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吃住不用愁,养老没烦恼 老百姓眼中的“安全感”

济宁晚报 2017-12-13 10:15 大字

本报讯“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令人眼前一亮,其中的“安全感”更是成为热议的焦点。百姓的安全感何处来?济宁市从居住、收入、养老等方面诠释百姓安全感。

居住安全:扶贫让旧屋变新居

今年42岁的高新区接庄街道垞河村村民林凤船,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也是个可怜人,老母亲眼睛看不见,他耳朵聋,娘儿俩合到一块,才勉强算是一个正常人。家里还有个正在上学的女儿,各方面都要花钱。”邻居每每提起林凤船,言语中都透露着同情。“一家人挤在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里,漏风又漏雨的,真是不容易。”

林凤船不是没想过修房子,但自己挣的钱不多,手头紧的时候一家人只能天天吃面条,哪里还有闲钱?尤其是在雨天,林凤船常常担惊受怕,房子成了他一块心病。随着国家扶贫力度加大,如今,他的新房子有了着落。前几天,接庄街道组织人手,对林凤船的房子进行改造,4间危房全部重建翻修,外墙重刷,里面吊顶装修。现在,林凤船完全不用担心屋顶会塌下来,一家人也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住得很安心,真是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林凤船说。

养老安全:142个日间照料中心、866个互助养老院满足养老需要

“最近身体怎么样”、“还有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一番嘘寒问暖,让家住任城区济阳街道运河西区小区的盛宝清老人备受感动。

据了解,盛宝清老人的老伴在今年3月份离世,以前两个人的房子变成了一个人住,老人着实难过了一阵。而且二儿子家离得远不常来,大儿子又要开班车挤不出空。社区了解到情况后,网格员和助老员轮番来家里问候、帮忙,让盛宝清老人的精神头逐渐好了起来。“除了两个儿子定期给的生活费,每个月还有高龄老人补助金。不仅钱上不用愁,自己平时的生活也不用操心,社区里的网格员隔三差五前来慰问,志愿者服务队的助老员每周也会过来打扫卫生。”老人说,他现在感觉特别踏实、有依靠。

近几年,养老机构、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像一张铺开的“安全网”,为济宁数百万老龄群体保驾护航。通过建成142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66个农村互助养老院,满足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要。由政府买单、志愿者团队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共享养老”服务制度,更是为4000余名高龄、困难和孤寡老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医疗卫生、精神慰藉等服务,累计服务时间达500万小时。

收入安全:种地有补贴,农户回归种粮队伍

这两天,任城区李营街道贾庄村农民郭德森正盘算着再包上几亩地种小麦。“前两天去喝喜酒,和村里种麦子的兄弟聊天,得知现在一亩小麦补贴125元了。”郭德森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每亩小麦都有补贴,而且还有农机补贴,这些都加起来不比种树差。如今,在传统苗圃乡镇的李营,持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万亩核心区引领、10万亩辐射区带动,全市形成了单产520公斤生产水平,总产500万吨生产能力的粮食生产格局。同时,深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建成130万亩大蒜、60万亩花生、50万亩辣椒、45万亩大豆及9800万平方米食用菌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保持稳定增收的氛围中,很多以前觉得心里没底、在观望中的农户,也回归到了种粮的队伍中来。”市农业局生产科王超说,农业生产安全是国家的战略安全,实现农户增产丰收,让农户能感受到种粮安全感,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新六产”的前提。

新闻推荐

实施“四德”工程 评选感动人物 推进移风易俗济阳县乡村文明行动硕果盈枝大力实施“四德”工程建设◤培育文明沃土◥

本报讯(记者王宝静通讯员安祥娟于冰)11月17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火热“出炉”。在1493个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济南市共有5个村入选,济阳县太平街道的孔家坊村名列其中。...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