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养老服务渐趋专业化
本报记者鲍童本报通讯员张慧
目前,济宁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157万,占总人口的18%,老龄化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预计到2020年将进入中度老龄化。如何让全市百余万老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这无疑是济宁市一大民生工程。为破解养老问题瓶颈,济宁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在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上下足了功夫,逐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引进社会力量养老更专业
在位于济阳街道柳行社区一处名叫“幸福9号”社区养老中心里,每天都会百余位老人来到这里,下棋打牌、排演节目……这里已经成为社区老人白天排解苦闷、养老娱乐的好去处。
今年79岁的冯芝云,在“幸福9号”已经2年多了。谈起在这里的经历,老人家是一脸的喜悦。“这里年龄相仿的老伙计多,一起拉拉呱、聊聊天很开心。而且还能做理疗保健,活动室、棋牌室也都应有尽有,组织表演节目、一起动手参与的饺子宴等,在这里生活过得是丰富多彩。”在理疗室里,冯芝云老人一边做着理疗,一边兴趣盎然地讲述着她在这所社区养老中心的快乐生活。
和冯芝云老人一样,越来越多的老人来到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大家庭里,感受“家外之家”的温暖。作为柳行社区引进“为民服务”一个项目,幸福9号取谐音为“幸福就好”,是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以“致力打造全球孝养老人最多的机构”为愿景、以“孝敬老人”为终身事业的公司,2014年幸福9号进入济宁市场。柳行社区通过租赁房屋给这间养老机构的方式,把租赁费用于为本社区的居民购买服务。实行了社会化运营,老人不出社区,便可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我们这里不仅有专业的理疗、养生设备,工作人员都必须持有健康管理师证书。”幸福9号负责人刘海岗说。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社区养老模式,引进民间资本加入,济宁市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2018年,济宁市将开展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按照社区嵌入式、医养融合、社会运营的标准,全市将重点打造不少于30处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未来两年,济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0%以上将交由社会力量运营,推动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格局。”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服务网络更完善养老有保障
目前,济宁市建成的各类养老设施共1214处,其中,包括了养老院196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2处,农村幸福院866处;配置养老床位5.6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6张。济宁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制度,视情提供每人每月不少于20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6年来,全市4000余名老年人享受了生活照料、医疗卫生、精神慰藉等服务,累计服务达500万小时。”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预计到2020年,济宁市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达到65%以上,让更多的老人可以接受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老人是看病最频繁的群体,一些患病老人,要经常去医院检查取药。对于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去医院本身就困难,需要多位家属陪伴。未来济宁市养老机构在逐渐增多同时,如何让养老和就医更好的融合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就有许多医养结合的做法,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梁山县中爱医院优化富余的医疗资源,在院内新建1处拥有500张床位的老年公寓,实现了医疗救治和休养康复的衔接互补。曲阜市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推行‘居家医康养\’服务模式,整合了养老机构、日间照料设施等社会资源。”
在未来,济宁市还将打造更多的“家门口的医养院”。“到2020年,全市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覆盖所有常住老年人群;鼓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嵌入式\’发展或签订合作协议。”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推动更多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
▲未来,济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0%以上将交由社会力量运营。
?这间社区养老中心里,每月有两天时间为老人免费理发。
▼现如今,不少老人选择来到社区养老中心享受老年生活。
本组图片由记者鲍童 摄
新闻推荐
编者按企业家是全社会最可宝贵的财富资源。去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