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服务 愿你心暖
身边有你,我心方安。这是居民给他们的最高评价。
心里有你,我意已决。这是他们给居民的庄严承诺。
并没有什么强制力约束着他们,但是,他们却十年、二十年如一日地活跃在社区和乡村。
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他们用爱心凝聚着忠诚。
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不远,传递着沁人心脾的志愿力量。
赵玉良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刘阳 摄)岳士明(右)看望社区老人。(张素芬 摄)志愿服务“N人组”隔三差五就去孙云凤家照料。
自打退休后,他就一直没“闲”下来。他在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中积极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红色教育活动,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
“花样爷爷”赵玉良
今年,市中区舜玉路街道发挥辖区老军人、老干部多的优势,创立“花样爷爷”宣讲团,通过在驻地单位组织公益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教育中汲取正能量。舜园社区老党员赵玉良便是“花样爷爷”宣讲团中的一员。
“我们那时候上学没有文具,就拿块石板当桌子。如今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这么好,我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做一个有信仰、有道德、有志气的人。”在学校参加宣讲活动中,赵玉良经常和孩子们分享人生经历、讲述英雄事迹,帮助青少年汲取道德滋养与文化精髓,进一步把红色基因厚植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
此外,赵玉良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活跃在大街小巷、社区院落,捡拾垃圾、参加义务劳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带动辖区广大党员为社区发展献一份力、尽一份责,共同建设“品质舜玉”。
(本报记者刘阳通讯员赵星)
总是面带微笑、步伐矫健、经常穿梭于社区街道间,他是——
“社区管家”卜庆革
济阳县济阳街道陈朝社区的居民,几乎无人不识社区第三网格员卜庆革,他把社区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将居民当家人,既积极带领社区居民参加活动,又常常作为志愿者义务协调物业解决居民遇到的水、电等生活问题,深受大家好评。
今年52岁的卜庆革居住在三庆阳光花园,喜欢和居民打交道,陈朝社区成立后,他主动请缨当上了一名网格员。“以前邻居家有啥红白喜事都找我,已经跑习惯了,干起工作来也不费劲儿。”卜庆革说,“三庆阳光花园小区共360户,每家的户主是谁、家庭成员有几名我全都知道。”卜庆革不仅将居民信息记在本上,更记在了心里。
针对走访中居民反映的水、电、路等问题,他都及时反映给物业工作人员,督促他们尽快解决。最近雨天较多,居民在家避雨时,他却总是自行外出巡视小区下水道疏通情况。
卜庆革的父亲卜宪君也是城里社区一名网格长,一直热爱公益事业,常常教育儿女少索取多回报,退休后依然发挥余热为居民解决难题。今年,居住在城里社区的父亲一家及卜庆革一家均被评为“五好家庭”。
(本报记者王宝静通讯员梁越)
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村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乐善好施,热心帮助街坊邻居——
“出彩人家”张加三
走进章丘区文祖街道三德范西村村民张加三家里,可见庭院里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各种时令鲜花有序排列,竞相绽放;居室里日用品整齐地挂在墙上;橱柜里衣服被褥分门别类有次序摆放……一切都归整得有条理、有次序,让人赞叹不已。张加三平时无论干活多累,就是晚上干活干到10点也得打扫完卫生才休息。
“出彩人家”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他不仅把自己家收拾得干净、明亮,还带头打扫胡同、街巷,有空就扛着扫帚在村里转悠,见到哪里有尘土、垃圾,随手就清扫干净,他所在的胡同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出彩胡同”。在他的影响下,街坊邻居家家打扫庭院,整理家务,清扫村内公共区域成为时尚,到处呈现出环境美绿化美的新景象。
张加三乐于助人,是村里的“活雷锋”。他将“诚实做人,乐善好施”作为家训,谁家有难他知道就帮。他带头倡导移风易俗,书写打印倡议书,发到各家各户倡导移风易俗,破除传统陋习,倡导丧事从简。他自费买来黑袖章,号召办白事的村民不穿白大褂,只戴黑袖章。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办白事从三日丧简化到当日全部完成,费用大为缩减,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
(本报记者刘高君通讯员侯启辉)
身高180厘米、声音洪亮、笑声爽朗,退休10年,扛起基层党组织重任——
“老岳哥”岳士明
10年前,岳士明退休,本该静享清福,他却毅然扛起了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泉星社区一印西一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从一个退休职工到党支部书记,10年来,岳士明用满腔的爱和辛勤的付出,把基础差、社会矛盾突出的印染厂宿舍23号院,打造成了居住环境优美、邻里关系融洽的和谐社区。
10年来,岳士明每天都是早早起床,一有时间就去走访居民、了解情况。哪家有残疾人、哪家只有老人孩子、哪家下岗失业生活困难,他都一清二楚。307户、768名居民,尤其是老、弱、病、残、贫的情况,岳士明了如指掌。
社区有一位70多岁的脑血栓患者,平时与儿子生活在一起。“由于年轻人工作忙碌,老太太特别孤单,经常心情不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岳士明结合社区孤寡老人多的实际情况,发起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由5名成员负责辖区10位老人的日常居家服务,洗澡、打扫卫生、做饭……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在岳士明的带动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年以来,一印西支部又自发成立了义务理发队、电器修理队……点点滴滴的变化,潜移默化地鼓舞着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社区工作并没有什么太深奥的门道,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用真心换真情,这比什么都重要。”岳士明10年来的持续热心换得了居民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走在路上,街坊四邻的一声声“老岳哥”,喊出了居民最朴实的真情。
(本报记者张素芬通讯员商秋亭)
他们,平均年龄56岁,常常以两人组或者三人组的形式进行活动。他们,用行动诠释“志愿”的意义——
志愿服务“N人组”
在平阴县锦水街道堡子村,有一支志愿服务“N人组”,他们平均年龄56岁,都是村“两委”成员。之所以说他们是“N人组”,是因为在常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们经常视工作情况两两组合或者N人组合,用灵活自由的搭配方式坚持着扶贫帮困、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孙云凤是该村一名偏瘫患者,不仅行动不便,只能由近70岁的老母亲照顾,还要独自抚养正在上大学的孩子,生活十分窘迫。了解到情况之后,村“两委”成员就自动结对,隔三差五地去她家看看,除了帮她进行康复锻炼外,还经常扮演“心理师”的角色。堡子村是街道唯一村“两委”有三名女同志的村,基于这个优势,大家跟孙云凤近距离接触就更加方便了,聊天谈心、提醒吃药、端茶倒水、打扫房间卫生、心理疏导也便成了志愿服务N人组手到擒来的事。
“当时她自己在地上趴着,怎么都站不起来,我们都吓坏了。”提起一次入户的经历,支部委员丁翊青仍然心有余悸。原来,一次志愿者照例去她家探望,喊了好几声都没人答应,于是大家便推门进去,却发现孙云凤正趴在地上,身上滚得都是泥巴,头上还有一个大疙瘩,志愿者便赶紧扶她起来并电话告知她母亲。据志愿者介绍,因为偏瘫后遗症导致她经常休克,人说摔倒就摔倒。“经常摔得这里一个疙瘩那里一片血红的。”这更加成为这支志愿者队伍心里的牵挂,所以只要工作不忙,志愿者便经常主动去她家看望。
多年来,这支村“两委”志愿者队伍既是文明创建、政策宣讲服务队,又是扶贫济弱、为民服务先锋队,在具体实践中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用心服务,用心付出,以实际行动为该村的发展增光添彩。
(本报记者冯经伟通讯员周娟)
新闻推荐
山东力诺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内生产如火如荼。(李冬阳摄)汉峪金谷焕发勃勃生机。(黄智义摄)进入9月,暑假结束,又到了...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