次,灌溉成本高达250元。如果用机井,不仅可以实现就近灌溉,提高灌溉效率,还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机井灌溉每亩次的成本为8元,一年灌溉5次的成本为40元。相比引黄灌溉,每年每亩地可以节省210元的成本,小任岸村有310亩地,每年能降低6万多元的成本。

这种情形不止在小任岸村存在,当地至少还有7个村子在这片滩区有耕地,田间的机井有10多眼,有的是各村自己打的,有的是政府项目,但因为没有通电,都无法使用。村干部说,滩区耕地约2700亩,灌溉都不能靠机井。

把好事办好,首先要重视实效,科学组织,不能撒芝麻盐、做表面文章。这一项目的实施方案,对项目区效益的预测是:“建设完成后预计年增加农业收入28.72万元。”事实上,机井打好就成了摆设,这一预测成了纸上数字。

新闻推荐

“遇见济南,醉美中秋”

九如山方特莱芜香山绿消红染千人醉,暑退秋澄万景新。记者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中秋节期间济南市推出了一系列...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