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 记者走街串巷为您寻年味儿
济阳区仁风镇民间艺术队文艺演出。(王宝静 摄)
商河县韩庙镇站南小学“金鼓手”鼓子秧歌队排练。(李冬阳 摄)
市中区舜玉路街道新年联欢会现场节目精彩纷呈。(刘阳 摄)
长清区马套村“演员们”在排练春晚节目。(邵明红崔燕 摄)
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社区往年小年送春联现场。(张素芬 王肖雁 摄)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当丰富香甜的腊八粥下了肚,就意味着年一天天近了。如今,人们对过年期盼的,已不再是桌上的几道菜,橱里的几件衣服。那年味儿要在哪里找呢?在接踵摩肩的农村大集里,在像模像样的农村春晚里,在红红火火的墨香春联里,在热热闹闹的秧歌大鼓里……在这饱含着情感和回忆的气氛中,年味儿渐渐浓了。村晚“聚”出年味儿:吃穿不愁乐无忧 过年就盼看晚会
当长清区马套村文艺排练室里一整天都能听到悦耳的音乐声、说唱声,其他村就知道,“马套村春晚”越来越近了。“现在日子好了,平时就吃穿不愁,有了车进城也方便,过年还有啥盼头?不就盼着看个自己人演的晚会,和乡里乡亲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说说这一年的高兴事儿,这才是过年。”村民高文香说。
在“村晚”前夕,马套村的村民们每晚都会成群结队在广场大舞台上排练节目,锻炼了身体的同时,还能练练上春晚的精气神;天冷了她们就“转战”到村里的文艺排练室。对村里的文艺活动,该村党支部书记肖舒荣煞费苦心,平时就专门聘请文艺骨干到村里辅导村民,还设立了文艺排练室和演出大舞台,配套了高标准音响设备及演出道具,定期举办文艺演出,让村民们常练兵。临近春节,排练就更加紧密,而且通过年年办“村晚”,马套村出了名,这几天演出队还被邀请去泉城广场参加迎春民俗文化节开幕仪式演出。
精神文明建设红红火火的背后,是物质基础坚实。近年来,马套村推广茶叶种植、发展乡村旅游,去年,该村人均收入达2.6万元,集体收入200多万元,不仅村民腰包鼓了,“全国文明村”的牌子也“花落村里”。
联欢“闹”出年味儿:社区群众“一家亲” 表彰先进促发展
悠扬的歌声,热闹的舞台,将冬日的寒气全部驱散。近日,市中区舜玉路街道以“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主题举办新年联欢会暨年度表彰大会,辞旧迎新、展望新年的同时,以文艺盛宴回馈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广大优秀党员及群众。
作为新年伊始舜玉路街道重点推出的党建文化活动之一,此次联欢会由舜玉路街道党工委牵头,舜园社区综合党委主办,舜耕山庄党委协办。舜玉路街道充分发挥“大工委”协调作用,依托“石榴花红色联盟”与“校际党建联盟”,吸引辖区众多党员、群众、社会组织以及共建单位、驻区学校积极参与。舞蹈、合唱、快板等12项表演节目,均由舜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党员群众、社会组织以及济南艺术学校、舜耕小学的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为辖区群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现场,舜玉路街道对2018年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的优秀共建单位、优秀党支部团队、优秀志愿者队伍、优秀党员、优秀楼长等予以表彰,激发模范带头力量,进一步调动社区爱心企业、广大党员群众和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大家继续为社区增砖添瓦的热情。
春联“贴”出年味儿:现场定制墨香浓 祝福满满过小年
每年腊月二十三早上,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社区里就会响起一阵阵欢快的锣鼓声。听到锣鼓声,居民们就知道一年一度的“迎新春 送春联”活动就要开始了。
每到这一天,社区书法爱好者们都会在红纸上挥毫泼墨,带着浓浓的祝福与美好的憧憬写下吉祥的“福”字。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南村中街天桥区党建服务中心,一边欣赏书法创作,一边品评春联寓意。红红的春联、浓浓的墨香,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党和政府对居民群众的温暖、关怀和祝福。
小年送春联这个活动,西社区已连续组织了14年。社区朝霞艺术团艺术总监杜根发每年都会提前写好一些“福”字与对联,到小年这一天让居民挑选,居民还能现场“定制”春联。西区社区居民李延玲说:“现在的春联都是印刷好的,虽说是样子好看花哨,但是自己写的毛笔字更是年味儿足。”除了现场挑选对联的居民,社区志愿者们也会早早行动起来,兵分几路,分工明确,把这份温暖的新年祝福送到孤寡老人家里,让他们也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春联不仅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让居民感受到中华文化精髓的魅力,还增进了文明和谐的邻里情谊。
秧歌“扭”出年味儿:鼓点声中传文化 花伞舞出新时代
春节脚步临近,对于商河县韩庙镇站南村村民董文胜而言,浓浓的年味不仅浸透在合家团圆的喜庆氛围中,更融入他对鼓子秧歌的火热追求与喜爱之中。
记者走进董文胜家时,他正和5位客人围坐在圆桌前谈论着,这些客人是韩庙镇站南小学的“金鼓手”,他们在为春节后秧歌汇演比赛完善造型、动作上想法子、出点子。董文胜拿出一个图板,那是一张秧歌队表演时队形的图板,正反两面,有20多幅图,每幅图下面都标注着舞蹈的名称,有“甩鼓子”、“疯鼓子”、“路鼓子”、“三百六”等。董文胜介绍,大家在广场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扭和跳,但是要参加比赛必须有造型,要整齐,要拿出几项“绝活儿”。董文胜所说的“绝活儿”就是指秧歌队专门为参加比赛或大型活动而准备的曲目和动作,有一定难度和观赏性。比如“花伞”的造型就犹如骑士驾驭飞奔的战马,气势恢宏,场面壮观,而鼓伞配合,进退有序,舞姿优美,节奏分明,蕴蓄着欣欣向荣的巨大爆发力。董文胜说,希望这喜闻乐见的鼓子秧歌不断传承,也给乡亲们带来浓浓的年味儿。
庙会“吃”出年味儿:黄面年糕香飘飘 各地宾朋走进来
红彤彤的灯笼、热闹的戏曲表演、热气腾腾的黄面年糕、自家散养的土鸡、山核桃大枣……南部山区高而办事处核桃园村从腊八节这天启动的庙会,让村里顿时年味儿浓了起来。
“吃上一口黄面年糕,再买上一只土鸡,和乡里乡亲聚在一起看个戏,过去过年的味道又找回来了。”核桃园村村民王新亮说。这是该村首届文化庙会,主题为“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祈福纳祥迎春贺岁”,是该村“一抓三融合”工作之一。据悉,为了把清洁行动与乡村振兴、村民增收、欢喜过大年进行有机融合,该村通过讨论确定一抓:抓首届核桃文化庙会举办;三融合:融合整治村庄清洁,提升人居环境;融合传统文化,欢喜热闹过大年;融合村民增收,提高村民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庙会开展,各地商家走进来了,村里农产品卖出去了,核桃园村更靓了,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充满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艺术队“演”出年味儿:文艺骨干聚起来 民间艺术传下去
随着春节脚步临近,济阳区仁风镇各村文艺演出的氛围日渐浓厚,在这些演出队伍中,传统民间艺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队伍既包括传统的鼓子秧歌、旱船、毛驴表演,又有老吕剧、迷戏等演出,在丰富多彩的演出中,年味儿也浓起来。
据悉,今年仁风镇抓住春节、元宵节前后省、市、区、镇各类文艺演出和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机会,在一些曾经表演比较专业的村,将原演出骨干、队员重新召集起来,重组传统艺术表演队,并广泛吸收新队员,并还积极与艺术类院校合作,邀请民间舞蹈、戏曲专业人士前来授课。截至目前,该镇已重组传统鼓子秧歌表演队伍17支,传统锣鼓表演队伍5支,传统戏曲表演队伍10支。除了日常排练之外,该镇还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演出,将中断了多年的传统艺术展现在世人面前,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下一步,该镇将以乡村振兴为引领,进一步挖掘提升鼓子秧歌等传统艺术,积极打造鼓子秧歌文化产业园,持续擦亮文化品牌,打好文化牌,唱好旅游戏。
(本报记者 李小梦 邵明红刘阳 张素芬 李冬阳 王宝静 通讯员 崔燕 兰相红 赵星 王肖雁 胡晓东 温建坤)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扎实做好迎国家卫生城复审工作,济阳区第一网格主体单位滨湖社区结合“辖区面积大、帮包单位多、环卫基础弱”...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