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即引进日本技术 如今智能化升级再添新动能60岁,元首针织“正青春”

济南时报 2018-07-28 14:21 大字

“纱线经过编织,直接成为一次成型内衣,减少了缝制工序,还能根据客户需求随时调整样式,这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流程。”7月18日,刚上任半年多的济南元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吉洪,描绘着将在明年上半年实现的场景,充满激情。

这家已有60年历史的企业,曾在改革开放之初有过一次技术革新和突破发展,如今身上又注入了新动能。上述听起来有些科幻的场景,明年上半年企业搬迁到济阳县占地371亩的针织工业园后,就可在部分已经智能化升级的生产线上实现。

可以说,元首集团,这面济南纺织业的旗帜,每一次改革都走在前列。

一套大动作

日前,北园大街601号的元首集团,厂区静谧,没有电梯的老楼房和满是爬山虎的破旧平房,见证着这里60年的历史。

成立于1958年的济南针织厂是元首集团的前身,54岁的张吉洪是2017年12月底任现职的,上任半年多来,他充分调研摸底后,给这个比他年龄还大的老企业定下了“打造国内一流的针、纺织产业集团”的新目标。

按计划,明年上半年,元首集团核心企业将整体搬迁到济阳县占地371亩的针织工业园内。

济阳的“新家”建设规模为年产针织服装6000万件,其中搬迁现有年产针织服装1500万件,新增年产针织服装4500万件,规模比目前扩大了4倍。“项目总投资5.69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16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计划于今年年底达到投产运营条件。”张吉洪说,整个项目将立足于集团产业发展新定位,致力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新商业模式的再造和应用,主要采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数字化、自动化装备,实施智能工厂建设。举例来说,原来的服装是纱线经过整经、织布、裁剪、缝制等工序做成传统服装,现在的新车间是纱线直接上机,技术上简单的产品一体编织、一次成型,还能个性化定制。

在平阴县,元首集团还有一个占地303亩的纺织10万纱锭项目。项目计划投资4.96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已经投产、二期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车间选择国内外最先进的清梳联、紧密纺细纱机、自动络筒机和自动打包机,突出智能化、自动化。

这两个项目投产后,济阳改造提升项目将达到年产针织服装6000万件,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1.2亿元。平阴县10万纱锭项目将达到年产各类纱线12000吨,销售收入4.6亿元,利润7546万元。

一套大动作在这座老厂区内酝酿,将在济阳和平阴变成现实。老厂区也将保留,建设创意园区,还将和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纺织服装研发中心,研发智能内衣生产技术,研发抗菌、速干等新型面料以及植物染色剂等。

37年的改革基因

说到元首集团的发展,这不得不提日本郡是株式会社,两者已合作37年,这是国内纺织行业对外合作时间最长、合作最稳定的典范。

双方的“缘分”要从1978年说起。当时,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国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在考察日本郡是株式会社后,看到了国内外产业的差距,希望中国的内衣生产也能接受其技术指导。1979年,经各地区考察,郡是株式会社决定与济南针织厂合作。当时,济南针织厂有多年内衣生产经验,技术基础比较好;济南纺织企业众多,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同时,市政府热情的邀请和强有力的支持,以及勤劳朴素的济南人民,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1年3月,济南针织厂和日本郡是株式会社在日本大阪签署了补偿贸易协议,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贸易形式。郡是株式会社派遣技术指导员来济,于当年11月成立了编织车间,次年1月陆续成立了漂染、缝制车间,5月整个补偿贸易生产线投产。双方的友好合作,为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理念。1985年,企业生产的弹力衫裤荣获了国家质量金奖,这是针织行业内第一块质量金牌。

1995年至1997年,国企改革的浪潮开启,济南诚通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原济南第四棉纺织厂)、济南诚达毛巾有限公司(原济南毛巾厂)、济南诚益机械有限公司(原济南纺织机械厂)以及济南第七棉纺织厂共同并入组建了元首针纺集团。1998年,元首针纺集团整体又被中国华诚集团管理公司实施兼并,更名为济南华诚元首集团有限公司。

到了2008年,除元首针织正常经营外,其他4家企业进入停产、半停产状态,华诚元首集团被整体移交到济南市国资委,4家困难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2012年底,四家企业的破产终结完成。

同样在2012年,元首集团在平阴棉纺10万纱锭项目开建,到2014年底一期5万纱锭正式投产运营。至此,集团下辖两个实体企业: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和元首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从原棉、纺纱到编织、印染、成衣、进出口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态。

尽管元首集团经过了多次变化,但其与郡是株式会社的合作一直在持续,对方相继在济南建立了一个合资公司(济南冠世时装有限公司)、一个独资公司(山东冠世针织有限公司)和郡是公司物流中心(设在济南市保税区),鼎盛时年收入近10亿元人民币,济南成为其海外不可替代的内衣生产基地。

“青春”新动能

与日本郡是的合作,给元首集团带来比较稳定的收入,也没有库存的压力。当下,即便整体纺织品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但元首集团仍保持年出口针织服装1000万件、出口额三四千万美元的业绩。

但元首集团没有满足现状。尤其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他们大步前行,主动注入发展新动能——和山东高速集团合作成立公司,依托山东高速在非洲的棉花种植加工基地,进行棉纱和坯布的深加工,建立3000吨气流纺项目。

“我们初定将在济南综合保税区空港区征地100亩,作为合作建厂的方向。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论证,目前形成了初步方案。”张吉洪说,元首集团将充分把握与省属企业合作的良好潜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开拓国际视野,争取打造市属企业和省属企业合作的标杆。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进入实质性建设。

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元首集团还计划在国内市场发力。“因投入成本高、回款周期长等因素,我们忽视了国内市场。在一些人眼中,元首集团的内销产品成了中老年人服装的代名词。实际上,我们出口的服装中,婴童服装和成人服装占比相差不大,而且还代工生产 POLO、FILA、CHAMPION、UMBRO等品牌成衣。”张吉洪说,今后,元首在国内市场向年轻化、时尚化发展。

今年,元首集团还赞助了第十一届“元首”杯全国大学生针织休闲服装设计大赛,打造以时尚为主线、创意为主实用为辅的针织休闲服装设计大赛,开创针织服装设计的新领域。“大赛中,我们不仅收集服装设计创意,更重要的是挖掘优秀服装设计人才争取为我所用,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张吉洪说。 (记者李栋印)元首集团纺纱车间 企业供图

新闻推荐

上半年气质优良以上81天 同比增加33天

本报7月26日讯(记者刘慧通讯员崔泽黎)今年以来,济阳县环保局紧紧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求,多措并举,使得上半...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