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垛石镇“旅游+扶贫”打造强力引擎助推脱贫解困

济南日报 2018-01-15 14:25 大字

志愿者组织柳家村孩子参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往年包地,一亩地500元钱,现在把地包给企业一亩地1000元,啥事也耽误不了,平时还能去打工挣钱,一个月就收入2400元,过年企业还给贫困户发花生油、大米、面。这都是托了政府帮助土地流转的福啊!”济阳县垛石镇后王村一名村民乐呵呵地表示。近年来,该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深度挖掘丰富的镇域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旅游+扶贫”,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旅游扶贫有机结合,助力群众脱贫解困。

垛石镇结合贫困村具体特点,因村制宜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致富项目,转变扶贫方式,由以前的“输血”变成“造血”,引导贫困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活自身“造血”功能,从而实现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达到真正脱贫。着力推广高温大棚和大拱棚建设,配合露天蔬菜种植,实现不同时段蔬果上市的有序衔接,有效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据统计,今年全镇23个贫困村共流转土地480余亩,新建蔬菜大棚100余个。在发展蔬菜大棚的同时,贫困村依托扶贫大棚发展旅游采摘项目,提高了瓜果蔬菜品质与价格,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农业收入,拓宽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增加务工收入。

为做好农业、生态、文化与“旅游+扶贫”的融合文章,该镇积极整合农业资源和扶贫政策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近年来,该镇引入社会资本修建“善耕缘”、“田园牧歌”、“梁氏庄园”、“蓬生农业科技示范园”、“番茄花园”等项目,打造济阳县近郊旅游精品项目。这些精品旅游项目带动了产业发展,村集体资金入股旅游项目,通过每年的项目分红增加了集体收入。该镇还积极引导周边群众发展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业,让游客畅享“慢生活”,让“微度假”成为新时尚!以此拉动消费、促进就业,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这些旅游精品项目正逐渐成为县域周边知名的旅游地,成为该镇贫困群众脱贫摘帽的强力引擎。(本报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周振华)

新闻推荐

天然气要优先保障民生 入冬后使用量剧增,相关部门全力保供应

本报记者刘雅菲王杰刘飞跃“入冬以来,受居民供暖面积增加、落地项目增加、煤改气用户增加等因素影响,燃气出现供应不足问题。”济南市人大代表,济阳县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闫立然提出了关于...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