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路上的“济南担当” 济南改革典型案例系列展播之二
案例一 为担当者“兜住底”
济南深化正向激励改革促干部担当作为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济南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重点,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切实加大选人用人、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探索建立干部容错免责、正向激励等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全市各级干部努力担当作为、出力出彩蔚然成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多次对济南市的经验做法进行跟踪报道,在全省、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着力深化正向激励机制改革,激发干部“想干事”的动力。干事的行动自觉源自想干事的思想自觉。济南市率先出台《济南市干部正向激励实施办法》、《济南市基层一线干部正向激励实施细则》及配套政策,从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生活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斗出彩。去年以来,先后对实绩特别突出、工作特殊需要的16名优秀干部予以破格提拔,对327个“出彩型”好干部、好团队给予命名表扬、记功奖励。让干得好的既受表彰又得实惠,让干得不好的既丢面子又丢位子。今年对43个考核等次“好”的市管班子和258名“优秀”等次的市管干部进行通报表扬,对63名考核不达标的取消或停发年度考核奖或精神文明奖。着眼关心关爱,出台干部职工疗休养、谈心谈话意见,今年安排44名“出彩型”好干部进行疗休养。
着力深化“四位一体”保障机制改革,增强干部“敢干事”的底气。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敢担当、不敢作为问题,提出“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先后制定实施《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关于建立党员干部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关于建立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防错机制的实施办法》和《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行为查核处理办法》,形成“闭环”制度体系,切实为担当者“兜住底”“纠偏差”“引好路”,让干事者“无牵挂”。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专门召开澄清正名大会,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
着力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提高干部“能干事”的本领。济南市制定出台《关于坚持“实在实干实绩”导向从严从实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为市管班子和干部进行“立体画像”“全面体检”,对干部选任进行“回头看”、检验“含金量”,形成优进劣退的干部选任机制,提升选人用人质量。全市发现“狮子型”“专家型”“苗子型”“老黄牛型”等好干部1821人,对25名不适应岗位要求、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干部作出调整,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效应。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为市委干部工作“一号工程”,出台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实施意见及16条具体措施,着力从基层和工作一线选拔使用干部,一次性提拔15名“出彩型”街镇党(工)委书记任市管领导干部副职,从市直单位提拔9名“80后”优秀副处长任街道办事处主任,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着力深化干部监督管理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夯实干部“不出事”的基础。济南市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永远在路上”,探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高案件处置质量和效果的机制流程,改进巡视和纪检监察派驻监督工作,实现106个市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全覆盖,比省里规定时间提前一个多月实现区县监察工作向镇(街道)延伸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出台《济南市从严管理监督村(社区)干部实施办法》,细化明确26项制度规定、“十个不准”具体情形以及6种问责处置办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今年9月,济南市被中组部确定为8个全国“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之一。
案例二 办学集团化 均衡好资源
市中集团化办学改革让娃娃们念好书
为解决群众“上好学”的诉求与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市中区在全市率先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先后组建20大教育集团、5个特色联盟、6个集团链,以品牌学校作为龙头带动新建校、潜力校、城郊校发展,探索形成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全市推广。
构建“三种关系”打造教育集团。一是龙头校+新建校的“母子关系”。从集团龙头校抽调干部教师组成班子派驻新建校,使新建校“子”承“母”优,借助名校力量高标准建设分校区。二是龙头校+薄弱校或城郊校的“兄弟关系”。集团龙头校向兄弟学校输出管理人才、骨干教师及资金设备等资源,带动兄弟校区共同发展。三是龙头校+潜力校的“伙伴关系”。龙头校与潜力校互派干部教师交流,通过资源共享和理念碰撞,实现两所学校双促进、双提升。
创新“四项公式”优化教育资源。一是新建校好场馆+龙头校好课程=集团活动新空间。名校优质课程嫁接到新建校优质场馆中,实现强强联合、物尽其用。二是名校好干部+集团薄弱校=人才培养新天地。龙头校的“老副手”“准干部”调配到成员校区担任管理职务。三是名师好课例+互联网技术=集团教学新形式。全区各校建立“云录播教室”,实现校区间同步上课、远程教研和名师课堂的“私人定制”。四是因校制宜融合策略+师资精准交流=办学水平新高度。各集团依据自身实际确定运营策略,强化“骨干引领”“新人代培”等师资流动方式,实现融合发展。
拆除“三大壁垒”疏通发展痛点。集团化办学拆除校际间人财物的“资源壁垒”、理事长头脑中的“理念壁垒”、干部教师观念上保守的“思维壁垒”,集团理事长开始站在全局的高度运营集团、调配资源,人、财、物实现校际间大范围正向流动。育英中学、实验初中等品牌学校成功“孵化”育秀中学、泉景中学等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经十一路小学、纬二路小学等品牌学校带动陡沟小学等城郊学校、薄弱学校跨越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向城区学校看齐。
2017年,市中区在全国率先实现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全覆盖、学生全员运动会100%全覆盖、教室新风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100%全覆盖。2018年全市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市中区各项指数均居全市第一;2018年各级教学成果评选,市中学校各等次获奖数量居全市第一。
案例三 拿地即开工做到了“当日”
济阳项目建设审批前置并行提速
山东墨海生物科技和山东台稳精密机械项目是两家高科技企业。济阳推行“提前一刻,向前一步”工作法,让思想先行,让服务先行,让保障先行,于9月10日为这两家公司办理土地不动产权证,当天顺利取得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当日即开工的“一次办成”的高效率。
如果按照原来的程序,一个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建设,走完全部流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原本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拿地的当天就要完成,这样大的工作量怎么完成?
多项审批同时“起跑”。济阳跳出单项审批时限压缩的思维定式,同步受理立项、环评、规划方案审查、图纸审查等多项手续,多个环节同时起步、并联办理。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相当于把4乘100米接力赛变成百米冲刺赛,改压茬推进为齐头并进,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关键手续提前“放行”。济阳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相关材料,提前审核,提前公示,做到先审后批,限时依次发证。单纯从这两个环节来看,就至少为项目节省两周时间,极大提高审批效率。
非必要条件告知承诺、容缺办理。济阳在项目必要条件齐备、次要条件一时无法提供时,只要项目承诺按期补充,就可以按照“容缺办理”的模式现行审批。比如在墨海生物、台稳机械项目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过程中,针对项目方一时不能提供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措施和扬尘防治措施、农民工工资保函、农民工实名制手续和工资专用账户、养老保障金缴纳等材料,允许项目方提交申请,承诺5个工作日内补齐,在“容缺”的基础上如期办理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济阳立足一个“早”字,为项目和企业超前谋划,提前准备所有的手续;凸显一个“勤”字,改变过去等审批、等作为的方式,主动与项目方、相关业务部门联络沟通,全程代办。模拟预审,确保一次实现全告知。根据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一次性告知企业全流程信息,让企业做到心中有数。项目审批全程代办、跟踪服务,实现企业“零跑腿”,全部材料由代办专员协助项目方准备并提交,确保一次过关。提前介入,确保项目始终走在前面。成立综合服务部帮包企业,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主动了解项目实际进展、了解企业遇到的问题,协助企业沟通测绘、地勘、设计等单位,确保企业按计划节点推进。
“以前是项目催着政府走,现在是政府催着项目走”,相关工作人员说,政府服务提速后,墨海生物项目总经理刘宗银开玩笑地说有点不适应这样的“快节奏”。
新闻推荐
四条干道周日通车,28条瓶颈路全打通,北园高架与西绕城“牵手” 驾车横跨泉城东西仅需30分钟
北园高架西延将于12月16日试通车。本报记者刘飞跃摄本报12月14日讯(记者刘飞跃)12月14日,记者从...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