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峰:让科学研究在果园里开花结果
赵之峰(右二)指导果农套袋。
见到赵之峰时,他刚从济南市济阳区的一片枣园回来。作为山东省经济林管理站研究员、山东经济林协会会长的赵之峰,虽然已经56岁了,但依旧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做枣树开甲示范。从业33年来,赵之峰的包里总有一把果树剪。
他说:“作为一名林业科技人员,不能为了论文而论文,要让自己的科技知识在果园里开出花、结出果。”
“干,是第一位的!
不干就对不起那片林!”
“干,是第一位的!咱就怕对不起那片树,对不起那片林!”赵之峰说。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带头干活,2010-2015年赵之峰在省良种繁育中心负责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基地规模逐步扩大,由刚开始的85亩,扩大到4000余亩,基地也由原来的一处扩大到5处,最远的一处是南京江浦区雪松基地。在5年多的时间里,赵之峰完成了各基地3000多亩建设任务,引进了日韩梨品种30余个,建成出口黄金梨标准化示范区500亩,累计繁育雪松、马褂木等绿化和果树苗木500多万株,直接经济效益1亿多元。
“赵站长无论去哪个果园,都带头干。”山东省经济林管理站综合科科长谭淑玲说。赵之峰先后主持了中央财政资金核桃、榛子推广项目,在项目区培训专业技术和农民技术人员5000余人。
2011年,他接过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济阳基地的任务,四年里,赵之峰和工人一起干,开春黄河大坝风大天冷,他就戴上手套,踩着凳子,一上一下地修剪果树。“春天修剪枣树,常常手被扎得又疼又痒。夏季修剪时,果园里又闷又热,汗水顺着脊背直流。”赵之峰说。经过精心管理,三年生梨树亩产达到1602公斤,枣树达到750公斤以上。
“今生与杜堂结缘,
从此魂牵梦绕”
2012年3月,赵之峰到菏泽市定陶区杜堂乡杨店村任“第一书记”。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用GPS对村里的耕地、道路和村头荒地等进行了详细测量调查,对村里主要地块进行了土壤营养成分化验。他先后多次带领村民150多人次到外地考察高效果树栽培。为了鼓励大家发展林果,他晚上在街头巷尾召集群众通过电脑放图片讲解、请村民品尝果品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他还编写了《几个果树品种的现代高效栽培模式和效益分析》明白纸,逐一发送到各村群众手中。
经反复考察论证,赵之峰为杨店村提出了“壮大提升畜牧养殖产业、引导发展高效林果”的基本发展思路,帮杜堂镇政府编制了《定陶县杜堂镇万亩林果发展规划(2013-2015年)》。当年,杨店村发展高标准果园200多亩,枣粮间作800亩,杨树育苗60亩。目前,定陶区杜堂镇果园面积已发展到5000多亩,去年樱桃园亩收入2万多元。
“感动定陶十大人物”“杜堂镇政府永久居民”“杨店村荣誉村民”,在赵之峰的众多荣誉里,这几项他最看中的。为了在土壤封冻前完成杨树育苗和果树栽植任务,他50多天没回济南,手把手地一家一户示范指导,甚至拿着救心丸干活。那一年,赵之峰在工作日志的扉页上写下了“今生与定陶结缘,从此便魂牵梦绕”的话语。
如今,离开杜堂乡已经6年有余,赵之峰依旧默默关注着当地果园的发展。前后去过6次进行技术指导,他的电话、微信也成为当地果农的热线。
“要急果农所急,
想果农所想”
“作为一名科技人员,要把自己的成就体现在果园里,而不是到哪儿都标榜自己的获奖证书。”赵之峰说。
赵之峰先后带领团队起草编制完成多项规划,组织启动并成功实施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木本粮油产业项目,共建立核桃、板栗、枣和油用牡丹基地24.96万亩。该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山东省以核桃为主的产业规模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与农民相比,咱的工资太高了!要对得起这份工资。”赵之峰的话语总是那样朴实。2018年,任山东省经济林协会会长后,赵之峰依然干劲不减,发起成立了山东省经济林生产绿色联盟。考虑到果农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他为果农争取到了“鲁担惠农贷”。如今,他又与上海一家公司达成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成立专家团队,通过“专家—平台—基地”模式利用视频为果农提供面对面集成化技术服务。
33年来,赵之峰的包里总有一把果树剪。他说,这么做就是为了方便随时指导果农。虽然已经56岁了,赵之峰说,他也有梦想,那就是希望我们都能吃上“放心果品”。他说,人活着,应当为社会做一些贡献,这样才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